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剑锋
冬至的凌晨5点,气温低到了冰点。余姚低塘街道黄湖村卫生室的村医张保林起床简单洗漱之后,赶在日出前出了门。“村里的叔叔阿姨起得早,不能让他们等我。”他哈着热气,快步赶往卫生室(12月22日《宁波日报》)。
对我们来讲,村医熟悉又陌生、平凡又伟大。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像张保林一样,许许多多村医大力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精神,以守护人民健康为己任,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为目标,用爱与责任护佑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与平安,让老百姓“小病不出村”。“医术高、医风正、医德好”,是许多患者对村医的共同评价。
村医队伍稳定,乡村振兴的健康基石才能更牢固。这几年,宁波从招引调剂、收入待遇、养老保障、从医环境等方面入手,持续打好村医队伍建设的组合拳,形成了许多好做法、好经验。当前,破解专业人才缺乏、年龄结构偏大甚至后继无人等问题,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要加大招聘引进力度,通过医共体建设双向交流、医学专科学校定向培养、“乡聘村用”等途径,积极招引一批紧缺型专业人才,建立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激励各类人才流向乡村、扎根一线、建功立业。另一方面要加大培养力度,采取定向培养、临床进修、集中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村医的诊疗能力和业务水平,干一行、钻一行、爱一行,持续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改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落实村医待遇,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诚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让村医有更多职业的体面、荣誉和上升空间,既要提高薪酬待遇,也要完善社会保障机制,还要在技能提升、职称评定、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方面予以倾斜……所有这些,既有赖于政府加大公共卫生投入,也需要出台相关政策提升职业荣誉感。只有如此,才能让更多优秀人才愿意献身村医事业、扎根村医岗位,在乡村一线留得住、干得好。
(欢迎投稿,来稿请发民生邮箱18716846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