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张芯蕊 廖惠兰
通讯员 郑志玥
文化强国,宁波有戏。11月15日,“星光璀璨·百团争艳”2024年全国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成果展演(宁波)活动将在奉化举行。
北京东城快板沙龙团、吉林市朝鲜族群众艺术馆馆办艺术团、海西州德都蒙古民歌艺术团、铜仁市梵净山歌舞团……当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群众文艺团队欢聚一堂时,“烟火气”将与“文艺范”交织、碰撞。
除此之外,宁波合唱团、宁波市青年舞蹈团、宁波呐豆少儿合唱团等6支宁波本土文艺团队也将在此次展演中登台亮相,展示宁波群众文化的丰硕成果和蓬勃发展态势。
群众文化“向阳而生”,宁波因何“好戏连台”?
“好戏”不断,向更专业迈进
今年8月,2024年“全民美育”青少年综合展演展示活动在宁波举办,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推荐的68件作品入围线上展览,22件优秀作品在线下与观众见面,在互联网“云端”观展的有120万人次。
活动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在充分肯定活动高规格、高水平的同时,宣布全国青少年美育综合展演永久落户宁波。以活动为契机,宁波再次擦亮了“青少年美育之都”的城市名片。
向美同行,美美与共。美育给人以精神力量,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养着群众文化。
近几年,随着“唱响星期天·欢聚在宁波”“文艺赋美”“天一夜读”等一系列群众文化IP的“打响”,在织密城市文化生活网络的同时,宁波还“引流”不少高规格、高水平的群众文化赛事,进一步为城市赋能。
9月,“歌唱祖国”浙江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群众歌咏晚会在宁波唱响。宁波合唱团、温州市瓯海区合唱团、永康市弦歌教师合唱团女声团等来自全省各地的顶尖群众合唱团同台亮相。
8月,全省群众合唱大赛举行,来自浙江各地的29支合唱队伍齐聚宁波。7支宁波本土队伍大展“东道主”风采。在短短的参赛时间里,来自全省各地的合唱团成员深切地感受到宁波这座城市浓厚的文艺氛围。
“在宁波的时间不长,但是可以感受到这里的人对音乐的热爱。”一名来自杭州钱塘潮韵教师合唱团的选手在接受采访时说,这里不仅爱唱歌的人足够多,还足够专业,所以才能形成一个特别的“引力场”,吸引全省的合唱爱好者从四面八方赶来。
事实上,自今年5月“唱响星期天·欢聚在宁波”群众系列歌咏活动启动以来,全市157个街道文化站和企事业单位的近万名合唱爱好者唱响城市的各个角落,120余场合唱活动“填满”周末,9.8万人倾情加入,更有线上线下1300万观众忘情“聆听”。
“高强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多场国家级、省市级大型文化活动的组织承办任务,一方面展现了我市群众文化团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体现了宁波作为文化‘会客厅’的接待能力。”宁波市文化馆表演艺术中心主任俞路介绍,在“歌唱祖国”浙江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歌咏晚会的筹备和执行阶段,以市文化馆业务骨干为主的导演组,解决了各种问题,团队技能和艺术水平得到迅速提升。
有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为积淀,宁波在承接国家级、省级大型活动的过程中,也多了一份自信与底气。
“民星”闪耀,向更深处扎根
持续开展的赛事、连年上演的文艺盛会、街头巷尾的文化活动……在丰富的城乡文化生活的背后,是日益壮大的民间演出力量。
“文化的土壤,是通过无数微小的力量、长期的滋养慢慢丰沃起来的。”宁波市文化馆馆长孔燕说,群众文艺团队的内驱力源于“热爱”,能够持续发光发热,“以一个个文艺团队为‘单元格’,可以看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声量’不断被放大,在促进传统文化传承、文化多元发展等方面贡献重要力量”。
今年5月,“廿念不忘·星歌如愿”宁波群星合唱团成立20周年专场音乐会在宁波大剧院举行。舞台上,一群业余歌者用歌声唱响心中的热爱。
与群星合唱团相伴18年的“老友”贺新宇感慨道:“2004年,群星‘呱呱坠地’,我也从千里之外的广东来到宁波工作,或许是冥冥之中的一种双向奔赴。”2006年,贺新宇如愿加入群星合唱团,对她来说,当初面试的一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也唱出了自己与“群星”特别的缘分与深厚情谊。
宁波群星合唱团成员年龄从20岁到80岁,虽然有60岁的年龄跨度,但因为有共同的热爱,凝聚成了一个多元化的集体。如今这个群众性文艺团队历经1000多次排练,已成长为熟练掌握数百首合唱曲目、参演近百场重大演出的准专业合唱团。
