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冯瑄
通讯员 袁芳 杨丐福
10月12日,全国工商联发布“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22家宁波民企入围,数量再创新高。
同一天,宁波市工商联和江厦智库联合发布《2024年宁波市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参与调研的上规模民营企业的营收总额、净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均呈现增长态势。
全球大变局之下,宁波民营经济发展脉动是否强劲?如何继续保持韧性和引领力?或许我们可以从榜单、《报告》,以及对有关企业和专家的采访中一探究竟。
“链主”引领
《报告》显示,2023年千亿级民企包含雅戈尔集团、宁波金田投资股份、中基宁波集团。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这3家千亿级企业表现不俗,发挥出“火车头”般的引领作用。
平均来看,这3家企业2023年营收水平同比增长6%,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同时与其他同年营收位居前十的上规模民企差距明显拉大。
其中,雅戈尔集团连续5年稳居榜首,宁波金田投资股份连续4年处于千亿级别,中基宁波集团连续两年稳定在千亿级别。
从特色产业发展来看,在参与调研的宁波上规模民企中,“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稳步发展,部分产业还呈现一定的增长趋势。2023年,纺织服装、金属加工、设备制造、汽车制造、化工等“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的收入水平均超过千亿元。同时,纺织服装、金属加工、文工体娱的营收规模较上年呈现增长趋势。
“宁波上规模民企通过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和全球竞争力的提升,为宁波乃至全国的产业发展作出了显著贡献。”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说。
可以看到,近两年,在传统服装产业,雅戈尔、太平鸟、博洋、康赛尼、慈星等9家“链主”企业,正分别牵头打造高档功能性服饰、快时尚服饰、高附加值家纺服饰、毛纺织绿色设计智能制造、智能电脑横机装备等9个细分产业上下游企业共同体。
在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领域,均胜集团在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链中的地位举足轻重,通过投资30亿元的均胜创新产业园项目,进一步提升宁波汽车产业链的全球竞争力;
舜宇光学是XR产业链的“链主”企业,车载镜头、手机镜头、摄像模组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东方日升首片异质结伏曦组件成功下线,除了带来250亿元的年营收,还成功吸引旗滨光伏、捷造科技、创一智能装备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宁波,成为打造千亿级“光伏+储能”产业链的“王牌”。
上规模民企成为我市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主力军,强大的上规模民企矩阵,是宁波相关产业保持创新力与活力的关键。
市工商联有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宁波上规模民企灵活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以“新制造”锻造新优势,以“新服务”激发新活力,以“新业态”支撑新发展,“链主”企业的“领头羊”作用和产业链、供应链强链补链作用进一步加强;上规模民企的市场认可度、持续盈利能力、品牌溢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向“新”生长
从《报告》来看,参与调研的宁波上规模民企专利成果丰硕,新增授权专利量大质高,其中含金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比重较高。
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参与调研的367家宁波上规模民企拥有国内有效专利50865件、国外有效专利5187件、软件著作权1848件;2023年新增的授权专利10310件,其中新增发明专利2172件,占比为21%。
从产业分布来看,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和金属制造业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较多,分别为1295件、185件和135件,占比分别为60%、8%、6%,说明地方优势产业仍然保持较好的创新能力,全面支撑宁波民营经济创新发展。
从2023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数量位于前十的宁波上规模民企来看,方太厨具和舜宇集团的发明专利新增数量最为亮眼,均高达410余件;其次为江丰电子,去年新增专利112件。另外7家排在前十的上规模民企,新增专利数量接近,均在30件至50件之间。
《报告》显示,宁波大部分上规模民企还没有真正把数字化当作关键生产要素来改造原有的产业,数实融合成效不显著,更侧重于制造端的数字化改造提升。
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院长魏玉祺认为,相关企业要加强对数字化的研究和实践,布好数字生态网,夯实数实融合地基作用;提升数字创新力,强化数实融合标杆示范;提升数字认知力,发展数实融合新赛道。
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是科技,核心是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教授、江厦智库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李义平认为,应结合上规模民企在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方面的发展实际,紧扣“四链融合”关键环节。
建好“0-1创新学院”,开展基础研究、前沿研究和未来产业研究;建设企业科创学院,进行第三方财政政策的梳理评估,简化政策流程,实施统一供给,集中力量鼓励上规模“链主”企业建设企业科创学院,积极打造创新联合体,着力推动企业在新材料、新能源、新技术方面开拓新赛道;建设战略企业家学院,聘请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家、学者,强化对“种子班”“强基班”的培训培育。
全球供应链多元
为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版图,寻求打造更多元化、更具韧性的供应链,宁波企业持续加大对外贸易力度。
作为出口导向的制造业大市,宁波不断开拓中亚市场,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机电产品等,以性价比高、质量可靠等优势,深受中亚消费者的喜爱。
据宁波海关统计,去年宁波口岸对中亚五国进出口额69.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7.9%,高出宁波口岸外贸整体增速21.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额9.6亿元,同比增长56.9%;进口额59.7亿元,同比增长13.4%,同样创下历史新高。
在投资区域方面,宁波上规模民企在全球的投资范围不断拓展。2023年,直接与宁波市开展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多达231个,占比高的分别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在境外投资项目中,50%的海外投资项目在亚洲,其次为欧洲项目,占比约为23.5%,这表明宁波上规模民企投资区域正不断向欧亚大陆集中。
从企业所属行业看,设备制造业占比为20.32%,电器和其他制造业占比为12.19%,汽车制造业占比为10.16%,这也更进一步说明制造业是宁波海外投资的主力军。宁波上规模民企中的优势特色产业具备良好的大规模对外投资实力,“走出去”力度进一步加大。
与此同时,当前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对我市上规模民企的发展确实造成了一定影响,原材料成本、高层次人才需求、市场需求等成为制约我市上规模民企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针对这些问题,麻省理工学院CTL中国中心主任、宁波(中国)供应链创新学院院长郭杰群建议,要深化“桥头堡”优势,主动“走出去”。加快布局前置仓、海外仓等新型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数字贸易、服务贸易等新型贸易方式。
要建构“1+N”模式,发展“地瓜经济”。积极推动企业主动布局海外市场,通过采购原材料、布局物流和线下营销网络、发展跨境电商等多种方式,积极探索围绕产业链共建产业园、围绕供应链共建物流园、围绕服务链共建服务园的模式,打通国内外供需端,实施“品牌出海”,高质量服务上规模民企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全球化市场中发展“地瓜经济”。
“要深化自贸区服务,加强跨境要素保障。”郭杰群建议,宁波要以深化自贸区服务为推手,在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数字确权建设、数字跨境交易等方面提前开展实战性研究,充分调动民企积极性,先行先试,真正实现地位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积极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