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杨金志 郭慕清
挥别冬至,迎来小寒。
此时节,北国四野苍茫,千里冰封;南方多地寒意刺骨。元代文人吴澄编著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意为小寒时节天气寒冷,但未至最寒,到大寒时节,寒冷才会达到极致。
小寒时节,民俗活动也是丰富多彩的。比如,人们会纳福祈安,祈求家庭的安全和幸福;吃饺子,因为饺子形状像元宝,象征着财富和好运;还有“裹霜”习俗,即在凌晨穿上单衣或薄衣,裹上一层薄薄的霜,寓意增加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岁暮知小寒,围炉话新年。随着春节的临近,人们也开始忙着准备年货,写春联、剪窗花,赶集买年画、彩灯、鞭炮等,为春节作准备。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一念寒风起,一语冬情生。冬天的冷通常不讨喜,但冷并不意味着生机断绝。古人怀揣一颗诗心,总能在冰天雪地、寒流涌动的时节,捕捉到山河大地里迸发的生机和美好。比如喜鹊登梅,是小寒物候,也是晚冬迎春景致,有着美好的寓意。文人墨客在这幅严冬画卷的留白处,留下无数章句诗篇。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隆冬数九,万物雪藏,小寒虽寒,望春则暖,人生亦然。四季交替,岁月轮回,冷到一定程度,就会暖起来。不必抱怨一地鸡毛的生活,不必忧心困难永不消散。否极泰来,“冬天”夺走的,“春天”都会交还回来。走过风雪严寒,就是春暖人间。(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