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水蓝薇
慈溪市委报道组 邵滢
通讯员 杨奇星
本版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核心观点
■瓯乐不仅是音乐,还是很好的叙事载体
■文化的交流互鉴,激发了艺术创作热情,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让瓯乐变得更具普适性和多样性,也让瓯乐得以更好地走向世界
■追根溯源、创新传播方式、探索“瓯乐+”模式,能让瓯乐历久弥新
越窑青瓷瓯乐,简称瓯乐,指的是用陶瓷土制成的乐器和器皿进行音乐演奏,并以“越瓯”为主奏乐器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唐宋时期,文人墨客曾称赞瓯乐“其音妙于方响也”“冰质莹然,水声修然,度曲泠然,入耳浏然”。
瓯乐因越窑的兴盛而盛行。唐宋时期,瓯乐在民间广泛流传,也随海上丝绸之路远播。之后,越窑衰落,瓯乐没落。20世纪90年代慈溪上林湖一带出土了一批青瓷乐器后,瓯乐才重回大众视野。千年之后,在异国他乡,瓯乐再次“圈粉”。据了解,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已前往美国、德国等10余个国家开展文化交流活动70余场次。10月中旬,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赴葡萄牙、法国,举办了“听见”青瓷瓯乐专场音乐会,再次让海外观众赞叹不已。
近日,记者采访了慈溪市文艺演出有限公司总经理、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团长谢杰锋。谢杰锋表示,近年来,慈溪市青瓷瓯乐艺术团以瓯乐的传承、创新为己任,打造瓯乐文化“金名片”,让瓯乐在世界回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熠熠生辉。
A
用瓯乐讲述中国故事
记者:瓯乐自古有之,后又没落,如今为何能走向世界舞台?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又获得了怎样的反馈?
谢杰锋:越窑青瓷典雅素净,具有自然质朴之美;音乐可以跨越语言的隔阂,直抵人心。瓯乐融合了二者的特性,所以它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还是无需翻译的一种文化语言,更是融汇古今、贯通中西的文明诗篇。
可见瓯乐是很好的叙事载体。所以,我们一直在做“用瓯乐讲故事”这件事。例如瓯乐剧目《听·瓷》取材于中国五行学说。其中篇章《锻烁》展现“金”,曲调铿锵有力;《拙炎》展现“火”,表演热情洋溢。各个篇章既彼此独立,又相互关联,串在一起,既重现了越窑青瓷的发展脉络和烧制工艺,也诠释了我国古代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的思辨之道。
在《汲露》这一篇章的表演中,演员将水加入瓷碗,再现古代以水调音、以水润声的演奏过程。虽然如今瓯乐演奏时已不需要加水调音,但我们还是希望重现古代演奏场景,让观众身临其境地体验跨越千年的青瓷瓯乐。
瓯乐激起了海外观众的好奇心,吸引他们去探索、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一场演出结束之后,常有海外观众向我咨询下一场演出的信息,表示要带着亲戚朋友再去观赏。还有一些德国、希腊的公司邀请我们前去举办“环欧洲巡演”。
我们还有一群很重要的观众,他们就是海外华人华侨。此次去法国演出,我们在编排节目时,融入了很多其他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通过声光电等舞台设计展现中国山水美学、通过表演民乐《采茶舞曲》展示中国的茶文化。
在演出结束后,他们也久久不愿意离去。来自故乡的乐曲,唤醒了他们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共鸣,慰藉了他们的乡愁,并凝聚成保护传统文化的共识。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2009年,慈溪成立青瓷瓯乐艺术团,成为瓯乐传承与发展的主体。同年,青瓷瓯乐被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0多年过去,瓯乐的保护和传承体系逐渐完善。
在人才培养方面,青瓷瓯乐艺术团与浙江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达成了合作协议,高校专家学者在教学、创作方面给予艺术团支持。青瓷瓯乐艺术团每年定期到学校和社区开展传承活动,目前已基本建立了一支由不同年龄段的成员组成的传承队伍。
在乐曲创作方面不断突破。由青瓷瓯乐艺术团牵头创作的剧目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越·瓷风》曾获得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
演奏乐器种类越发丰富。我们以出土的青瓷乐器为原型,参考马林巴等打击乐器,仿制了40多种乐器,并根据瓷器的厚度、胎质、重量等,建立了一套青瓷乐器的烧制标准。
B
在交流互鉴中自我提升
记者:对外交流的过程中,瓯乐如何进行自我提升?又有了什么新的变化?
