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水楼台先得月,一城名胜半归湖。”11月的宁波月湖,湖面如镜,秋色正浓。红枫、银杏、绿柳,被大自然精心“涂抹”得恰似一幅油画。“这样的色彩,这样的质感,仿佛是月湖与油画天然契合一般。”著名油画家、杭州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浙江省国际美术交流协会副主席陆琦说。
近日,由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宁波市天一阁·月湖景区管理办公室主办、宁波月湖美术馆承办的“画说月湖——陆琦风景油画作品展”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明年,近30幅以月湖为“题”、由陆琦创作的油画将亮相月湖贺秘监祠展厅,将千年月湖风韵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呈现。
张芯蕊
走读中的月湖映象
采风的过程,也是“走读”月湖的过程。
“人们常说,月湖是‘一步一景一重天’,而月湖的‘灵动’即便是同一景观,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也是全然不同的。”陆琦说。
作为与甬城几乎“同岁”的历史名胜,位于宁波市中心的月湖南北狭长,酷似弯弯半月。北宋时期,诗人钱公辅在月湖北端修筑偃月堤,在湖中建众乐亭,成为湖上造景第一人。此后,月湖的景致不断丰富,十洲胜景、三堤七桥等独特风貌,逐渐成为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与采风胜地。
二十多年前,第一次走进月湖公园的陆琦,见亭台楼阁和树木花草自然成画,便开始了对月湖的长期观察与创作。
“月湖是你与它越靠近、越熟悉,就越觉得里面有东西,那是一种仿佛沉淀很久的文化气息。”从湖东的竹屿、月岛、菊花洲,到湖西的芙蓉洲、雪汀和烟屿,再到湖中的花屿、松岛、柳汀、芳草洲四岛……二十多年,二十多幅月湖盛景,都是陆琦自然流露于笔下的、对月湖的亲近与喜爱。
“如果说之前的画作是‘随笔’,那么这一次集中创作的28幅画便是为月湖写一本书。”陆琦说。
自今年3月起,陆琦决定深入挖掘月湖的历史与文化,将这份情感转化为一系列精心构思的油画作品。在持续创作的三个多月里,尽管家住杭州,陆琦依旧多次来到宁波月湖及周边采风,迎曦而出,戴月而归,经常“泡”在月湖一整天。
“一处景观从不同的角度看过去,就是不一样的景致。”在现场,陆琦经常从四五个角度速写同一件风物,待到回家再从大量的草图中,筛选出最满意的一个角度,以捕捉其精髓,“采风是对时间和空间的双重撷取,既要走进画面感受光影变化,也要走进历史从过去的故事中感受情感。”
陆琦解释,比如那幅《月湖桥畔》,正午时分,阳光从头顶洒落,水面被照得发亮,桥影倒映在水中,桥上的行人和周围的景致被衬托得格外生动。然而,月湖桥桥东有一座花果园庙,传说,此地原为南宋丞相史浩的花果园,庙即为园中祀土地神的家庙。
诗词中有言:“秘书入道祠还在,丞相封王事已空。依旧春风杨柳绿,行人来往日匆匆。”想到此,再驻足眺望,便是另外一种兴衰之感。
诗画里的月湖风情
月湖之美,不仅在于其直观的景致,更在于半分想象的留白。
“千年月湖,诗社林立,诗人由景生情,挥毫泼墨,留下了无数传世佳作,也赋予月湖以美感和意境。”宁波月湖美术馆馆长徐伟说,国画清雅简澹、灵动传神,所以不少园林景观,透过水墨更容易传达出一种含蓄、空灵的美感。相比之下,油画色彩丰富、质感厚重,如何营造出一种超越具象的诗意空间,有着很大的难度。
难于绘色,也成于绘色。
“四季变换、晨昏交替,油画中的光影一部分来自实景观察,另一部分则是画者的个人感受和想象。可以说,油画的色彩,也有‘心情’可言。”陆琦说,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从诗词歌赋中感受月湖的意韵,再将其融入画作之中,两者结合,才能让油画有“氛围感”。
比如,在《碧沚书香》这幅画中,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静立于秋意盎然的园林之中,水面如镜,天空蔚蓝,与一周的树木相映成趣。整幅画透出一种明亮、生机。
“‘一带裙腰翠作围,撩人别梦自依依。’清道光年间,鄞县诗人范上第所作的《芳草洲》,便是这幅画的灵感来源。”陆琦解释说,诗中描绘了芳草洲,也就是碧沚的美丽景色,翠绿的草带像裙子一样环绕着洲头,给人一种柔美、婉约的感觉,暗示着自然的妩媚和生机。所以他特别为这幅画“补光”,以添一些生气。
这首诗的后半句“王孙旧约寻芳至,为惜华年未肯归”,诗人感慨青春年华稍纵即逝,流露出对美好过往的留恋。也正如陆琦将《碧沚书香》定格在了秋天,树叶由绿转黄,再到
橙红,虽色彩绚烂,也预示着生命的短暂。巧妙地运用这种对比,融入了对时光流转的哲思。
