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顾佳诚
通讯员 陈福良 方 田
“这个地方如今变得真漂亮!有了四明山的老味道!”昨天,两名乘客在四明山车站等公交车时,发现车站旁的墙体上多了电影《地道战》、老弄堂等怀旧元素,不禁连声赞叹。
不久前,这片旧墙还是一处卫生死角,墙体老旧、各式广告布满墙面。为此,四明山镇依照“党建引领+干部实施+居民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组建了一支“治理小分队”。在其努力下,从立项到治理,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老墙”就换了新颜。
据了解,“治理小分队”由9个攻坚小组组成,各小组成员涵盖“老中青”三代,年龄跨度从“70后”至“00后”。
“00后”鲍雨芊是队伍里的“生力军”。作为镇党建办的一员,她长期关注镇内老旧设施的维护情况。四明山镇中心小学门口的遮阳棚有些老化,棚下的金属座椅也存在掉漆现象。鲍雨芊与小组成员结合网络热门元素,建成“LOVE YOU”彩色字母座椅,并对遮阳棚进行了整修。“我们在改造中融入年轻化元素,让它展现有趣、充满活力的一面。”鲍雨芊说。
除了党员干部,该镇居民也为改造献计献策。枫成农家乐位于“网红玉兰树”对面,业主王能国得知镇里的改造方案后,主动提出将店铺外立面纳入改造方案,并参与除草、清理杂物等工作,还拿出家中的旧轮胎用于打造微景观。
如今,该店的外立面经重新设计,成了“怀旧风”打卡点,墙面上画有老式供销社,并写有当地俚语。“改造后,环境更加美观,不少游客特意过来打卡拍照,农家乐的生意好了不少。”王能国说。
年长者提供经验、年轻人提供想法,热心居民协同参与,网格员长效管理。依托这支队伍,三个月间,四明山镇顺利完成9处改造。繁花“瀑布”、月亮球、电影主题墙……原本脏乱的“小节点”顺利串成一条新潮亮丽的风景线,居民卢妙凤感慨:“几乎每周都有新变化。”
多主体协同、无屏障建设管理,是这支队伍能够“花小钱、办大事”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协同治理工作机制,围绕‘全域旅游’和‘共同富裕’两大主题,深入挖掘每一寸‘巴掌地’‘边角料’的潜力,持续激发乡村新活力。”四明山镇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