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成良田
通讯员 宣 科 李 芮
对接宁波大学,牵手深圳科创学院……这个秋天,甬江实验室领导班子四处奔走,忙着“下一盘大棋”。
“我们正以省级创新深化试点为契机,不断探索新机制,希望在推进‘教科人一体化’过程中闯出‘甬江’模式,为全省乃至全国提供经验。”甬江实验室有关负责人说。
试行建立重大技术攻关联盟,合作建设卓越人才联合培养基地……作为宁波深化科技创新领域改革的重点平台,甬江实验室以“做成事”为最大导向,每一招都直指痛点,每一步都牵动人心。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升城市能级和综合竞争力的关键变量。
以改破题、以改促创。甬江实验室,只是一个缩影。
“深化科技创新‘强基登峰’综合改革。”对这一“关键变量”,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作出部署。
创新基础,如何打牢?科技高峰,怎样攀登?
“要着眼新定位、立足新起点,实施‘登峰计划’,打造一批战略尖峰力量;探索新路径、塑造新优势,实施‘强基计划’,全面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能力。”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甬江之水,滚滚东流,诉说着这座城市的创新激情和浓度。
向北望,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宁波大学积沙成塔,已成创新高地;甬江实验室、宁波东方理工大学(暂名)从无到有,拔地而起,已初露头角。
往南看,吉利新能源汽车、天一建筑设计等一大批全国总部、区域总部、研发设计类总部项目纷纷落户,气象万千。
这正是驱动宁波发展的创新大引擎——甬江科创区,它以全市2%的土地面积,集聚了全市43%的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37%的高等院校、45%的国家级人才和43%的省级人才。
“宁波将以世界一流标准建设甬江科创区,在平台能级提升、高端要素集聚、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高地。”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战略科技力量,是科技“登峰”的关键。宁波连出三招,直指“要害”——
对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所等强院强所,完善支持的政策机制;对甬江实验室,加快构建以其为龙头的实验室体系;对产业技术研究院,完善以绩效为导向的分级分类管理支持机制。
“用一句话说,就是要健全战略科技力量培育机制。”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宁波还将全力争创全国重点实验室等高能级科创平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些年,在夯实科技创新基础能力上,宁波决心之大、力度之强,已见端倪。
出台“科技新政15条”,年财税支持逾200亿元;加大投入力度,财政科技投入每年增长不低于20%;探索全过程科技金融赋能机制,“拨改投”、科技保险、科技信贷、融资上市等共同发力,撬动全社会以大投入补齐科创短板……
宁波以强投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建立起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广泛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
不仅如此,宁波还相继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信部签署合作协议,一举突破企业承担国家、省科技项目政策障碍,实现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集成项目、自主培养国内两院院士等“零的突破”。
创新路上,永不停步。一系列“强基计划”创新举措,将在宁波布局落子。
抓“基础”,稳步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的比重,加强基础研究、前沿交叉、关键核心等领域研究布局;
强“主体”,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机制,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搞“研发”,迭代“科创甬江2035”重点研发计划,完善“前沿引领技术—重大关键共性技术—场景应用示范”全链条协同攻关体系……
改革是一次机遇,政策是一种资源。无论是“强基计划”,还是“登峰计划”,宁波早已躬身入局,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动力。
“关键变量”正在酝酿,“最大增量”已经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