鄞县诗人戴浩有诗《春晓闻莺》:“东风微度果留声,羌笛轻调百啭清。唤起春光无觅处,柳汀花屿雾冥冥。”陆琦在创作《柳汀风光》时,从诗中提取了想要的意境——
朦胧的春日,柳树的枝条轻柔地垂下,花朵点缀其间,雾气弥漫,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氛围。
鲜为人知的是,柳汀本就是个神秘的孤岛,是宋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僧人蕴臻在柳汀岛建“憧憧西桥”和“憧憧东桥”两座石桥后,才逐渐成了网红打卡地。由此,一处风景也巧妙地融入了一段历史。
“‘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除了诗词,吴冠中那幅无比灵动的《双燕》也成了永恒的经典,尽显月湖意境的同时,也带来了灵感。”陆琦说,站在马衙河畔,望向对面,秦氏支祠等古迹并列成几条横线,无论是齐高的山墙,还是弧形的乌檐,都与《双燕》所描绘的画面十分相似。
在《双燕》里一双春燕飞来,自由随意。受到启发,陆琦在右下角留白处画上了两只鸭子,水面倒映着天空,画中那两只正在“蹼水”的鸭子,似乎正与《双燕》中那一对鸟儿遥相呼应。而这样的处理,也将月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巧妙地融合在了一起。
“诗是无形画,画是有形诗。”“画说月湖”系列在追求形似的同时,又在超越形似。
赓续不断的月湖文脉
“‘一部甬城史,半部在月湖。’月湖的美,更在于千年以来的文化积淀。”宁波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郁伟年说,环绕着月湖的水光波影,从四明狂客贺知章,到唐宋八大家王安石、曾巩,再到兵部右侍郎范东明,再到浙东学派的萌芽与兴起,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甚至商贾平民,或吟诗作文,或隐居研学,留下了浩如烟海的诗词歌赋和典籍文献。
北宋庆历年间,王安石调任鄞县知县,建县学。为倡导重教爱学的良好风气,请杨适、杜醇、楼郁、王致、王说五位大儒于明州讲学,史称“庆历五先生”。“五先生”在月湖各创书院,弟子众多,经世致用、推崇儒学,浙东学术自此萌芽。
南宋时期,又有“淳熙四君子”杨简、袁燮、舒璘、沈焕讲学湖上,一时月湖书院林立。
据考证,北宋明州出现了100多位进士,南宋明州进士有600余人。清代宁波籍史学大家、文学家全祖望认为,经过“五先生”的努力,“数十年后,吾乡遂称邹鲁”;文天祥对月湖盛况由衷赞叹:“一时师友,聚于东浙,呜呼盛哉!”
不仅如此,“藏书之富,南楼北史”,月湖有文献记载的藏书家,从北宋楼郁,南宋楼钥、史守之以来,历朝繁衍不衰,至明清已蔚然成风,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藏书文化。而宁波的天一阁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也是亚洲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
千年沉淀,历久弥新。月湖文化也成为宁波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
近几年,为进一步深挖月湖文化底蕴,一系列文化活动,从诗会书肆、书画展览、历史讲座等,都让市民和游客更深入地了解月湖的历史和文化。
2020年9月,“宋韵丹青”——天一阁·月湖大型书画创作活动在宁波月湖美术馆正式启动,试图重现月湖历史人文风貌,提炼充实景区传统文化艺术资源,彰显宣传景区历史文化底蕴。
“众乐吟咏”“庆历五先生”“淳熙四先生”“史浩四明洞天”“王应麟创作《三字经》”……为进一步描摹千年月湖的历史高光,多个代表性的文史典故,被重新提炼、演绎,也成为书画家们重现“浙东邹鲁”的人文基础。
一年里,“宋韵丹青”活动共召集全国书画家创作宋元风格的书画作品近百件,并从中遴选出71件优秀作品,汇编成册。“‘宋韵丹青’天一阁·月湖诗书画作品展”随后在月湖畔展出,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和历史学者的目光。
“月湖是文化创作的沃土,诗、画、景相互交织,彼此渗透,构建出一个和谐而富有诗意的审美世界。千年文脉源远流长,它的美在于丰厚的历史积淀。”徐伟说,这一次,“画说月湖”系列是借用油画的艺术表现力,将月湖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再一次巧妙地融合。
“这些画作不仅仅是对月湖美景的再现,也是对月湖的宣传。在这里,无论是文人墨客的抒怀,还是画家们的笔触,都能够让月湖的风韵得以永存,也使得那些曾经在此地留下足迹的文人墨客的精神得以传承。这也是我创作的心愿。”陆琦说。
(本版图片由宁波月湖美术馆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