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高重在创新

赵长风

近日,我国一些重大项目创新成果相继发布。上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全球最快、运营时速400公里的CR450动车组样车在北京发布;上月31日《人民日报》报道,世界最长高速公路隧道——天山胜利隧道全线贯通;上月31日《宁波日报》报道,镇海炼化15年来成功将地沟油产业化,变成生物航煤,相关产品正阔步走向全国乃至全球。

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一个“高”字。没有最高,只有更高。因此高质量发展,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攀高的行动。这几个在各自领域实现了攀高行动的项目,有着共同特点。

一是攀高前基础本来已经很高。CR450动车组的基础是时速350公里的智能动车组,原本就是世界领先的技术;世界最长公路隧道工程的基础是有着“基建狂魔”之称的中国基建;镇海炼化则无论是规模还是工艺技术,早就已经享誉国内外。

二是攀高起步都面临着难题。CR450动车组速度更快但制动距离、能耗、噪声要求却不变,还要更舒适,升级难;天山胜利隧道世界最长,而且地质条件复杂,施工难;地沟油是垃圾,航空煤油是高端产品,转换难。

三是攀高都有令人振奋的结果。CR450动车组进一步巩固扩大了中国高铁在世界领跑的优势;天山胜利隧道工程的工期从72个月缩短到50个月,效益大大提高;镇海炼化将地沟油炼成航空煤油,市场越做越大。这些项目,用实实在在的成果,在各自的攀高行动中,书写了亮眼答卷。

宁波是工业强市、经济社会发展强市,各领域基础比较优秀。这几个在各自领域推动高质量发展并实现攀高的项目,在新的一年里给了宁波各地各行业以共同启示:

攀高先要知难。国内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加深,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一个地方、行业或领域甚至是一项具体工作或工程,要打开新的局面、迈上新的台阶,是有难度的。知难,才能准备更充分,应对更科学。

攀高不能畏难。困难并不可怕。唯有不畏难,方能克难。CR450动车组、天山胜利隧道、镇海地沟油变航空煤油,都是知难而进、克难而成的典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所指出:我们从来都是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

创新才能克难。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我们做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必须坚持守正创新。CR450动车组、天山胜利隧道、镇海地沟油变航空煤油,无不是靠一系列创新实现攀高的。

新的一年大幕开启,各行各业应有新气象新局面。何以攀高,重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更好地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更扎实地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5-01-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95844.html 1 3 攀高重在创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