记者 史娓超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逐步成为购物中心的“新标配”,它们不仅“雄踞”视野极佳、客流量最多的首层C位,甚至没放过中庭、过道,搭起展台成为购物中心首层的门面。
不过,这一常态正在发生变化。记者走访宁波多家购物中心了解到,越来越多新能源汽车品牌正在撤出首层黄金C位。
不少新能源汽车撤场
新能源汽车与购物中心的“联姻”,始于特斯拉。2017年10月,特斯拉在和义大道购物中心开出宁波首店。此后的几年间,新能源汽车门店在商场逐年铺开。在人流密集的商场首层,“三步一个小鹏,五步一个理想、蔚来”很常见。这种由造车新势力发起的有别于传统4S店的销售模式,一度被称为新常态。
然而,如今这种常态发生了变化。
在宁波万象城,高峰期曾有近10家新能源汽车品牌入驻,目前,场内新能源汽车品牌仅剩下蔚来NIO House、理想、极氪、岚图、智己5家。那些撤店品牌曾占据的黄金位置,已被一些人气餐饮或潮流运动类品牌取代。
无独有偶,在海曙印象城,新能源汽车入驻高峰期在2022年下半年至2023年上半年,当时商场内最多入驻有7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仅剩4个。
在宁波环宇城,新能源汽车入驻高峰期为2021年至2024年,首层最多曾签约7个新能源汽车品牌,目前仅剩2个。
从头部新能源汽车品牌来看,其布局购物中心门店数量也出现逐步减少的趋势。如理想汽车目前已关闭天一广场店、宁波环宇城店等门店;小鹏汽车关闭了绿地缤纷城店、宁波环宇城店等门店;高合、极越等已破产或解散的品牌更是早早离场。
商场首层需要丰富业态
对于商场而言,首层需要更丰富的业态。
记者注意到,在新能源汽车品牌撤离后,更多人气餐饮、潮流运动等业态进入宁波一些商场首层。
“首层对于一个购物中心的整体定位非常重要。在首层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数量太多,会对整个项目的定位造成影响,原先的动线设计也会出问题。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业绩并不计入销售额总账,无法真实反映项目经营情况。”宁波万象城有关负责人冯博远表示,“目前我们在引入品牌时会偏向考量新能源汽车的品牌属性和品类生态。如华为、小米等全链条产品线的品牌体验馆很受欢迎,新能源汽车作为其中的组成部分进行展示、售卖。”
“从我们以往观察来看,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到店客人较少,会影响客流密度,如果在首层入驻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易导致该区域变成冷区。”宁波环宇城有关负责人赵力说。
新能源汽车从商场首层的退潮,本质是行业在高速增长后回归理性竞争的体现。
车企竞争焦点转移
从新能源汽车品牌角度而言,商场首层租金成本和品牌初创阶段完成曝光是核心原因。
根据赢商云智库对购物中心租金模式的调研显示,通常来说,商场首层要承担年度总租金费用的50%左右,二楼租金为一层的50%左右,以此类推。
由此可见,购物中心首层是绝佳的“名利场”。只要品牌肯花钱,就能在干净明亮的落地窗展示。
“以宁波中高端购物中心的租赁成本为例,按200平方米测算,年租金约300万元,叠加人力成本则更高。前几年,各新能源汽车都有厂家的建店补贴,进而大面积在购物中心开店。随着补贴逐步取消,一些新能源汽车逐步退出购物中心。”宁波临空汽车城负责人张南山告诉记者。
据介绍,新能源汽车在初期以塑造品牌形象为主,往往通过在核心商圈推出体验门店宣传品牌、提高顾客触达度。当下,一些车企随着产销量逐渐提升,品牌影响力逐渐扩大,购物中心体验门店基本完成了使命,需要进行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考量。
在平衡品牌曝光与成本效益的过程中,如何重构渠道生态将是新能源车企亟待破解的命题。
业内人士预测,具备全链条服务能力和灵活运营策略的品牌将在未来竞争中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