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银凤
翰墨情缘,以文飘香。
在宁波的文艺舞台上,有一群人,他们既有敏锐的媒体视角,又在书画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1月5日,“媒体人的翰墨情缘”书画展在邵洛羊艺术馆开展。
步入展厅,60余件精美的书画作品铺展在眼前,包括国画、书法、水彩等。它们或讴歌江南优美的自然风光,或表现地方风土人情,或记录社会变迁和人间百态。它们出自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周律之、贺圣思、何业琦、林绍灵、梅则伟、袁志坚、俞良忠等七位作者之手。这些书画作品风格迥异,细节精妙,一笔一画之间,呈现了宁波新闻人的创意和情怀。
七位作者以媒体人的专业视角,以敏锐的洞察力,运用手中的画笔、毛笔,记录时代,传递心声,创作出一件件格调高雅且充满艺术魅力的作品,从中也可见他们对艺术的执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新闻出版事业的担当。
老报人的
千钧笔、寸草心
展厅入口处展出了已故老报人周律之的两件行草书法作品。
从报社同仁的追忆中可以看出,周律之是一位勤勉的老报人,曾两度进入报社创业,在“妙手著文章,铁肩担道义”的岁月里为宁波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少贡献。一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退休离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周律之的青春和诗意的岁月贡献在了这笔墨纸张之间。
周律之一辈子没离开过“文化艺术”。他家学深厚,六岁学习书法,八岁学习篆刻,一生八十多个春秋与笔墨金石打交道。
他师出沙孟海之门,书、印双绝,以行草见长,书风朴茂多姿,气势奔放。其书法既有晋“韵”,更有宋“逸”。他的这种艺术风格,在现场展出的两件行草作品中有着生动的体现。
“忽报人间曾伏虎,敢教日月换新天”,现场展出的一副内容出自毛泽东诗词集句的行草对联,呈现出强烈的气势,俊秀中透着洒脱、透着逸韵。很难想象,以前常在报社见到的文质彬彬的周律之先生,在他文弱的外表下,内心是怎样一片浩瀚的天地啊!
与周律之两件行草作品并排展出的是贺圣思的书画作品。
黄宾虹说:“气韵出于笔墨。”观赏贺圣思老先生的作品,“气韵生动”是第一感觉。其不循规蹈矩的写意书风,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强劲坚韧的力道。如此书法境界,是基于他平素扎实的艺术修养和独特的人生历练。
贺圣思是1980年宁波日报复刊时进报社工作的,今年已经86岁了。作为复刊后的第一批报人,贺圣思因为年长,更因为学识渊博、为人亲和,同事和读者亲切地称他为“贺伯伯”。
退休之后,“贺伯伯”潜心于书、画、印的世界,他成了宁波文艺界公认的文人书画家。2018年,他推出“九九归一——贺圣思书画作品展”。2019年,他与周律之、陈启元、沈元发联袂举办的“‘甬上四老’书法篆刻作品展”在宁波美术馆举行。2022年他荣获宁波市文联颁发的书法类文艺成就奖。
“四老”之一的贺圣思,不仅能书,而且善画。现场展出了他的一件墨荷图,水墨焦写,诗文自跋,极尽文人画精神。
图简而意深的画面,配上风格独特的“贺体字”,形成书与画的融通与互补。贺圣思将无限感怀融入画中,心与境应和,笔与情浸润,他受前人启发,爱自撰诗文题跋,以这种传统的形式为花卉增色,为禽鸟传音,为自己抒怀。
妙笔丹青
抒写骨子里的乡愁
参展的七位作者中,有的已经在宁波书画圈深耕了数十载,有的则已成为名家,屡屡收获国家级、省级大奖。
何业琦是宁波日报高级编辑,也是一位知名画家,曾任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艺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国人物画研究会副会长、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何业琦20世纪70年代末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有相当强的造型能力和扎实的传统功底。他利用业余时间画画,擅长画人物与动物,用画作传递内心的美好和纯真。他亦擅长漫画,一句话的画龙点睛,令漫画具有时代的意义。
何业琦擅长画虎,号称“江南虎王”。花鸟画家都知道,虎不好画,画不好很俗气,而何业琦专攻画虎,画得“虎虎有生气”,广为人们所喜爱。
现在面世的虎画以工笔画居多,意笔作虎画的不多,泼墨大写意更少见。因大写意不好画,笔墨变化分寸难把握,寥寥数笔中要有气势,要有神韵,要有情趣,需要更见功力。何业琦用中国画写意手法兼局部工笔结合创作,赋予笔下的虎以人的性格、情感、意志。
此次展览现场展出了何业琦的虎画,画面中,每只老虎神态各异,极其生动,虎的形态和神韵,仿佛可从纸上呼之欲出。
除了画虎,何业琦也擅画人物。他造型能力强,出手很快,这一点从巨幅作品《四明山儿女》里可以看出。展出的另一件国画作品《回故乡》,一种浓得化不开的乡愁蕴含在作品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画面上唐朝大诗人贺知章低着头弯着腰,笑盈盈地与两个抬着头的孩童说话,回乡的意境被描摹得淋漓尽致。
贺知章自号“四明狂客”,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月湖边的贺秘监祠就是为纪念他,在1144年由南宋太守莫将主持修建,如今这里也成了文化游子们回乡唱和的所在。从这幅画中让人深深感受到,原来文化可以跨越时空,可以光耀古今。
