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美学“入局” 舒展东钱湖新肌理

陶麓街区。

钱湖风光。

记者 戎美容 通讯员 袁春 李颖

诗人卞之琳笔下“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恰如其分地映照出当下东钱湖乡村空间美学的精妙所在。游客在享受如画美景的同时,自己也成为他人眼中的独特风景。这一人景相契的天然“构图”,开启了东钱湖乡村文旅新一波流量密码。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流量已然跃升为衡量乡村发展活力和吸引力的关键标尺。乡村空间美学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创意模式,升华了乡村天然的景观优势,用艺术重构空间,打造出既具有淳朴氛围、又不失现代化气息的休闲胜地。

在“颜值经济”推动下,东钱湖畔成为创新热土。当地聚焦美化乡村空间肌理,通过匠心设计,将乡村粗放的空间脉络,转化为独具韵味的景观线条,让湖畔空间散发出恬逸气息,为游客“烹制”更为新颖的文旅盛宴。

古村新颜绽绮韵

乡村空间美学的引流潜能究竟几何?前不久出炉的一组数据显示,东钱湖新晋“网红”打卡地陶麓街区,今年元旦当天客流量逾2万人次。

陶麓街区位于东钱湖陶公山建设村,是陶公山的门户。往昔,陶公山集市商铺林立、商业繁荣,素有“无陶不成市”的美誉。然而,岁月流转,陶公山集市渐趋“没落”,建设村也随即成了“素人”版村落,与邻居“网红”利民村形成鲜明的落差。

伴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乡村开始探寻以空间美学赋能商业引流的创新路径。2023年,为促进东钱湖全域旅游的发展,东钱湖投资集团开启对建设村的“换装”计划,倾力打造陶麓街区项目。

在造景布置环节,东钱湖投资集团紧扣陶公岛的自然环境和风貌肌理,营造具有本土宋韵文化、渔猎文化特色的主题墙面和IP艺术装置,诸如宁波老墙、“请坐”、旧物装置墙、灯塔树等景观点,使其成为集体验性、观赏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地标性建筑。

勾染本地风物,重在守护与传承。为此,设计方严格遵循《宁波市东钱湖旅游度假区东钱湖镇陶公村、建设村、利民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2021-2035年)》,修旧如旧,引入多元化业态,达成“以用促保”的目的,让村庄重焕生机。

同时,对警务室、消防站、卫生服务站进行改造,通过设立安全、消防知识宣传栏和互动体验区,配备自动售药机等设施,全方位强化居民安全感,增进游客互动体验。

古村焕新,游客盈门。市民应先生给出的评价颇具代表性:“陶麓街区可观湖、品美食、享小憩,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周边配套完备,停车位充足,正是城里人随心开启‘微度假’的理想之选。”

当下,陶麓街区项目未来乡村“商、旅、居”深度融合魅力初显,已有60余家商户入驻,业态更新仍在持续推进。

湖韵新风引客来

空间美学并非只是一张美图,它更应是乡村环境魅力展示的舞台。

利民村,这个凭借众多湖畔“村咖”而成“网红”的村落,近期又迎来一家源自宁波本土的包包品牌店——“抱缺”。

一时间,“卖包的店铺为何选址乡村?”“会有人买吗?”等疑问纷至沓来。

“这绝非冲动之举,而是一场双向奔赴!”谈及选址缘由,主理人张国君表示,东钱湖地域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旖旎,是一个浑然天成的展示平台。

为契合这得天独厚的环境,张国君在室内设计上,以树木枝丫作为整体隔断,将包包错落有致地摆放其间。店内一扇不规则的窗户别具匠心,抬眼望去,澹澹湖水尽收眼底,让人不禁生出“谁开一窗明,纳此千顷静”的豁达之感。

此外,为顺应本土风格,“抱缺”还以咖啡作为引流“媒介”,游客在品味咖啡的同时,沉浸式领略东钱湖的韵味。

在“体验为王”的当下,消费者的需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物质层面,而是希望能与产品或环境产生情绪“共鸣”,这也是张国君所追求的效果。“开业至今两个多月,已售出60余个包,价格从千元到数千元不等,慕名而来的客人越来越多。”通过这次“时尚美学+商业创新”的大胆尝试,张国君在乡村找到了契合自身品牌的山水美陈场景营销模式。

空间美学在乡村的休闲体验功能方面,同样表现出色。

“通常情况下,顾客不会仅仅为了一杯茶饮专程来到东钱湖,他们更多是贪恋这儿的美景,以及看美景的心情。”茶与山房的“95后”主理人燕燕深谙东钱湖游客的心理。

茶与山房整体设计风格偏传统中式,小院落内巧妙设置了一处假山流水的微景观,尽显灵动之态。在院外临湖的茶屋,透过巨大的玻璃窗,游客能悠然静候一次绝美的落日。

“茶室刚起步,每月营业额已颇为可观,大概能有一万元,未来发展空间还很大。”燕燕坚信“酒香不怕巷子深”。

乡建新构图前景可期

乡村空间美学为何会成为乡村新流量?东钱湖的这种艺术乡建,是否具有可复制性?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郭鉴表示,在大众精神亟待治愈的当下,人们更愿意为欣赏风景的心境付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乡村空间美学引流,凭借其独特的魅力特质与巨大的发展潜力,为乡村发展与商业创新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乡村空间美学,通过艺术化利用,挖掘乡村的自然、文化与休闲潜力,重构乡村形象。乡村美学空间的设计,让乡村风物延续了历史文脉,带来一种既熟悉又新奇的美学体验,从而激活乡村经济脉络,有力促进城乡之间的深度交流互动。

与此同时,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也为乡村空间美学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游客沉醉于美景,体验惬意,再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引发更多关注,从而形成流量的裂变式增长。

专家认为,在构建乡村美学空间时,须注重个性化、差异化及体验化的深度塑造,精心打造各具特色、独具魅力的商业空间,以充分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化需求,推动乡村迈向可持续发展。

本版图片由东钱湖管委会提供

2025-01-18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5893.html 1 3 空间美学“入局” 舒展东钱湖新肌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