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观点提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作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说明时强调:“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仍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并明确了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同推进、形成合力。
全面深化改革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
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谋划和部署改革,是党领导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注重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的工作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突出经济体制改革这个重点,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领域改革的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是为建设、为发展服务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决定了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改革中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牵引作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将“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列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将“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七个聚焦”之首,制定了“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体制改革工作的高度重视,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关系的科学判断和深刻把握,为我们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指明了前进方向。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还有许多卡点瓶颈需要破解。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紧紧抓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谋划和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推动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行稳致远。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引领其他领域改革以及促进各项改革举措相互促进、相互支撑、紧密配合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济体制改革对其他方面改革具有重要影响和传导作用,重大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度决定着其他方面很多体制改革的进度,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牵住经济体制改革这个“牛鼻子”,可以有力促进其他领域深层次矛盾的化解,为全面深化改革创造条件、提供动力。同时,随着改革触及更多利益矛盾和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问题,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也迫切需要协同推进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其他领域的改革,实现各领域改革相互促进、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把经济体制改革作为重点,协同推进其他各方面改革,形成强大改革合力。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是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新时代新征程,既要努力做大“蛋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造和积累社会财富,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又要努力分好“蛋糕”,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的重要改革部署
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强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着力从制度建设上解决我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堵点问题,对经济体制改革内容作出重要部署: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提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从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到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再到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决定》中一系列部署力度大、举措实、含金量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围绕处理好这个核心问题,把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依然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比如,市场体系仍不健全,市场发育还不充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尚未完全理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上推动解决。《决定》将“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列为主要任务之一,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同时将“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作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的首要任务,提出“健全相关规则和政策,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大幅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决定》明确提出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教育方面,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建立科技发展、国家战略需求牵引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超常布局急需学科专业,探索逐步扩大免费教育范围。科技方面,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允许科研类事业单位实行比一般事业单位更灵活的管理制度,探索实行企业化管理,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人才方面,完善青年创新人才发现、选拔、培养机制,完善海外引进人才支持保障机制。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决定》明确提出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决定》从多个方面作出部署,提出“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明确“增加地方自主财力,拓展地方税源”“推进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稳步下划地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离不开高质量的金融体系。《决定》关于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金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完善金融机构定位和治理、发展多元股权融资和优化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等系统性金融改革举措。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决定》强调,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决定》从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和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总体部署,提出具体改革举措。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在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方面,《决定》明确提出“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出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和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具体改革举措。
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必须坚持正确改革方法论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正确的改革方法论为指导,发挥改革的整体效应和最大效能。
坚持系统观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突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是一场深刻而全面的社会变革,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系统工程。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处理好经济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效率和公平、活力和秩序、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推动各方面改革举措精准发力、同向用力、取得实效。
坚持问题导向。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强调“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从现实需要出发,从最紧迫的事情抓起,在解决实践问题中深化理论创新、推进制度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围绕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堵点、卡点问题,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围绕影响创新动力的焦点、热点问题,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加快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围绕涉及发展环境的痛点、难点问题,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
用好先立后破方法论。破立并举、先立后破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也是多年来我国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这“两大奇迹”的成功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先立后破,将其作为深化各领域改革的重要方法论。如谈及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实践中,在推动经济体制改革时,有的地方和部门存在急于求成、盲目先破后立甚至只破不立的现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要积极作为,勇于突破旧有的体制机制难点堵点卡点,又要确保改革平稳过渡和有序推进。先立后破,立什么,破什么,不能拍脑袋、画大饼,而是要按规律办事,立足当时当地实际,立足推进改革、推动发展,立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求。
要重谋划,更要重落实。推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成就,最终要落到每一项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上,要体现到每一个社会个体的实际感受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抓改革落实,既要积极主动,更要扎实稳健,明确优先序,把握时度效,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能脱离实际。”要进一步增强抓落实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主动性,制定贯彻各项改革任务的实施规划,科学安排进度时序,建立清单闭环抓落实的保障机制。要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察实情、出实招、求实效,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杜绝徒有其表的形象工程、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
(作者为复旦大学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