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 喆
儿童友好城市建设既是推动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创新之举,更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儿童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将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列入重大工程,宁波于2023年4月入选第二批建设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名单。儿童友好社区建设是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支撑,是不断丰富城市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应多措并举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
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城市育儿保障政策
完备的法律政策体系、组织机构,是构建儿童友好城市的重要保证。应尽快完善城市育儿支持体系的顶层设计,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标准化体系,持续将城市育儿保障纳入各级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并纳入“十五五”规划布局,实现儿童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其一,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增强针对性财政投入。如加强对老幼活动场所的投入,将新建社区作为审批前置条件、老旧小区改造作为必要条件。同时从减税降费入手,做到应减尽减。其二,统筹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社会、家庭各领域,形成合力,系统推进,并调整优化政策设计,广泛调研,了解家庭育儿的痛点与急需之处,强化舆论引导,认可女性生育的社会价值,营造维护妇女儿童权益的良好社会氛围。其三,不断完善儿童医疗保障机制,以属地儿童医院、妇幼保健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重点,加强儿童医疗服务网络建设,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与医疗救助综合保障功能,做好儿童基本医疗保障工作。
关注重点领域,推动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
0~3岁婴幼儿照护传统上一直以家庭为主。官方数据显示,我国现有近3000万名3岁以下婴幼儿,超过三成的婴幼儿家庭有入托需求,而截至2023年底,全国实际入托率仅为7.86%,供给和需求缺口巨大。因此,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减轻家庭育儿负担应成为当下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突破口。
一方面,把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政府公共职能,在社区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探索开设社区免费儿童福祉设施,配备专职工作人员,设置母婴室,为不同年龄段儿童提供游乐场所,接纳有需要的亲子和婴幼儿,带领孩子读绘本、做游戏,并定期组织亲子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普惠托育、婴幼儿照护等服务。另一方面,推动婴幼儿照护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社区托育机构。通过公建公营、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多种模式社区托育服务。可在社区开设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协同社区所辖幼儿园、保育园等,建立延长保育、临时保育、假日保育等综合保育服务体系,满足各类家庭的保育需求,切实保护女性在休假、育儿、返回职场或再就业等各个阶段的权益。同时颁布法律法规,制定行业标准,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满足社会的托育需求。
延伸空间视角,设立社区育儿支持空间载体
完善的、儿童友好的城市空间层面,是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要素之一。各地在推进儿童友好社区建设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城市儿童友好空间的打造,如宁波引入“1米高度看城市”儿童视角,并在老旧小区改造和未来社区建设中,增配更多儿童友好设施。
因地制宜延伸儿童友好空间,一要充分利用社区所辖范围的现有设施,如学校、幼儿园、公共设施空置空间、社区公寓房等,结合放学后托管、社区亲子活动等,为儿童提供多样、优质的活动场所,满足儿童成长和亲子互动的需求;二要精心打造一批儿童友好市场、公园、研学基地等,推动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向儿童低收费或免费开放,积极开展试点创建,探索建立儿童友好社区的有效机制;三要提升儿童户外活动空间,在社区公园等城市规划中,嵌入儿童视角,并设置儿童休憩、游乐设施用地标准,增加基于亲子概念的游戏景观理念,推动区域游憩空间与设施建设,鼓励儿童在户外大自然玩耍。
吸纳多元主体,提供多样化育儿服务
当前,育儿服务体系正逐步走向社会化。政府要进一步协同多方主体,鼓励以“多方参与”的方式开展多层次育儿服务,构建多元化的社区育儿网络。
一要推动社区所辖范围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商业楼宇、园区联动,发挥各自优势参与社会协同育儿,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二要协同多方主体,将儿童友好资源下沉到基层。把社区学校等地方资源打造为儿童成长与地方文化建设、养老服务等相结合的服务综合体,如打造“一老一小民生福祉”,推进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并且适儿化改造可以和适老化改造齐抓共管,让老年人和儿童可以在同一个公共空间相处和交流,既有利于排解老年人的孤独感,也有助于儿童得到照料和陪伴。也可探索建设“家庭—学校—社区”相融合的儿童友好邻里中心。三要鼓励民间团体加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开设育儿咨询热线,推进地方公益项目,吸引民间团体进驻社区育儿课堂等,让儿童的幸福感实现在“家门口”。在此过程中,要注重城市育儿人才队伍打造。扩大人才队伍范围,在社区配备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儿童工作者,与高校开展合作引进专业人才;完善托育机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和定期技能评价机制,制定选拔、培养、考核与评价机制;鼓励民间团体、育儿专业人士、学生和当地民众作为志愿者,构建全社会育儿的友好氛围。【本文系2022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国内访问学者教师专业发展项目(FX2022179)成果】
(作者单位: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