“倘若单一合唱团不足以辉映星空,那么在宁波全域,由各行各业、不同身份、各个年龄段人士所组成的众多合唱团,便如同群星闪耀。”宁波市合唱协会相关负责人樊洁说,从凝聚青少年、儿童合唱力量的宁波呐豆少儿合唱团,到走进国家大剧院举办合唱专场音乐会的宁波合唱团,再到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年轻妈妈组成的宁海辣妈合唱团……“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大多数群众文艺团队是由爱好文艺的市民在‘自娱自乐’的基础上自发组建的。也正因如此,群众文艺团队总是能够扎根基层,在社会的角角落落生根发芽。”樊洁说。
事实上,作为城市的文化细胞,群众文艺团的能量不止于诠释热爱。在传承非遗、艺术普及、全民美育甚至展现城市文化多样性等方面,它们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近几年,奉化布龙的热度慢慢上来了,但鲜为人知的是,作为宁波市第一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它的传承曾一度面临困境。”奉化区龙舞文化艺术团团长陈亮亮在2013年接手这支艺术团队时,面临着传承断档、人才流失等难题。
找不到成员,那就从身边人开始“下手”。陈亮亮从同乡、亲友中拉来了不少对舞龙颇有情怀的同龄人,开始了龙舞文化艺术团2.0版本的打造。“对于同乡来说,龙舞文化艺术团不仅是一个民间文艺团队,也代表着乡情和记忆。”陈亮亮说,现在的龙舞文化艺术团集聚了23名平均年龄20岁的年轻人,保持着每周至少一次的演出频率,“更重要的是奉化布龙这一传统艺术形式也变得‘生龙活虎’了”。
植根于民间沃土,汲取生活甘露。如今,在宁波,已有近1.5万支群众文艺团队正在持续发光、发热,创造“好戏”。在全民皆是“艺术家”的城市舞台上,不断为全民美育献上精彩纷呈的佳作,成为群众文化繁荣的生动见证。
全城“开花”,向更多场景延伸
几周前,宁波市文化馆广发“英雄帖”,为“趣文化馆”招募“大众”馆长,音乐、美术、戏剧、非遗……不分专业背景,只要想展示才华、对文艺感兴趣的,均可以在宁波市文化馆117艺术中心拥有自己的一隅之地。
当天,“80后”民间艺术家单昊的个人画展《向上生长》打响“头炮”。单昊说,因为儿时对竹林印象深刻,才有了以竹为主题的创作灵感。而对于众多观众来说,这份质朴、简单的艺术家心得,不仅有趣,还多了一分“好懂”与“难得”。
“艺术空间不仅是一个展示的空间,还应该是文化交流的纽带。”孔燕告诉记者,“趣文化馆当馆长”项目是一种尝试,目的是给更多市民一个“设想”的空间,不要求参与者有多高深的艺术造诣,而是鼓励大家用艺术表达自我、分享生活。
实际上,为打造文化艺术阵地与空间,宁波全城发力。从传统文化到现代艺术,从特色展览到公益讲座……2800多个常态化演出点位遍地开花,全年约1.5万场各种形式的文艺演出深入街头巷尾。
以宁波市文化馆为例,今年馆属群星展厅已推出大型展览10余场,117艺术中心举办展览近20场,参观人数突破10万人次。其中,宁波城市影像展作为颇有社会影响力的年度特展,吸引了两万余人次参观;群星课堂、午艺课堂等公益培训活动开展了200余场(次)活动,惠及上万名市民。
“丰富多元的文化场景建设,不仅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同时也在塑造城市独特魅力和增强市民文化认同感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市文广旅游局艺术和公共服务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艺术展览、音乐会、沉浸式戏剧演出、节庆活动……文化场景越丰富,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便越能得到充分满足。“在市民生活中植入一些‘小确幸’,既是一种精神滋养,也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质。”
事实上,从2016年开始,宁波就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实施“一人一艺”全民艺术普及工程,并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加快推进“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建设。截至目前,作为文化脉络的“神经末梢”,1315个“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遍布城乡,深入城市、走进乡村,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
计在长远,谋以全局。从提升城市文旅吸引力,到打造城市文化名片,再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丰富多样的文化场景,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反哺这座城市的文化。
宁波市文化馆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