谢杰锋:瓯乐作为中国民乐的一种,其创作采用五声音阶,具有点状旋律的特征,早期存在音域窄、发音单一的问题。所以它的个性很强,很难与其他音乐形式融合。
乐团成立之初,曲目编排还不成熟,加上瓯乐又实在太有个性,所以,演奏时,青瓷乐器会与其他乐器“打架”,不同的青瓷乐器之间也难以融合。观众乍一听,会被瓯乐独特的声音所吸引,但听久了就觉得“闹心”,甚至会因为无法接受而中途离席。
只有好的作品,才能深入人心。我们邀请知名艺术家,把瓯乐和其他乐曲进行巧妙结合,取长补短,突出瓯乐的音色优势和节奏感,让演奏和谐统一。
此次前往法国,我们用瓯乐为法国民歌《玫瑰人生》伴奏。瓯乐的点状旋律与声乐的线状旋律相互交织,相得益彰,让法国观众欣赏了一曲别样的《玫瑰人生》。
除了曲目创作,瓯乐的演出效果也在提升。我曾在东南亚观看过当地民乐团的表演。他们的一些舞台设计在我们看来可能有点另类,但是由于演员投入、精气神十足,反而让观众很有代入感。有些表演融入了武术元素,演员动作飘逸,与音乐融为一体,十分吸引眼球。
他人的过去和现状,就是我们审视自己的一面镜子。乐团刚成立时,表演相对单调。演出开始,我们把乐器排布整齐后,演奏者落座、奏乐,最后谢幕,整个过程按部就班,缺乏亮点和感染力。
拥抱受众,才能让传统文化得到有效传播。现在,我们在瓯乐表演中融入行为艺术、即兴演奏等艺术形式,还应用了声光电、全息投影等现代技术,丰富了瓯乐的表现形式,给观众带去更有冲击力的视听感受。
在海外,瓯乐也找到了知音。非洲巫毒鼓是一种打击乐器,其声低沉圆润,能够很好地融入瓯乐,从而产生一种颇具层次感的音效。这给我们带来了灵感火花。我们已经邀请专家编写新的乐曲。
总之,文化的交流互鉴,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热情,丰富了艺术表现手法,让瓯乐变得更具普适性和多样性,也让瓯乐得以更好地走向世界。
C
汲古润今、与时同行
记者:未来,我们将如何走好瓯乐的传承和创新之路?
谢杰锋:首先,做好文化传承。知来处,方能明去处。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宁波的一批民乐爱好者曾奔赴海内外寻找瓯乐史料,为瓯乐发展打下根基。虽然有古代青瓷乐器可供研究参考,但是业内至今仍未找到完整的古代瓯乐曲谱。我们这一代瓯乐人仍需追根溯源,为瓯乐研究寻找更多的实物和史料,把瓯乐体系建设得更加完善、稳定。
其次,探索更加时尚的表达方式。用新的传播形式,讲好文化传承的故事,提高瓯乐的知名度。近年来,慈溪以微电影、微纪录片等形式,制作外语版影像作品,记录海外音乐人邂逅瓯乐的故事,既提升了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民间交流。
再次,利用一些直播、短视频平台,让瓯乐吸引更多粉丝。因瓯乐独特的现场感,录像、录音难以完全展现其魅力。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可以在直播中融入内容讲解,如瓯乐的文化背景、曲目的创作历程等,以增强网友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此外,可以将瓯乐与电子音乐相结合,创造出更有感染力的音乐,这不仅能吸引年轻观众,还能让瓯乐更适合在社交平台上传播。
最后,我们将瓯乐放置于更广阔的文化空间进行思考,探索“瓯乐+”模式。我们正在推动瓯乐与宁波传统剧种及民乐的融合,根据地方文化特质,丰富瓯乐的曲目及表现形式。例如,瓯乐与姚剧的结合,可以利用姚剧的戏剧性和叙事性,增强瓯乐的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姚剧注入新的音乐元素。
让瓯乐与文旅元素相结合,既可以推动瓯乐演出常态化,也可以丰富宁波的旅游业态,如达蓬山旅游度假区推出了瓯乐情景剧《徐福东渡》、慈溪峙山公园正在筹建“茶瓯坊”沉浸式演艺空间。我们正在计划设计青瓷乐器相关的文创产品。
我认为,只有汲古润今、与时同行,才能让瓯乐之声历久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