同样是抒写乡愁,另一位老报人林绍灵则用水彩对话江南。
林绍灵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水彩画家协会学术指导委员会委员,宁波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
此次展览辟出专区,展示林绍灵的系列水彩画作品。《水色苍茫》弥漫着“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纯美意境,《梦牵烟波》传达出“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的空灵世界……林绍灵笔下的江南物象诗意浓郁,拨动着人们对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的眷恋。现场展出的每一件作品都如同一个生动的故事,诉说着江南的烟雨蒙蒙、小桥流水、古镇小巷、青砖黛瓦,笔者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当地的风情地貌和人文气息。
画水彩,离不开以水为主题的创作。长久以来,林绍灵的水彩风景呈现的是江南水乡。江南水乡给了他很多艺术的养分,烟雨江南有着最适合水彩画表现的土壤。数十年来,林绍灵在水彩艺术实践的征途上始终孜孜不倦地努力着,不懈地探索着水彩艺术的多种表现语言,反复尝试种种水色效果,除了风景画,他在人物画的表现上也很突出。
林绍灵创作了一系列人物水彩画佳作,如2011年创作的《风雨同舟》、2012年创作的《小憩》、2014年创作的《钢筋工》等。在第二届、第三届全国水彩画、粉画展览中,林绍灵的《永恒主题》和《走向光明》两件作品分别获得最高学术奖和金奖。
正如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潘耀昌所评述的,林绍灵的人物画“是基于中国式写生或谓自意象的动态把握”,是“中国的意境气度与传统美学的精神”。这两个特点还表现在林绍灵近年来创作的风景画上,他将人文关怀的视角延伸到自然界的风景,可以说是他在水彩艺术探索过程中的又一新突破。本次展览,他送展了《母子》《祭山》等一组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品,十分精彩。他描绘人物形象的作品,在当前水彩界以风景、静物、花卉为多数的情况下,显得尤为突出和可贵,起到了引领作用。
笔耕之余
开启斜杠人生
媒体人不仅积累了专业知识技能,而且具有博雅的文艺素养。从展览中可以发现,好几位参展作者并非艺术科班出身,他们用业余时间开启了斜杠人生。无论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们在繁忙的新闻工作之余,寄情翰墨,将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以及对新闻出版事业的使命感融入笔端,一笔一画皆倾注着深情。
袁志坚身兼宁波出版社社长、宁波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等多个职务,他还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此次展览,他送展的十余件书法作品,都是在业余时间创作的。
这些书法作品包含草书、行书等多种书体,飘逸潇洒,以古为新,弥漫着浓浓的书卷气。从苍劲有力的书法线条中,能感受到媒体人在字里行间坚守的风骨与担当。
“业余心态,专业水平”,这是周律之在一篇文章中对贺圣思的评价,也可以看作媒体人的翰墨人生的真实写照。一些报人在长期的笔耕不辍中还练就了“独门绝技”。此次参展的七位作者中,凭“一招鲜”驰骋艺坛的不少,除了何业琦擅画虎外,梅则伟擅画梅,俞良忠擅画鱼。
梅则伟生于绍兴书香门第,从小受父辈及著名书画家沈定庵、钱彰武、郭子美、林一鹤等名家影响。20世纪90年代初,梅则伟调入新华社宁波新闻中心任美术编辑。之后,他参与筹办宁波晚报,白天忙单位事务,晚上继续写字画画,每天总要抽出时间沉浸在艺术中,这个习惯一直延续至今。
退休后,梅则伟潜心于书画世界,特别喜欢画梅,现为海曙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及国际性书画大赛中获奖,被誉为“江南一枝梅”。
梅则伟擅长用中国画的笔墨语言勾勒梅的枝干、花朵,多选取直立式构图,充分发挥立轴竖构图的天地格局。从现场展出的作品中可以看出,梅则伟笔下的梅花生动有趣。他所绘梅花如铁线圈成,有的不着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有的色淡香清,表现出墨梅特有的淡雅。他以梅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俞良忠从小喜欢画小动物,尤其对鱼怀有特殊的感情,他以鱼为题材的国画作品先后获得上海朵云轩主办的海内外书画比赛大奖、浙江省新闻界十大美术创新奖、“紫藤花杯”长三角报业同仁书画摄影展金奖等奖项。
此次展览,几位媒体人各具特色的代表作品齐齐亮相。这些作品或雄浑大气或婉约细腻,从中可领略到他们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与体悟。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展览还特别展出了著名美术评论家、书画家邵洛羊先生的书画珍品,以及他捐赠的刘海粟、陆俨少、程十发、陆抑非、应野平等海派名家的经典力作。这些大家之作与媒体人的书画作品同堂辉映,为展览增添了更为浓厚的艺术氛围与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