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

——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

据新华社柏林/南京11月26日电

记者 李函林 杨绍功

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链博会)26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以“链”为纽带,发出“携手成链”“链接世界与未来”的呼声。

一款现代工业产品,往往集合多家上下游企业的优势和智慧,它背后的供应链是否稳定高效,是决定整个产业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摆在每一个行业决策者面前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德国博世集团董事会主席斯特凡·哈通眼中,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中国。

最近,哈通来到中国,为设在江苏太仓的合资企业联合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太仓分公司三期工厂揭幕。博世计划明年在这家工厂实现第二代电桥批量生产,进一步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生产能力。

电桥是电驱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是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这家工厂生产的电桥,将运往几公里外的下游企业,完成车辆组装。这种高效、紧密的协同模式能够实现,得益于当地强大的区域产业链优势。

“这充分体现了高效供应链的协作力。”哈通表示,中国在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构建上展现出令人惊叹的速度和活力,博世也因此能够和中国伙伴一起开发先进技术,并实现快速落地和快速交付。

德国联邦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协会主席米夏埃尔·舒曼表示,越来越多欧洲企业选择在中国进行本地化生产。“过去一些零部件需要从欧洲进口,如今很多欧洲企业将供应链和产业链向中国转移,形成‘在中国,为中国’和‘在中国,为世界’的生产模式。”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高质量供应链不仅为产业规模化提供基础,更是保障产能稳定、推动技术迭代和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关键所在。正是这种贯穿上下游、“链”起全球的供应链优势,使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球竞争中脱颖而出。

是什么样的中国供应链让跨国企业无法割舍?

博世太仓工厂位于太仓南京路,这里一条公路上就聚集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太仓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殷伟介绍,得益于完善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70%的汽车零部件都能在太仓实现配套。

殷伟说,太仓临江、临港、临沪,区位优势明显,产业配套成熟,吸引不少外企主动落户,不仅带动了上下游外资企业集聚,还促成本地数百家企业与外企协同生产和创新。如今,太仓已形成涵盖700多家汽车零部件上下游配套企业的产业集群,其中外资企业超过200家。

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太仓的汽车产业集群发展正加速推进。在这里,完善的供应链产业链打造了一条“共赢链”,通过紧密协作实现价值共创与共享,成为中国供应链韧性与创新力的生动缩影。

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是全球最重要市场之一,拥有完整的供应链体系,几乎所有商品都能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找到合适的供应商。在很多跨国企业眼中,这是“中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也是跨国公司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关键原因。

德国杜塞尔多夫工商会主席安德烈亚斯·施密茨表示,中国的供应链体系不仅完善,还展现出极高的敏捷性与灵活性。稳固的产业链基础和强大的韧性,为外资企业在中国深度发展注入信心与动力。

2024-11-27 ——中国汽车产业“链”起全球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86811.html 1 3 打通供应链 打造“共赢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