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烨
甬派客户端全程直播,同步联动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官方微信公众号、新华社现场云、央视频、宁波晚报视频号,直播全网观看量破百万!这是昨天“四明三千里 共治幸福家”——社区(乡村)治理特色案例分享会的直播数据。
当天,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社区代表、媒体代表及宁波160多名基层工作者齐聚宁波日报报业集团3楼报告厅,围绕“村社治理”这一命题,谈理论、聊经验、讲故事。这场在线下开展的交流活动,在线上“出圈”。
该活动由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指导、复旦大学发展研究院提供学术支持、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宁波日报报业集团都市报系承办。
分享会现场,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文科科研处处长,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东辉;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全国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叶超;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吕方分别围绕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智慧、城乡治理、乡村“空心化”及其治理,进行了主题培训。
来自成都、深圳、上海、杭州、南京等地的6名社区书记,带来他们在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做法、经验和成效。这些分享如一道道良方,让在座不少人大呼“受益匪浅”。
南京市建邺区南苑街道泰山路社区通过培育协商主体、规范协商秩序,将民主协商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居民事、居民议、居民定的理念,获得了台下同行的认可。
泰山路社区党委书记陈健华介绍,以“我与群众面对面、党员包户零距离”等方式,社区坚持每两周召开议事会,同时制定形成可应用于不同会议议题的《泰山路社区民主协商议事规则》。从“有话想说”到“有话好说”,进而达成“有事好商量”,社区民主协商氛围浓厚且形成自治良性循环。
互学互鉴,共促社区治理提质增效。当天,“宁波经验”的亮相,让来自其他城市的社区书记眼前一亮。鄞州区潘火街道香园社区用“邻团社”模式构建全龄友好型熟人社区,通过挖掘社区能人、组建社区志愿团队,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我们挖掘了1635名志愿者,组建了23个志愿团队,推进26个社区治理项目。”社区党总支书记俞敏用一串数字展现社区活力。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宁波许多社区、乡村在治理方面有探索、有实践、有成效。经前期征集、筛选,当天下午,全市36个社区(乡村)治理特色案例接受了专家团的“把脉”。
宁波市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在分享会后说:“服务是最好的治理,在一件件实事中,让群众信任、让群众支持,这是基层治理的根本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