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歌嘹亮,我们听到了什么

记 者 沈孙晖 沈天舟

见习记者 顾佳诚

“幸福新农人,把美好生活开创……”在最近河南兰考举行的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主场联欢活动现场,慈溪周巷镇天元村37名村民用自编自唱的村歌《美好的日子唱着过》,向全国人民道出了他们的美好日子。

作为村庄的文化名片和有声符号,一首首散发泥土芬芳的村歌咏叹了游子的乡愁,记录了乡村的变迁,唱响了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村歌,无疑是乡村铸魂的有效载体。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曾提出,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自7月10日宁波日报报网端推出“人文乡村行·阿拉村歌唱起来”惠民活动以来,全市有60多个村庄毛遂自荐,希望让更多人听到自家蕴含乡景、乡情的好声音。

有人说,村歌是用歌声换心声。在四明大地一句句质朴的村歌中,我们听到了什么样的心声?

(一)

村歌何以火?村歌以何火?在两个多月的乡村踏“歌”而行中,我们用心聆听每一首村歌,从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我们听到,歌声承载了村民的乡土记忆,传递着村庄的精神,生生不息、处处传唱。“为了建设新家园,同心同力共命运……”慈溪新浦镇下洋浦村的村歌浓缩了沧海变桑田的围垦史、村民出门拉业务的创业史;“十兄弟,你仗倚天剑,宏云依霞,呈百年祥……”海曙鄞江镇它山堰村用村歌致敬百折不挠的筑堰精神,歌颂“它山堰,攥起鄞江月”的千古流芳。

我们听到,歌声道出了山乡巨变,描绘了幸福模样,村民眼里有光、嘴角有笑。从“脚踏石弹路,三餐吃麦糊”到“新农村建设得万关惬意”,北仑霞浦街道上傅村村歌唱出了旧村焕新颜:绿树成荫、鸟语花香,家家户户住上明亮舒适的楼房。“现在的生活比蜜糖还甜!”这是村民傅亚芬的“唱后感”。

我们听到,歌声激活了当地文化,唤醒了村民的创造力,文化自信喷薄而出。“美丽的翁家桥村欢迎你到来,大头和尚起劲舞锣鼓响天外……”海曙集士港镇翁家桥村村民唱着村歌,舞着具有村庄辨识度的“大头和尚”,今年外出展演10多场;余姚泗门镇谢家路村村歌队的成员,有的组起了姚剧队,有的开设了健美操班,还有的参加了村里的“小板凳宣讲团”。

我们听到,歌声点燃了干事创业的豪情壮志,为乡村注入了新活力,村村锐意进取、勇往直前。“你有村的绿树成荫,有城的流光溢彩……”余姚兰江街道兰墅桥村唱着城与村的“协奏曲”,上半年建设完成两栋综合楼,投运后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近800万元;面积仅0.84平方公里的江北甬江街道外漕村,唱着“百院粉墙、千叠村墅、邻里笑语、美丽和谐”的愿景,乡村旅游风生水起,成为宁波北郊片区的发展典范。

当一首首村歌汇聚,优美的旋律在希望的田野上纵情飞扬,婉转的音符在共富路上欢快回荡,昂扬的节奏在新征程中激情奏响,一切答案不言而喻。

这是新中国成立75年来宁波乡村筚路蓝缕、接续奋斗的艺术表达,这是四明大地乡村振兴、再铸辉煌的美好乐章!

(二)

当我们把所闻、所见、所感倾注笔端,“阿拉村歌唱起来”的27篇报道,宛如一道道音符,谱成了一段接地气、动人心、引共鸣的交响乐章。

乐章初起,热情便洋溢其中。从云山竹海的共富故事,到古渡口畔的书声琅琅;从古镇深处的悠悠旧韵,到城中村涌动的勃勃生机……原本鲜为人知的村庄故事,通过村歌这一独特的切入点,声声入心。

乐章中的主角,也是第一批听众,最先传来了“回音”。“村民看到我们村的村歌被报道后,自豪感满满,纷纷出谋划策,计划将村歌与舞蹈结合,排练全新的村舞。”海曙横街镇万华村党总支书记朱剑君说。

许多村庄的文艺团队,因村歌被报道而壮大。“村歌背后的文化力量,激发了村民更深层次的文化热情,这是我们没预料到。”谢家路村姚剧队队长姚文雅说。

随着乐章铺展,越来越多听众与乡村有了更深的共情、共鸣。大伙儿分享了对村歌的感悟,这些感悟又成为村歌含义的补充和呈现。

“文化的力量润泽人心,让人们积极向上,村歌就是这样的存在。”网友“翩若惊鸿”听到的是村歌与生俱来的力量。

“唱响阿拉自己的村歌,让世界倾听宁波好声音,这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网友“希岸里”听到的是村歌的价值。

当乐章进入高潮,媒体“独奏”变为了社会“合奏”,“阿拉村歌唱起来”成功破圈。

“没村歌,我们来谱;不会唱,我们来教。”报道期间,宁波日报报网端携手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市文化特派员等各方力量,采用AI技术为象山新桥镇上盘村谱写了村歌;该校学子深入乡村,用专业的音乐知识,教村民演唱属于自己的歌。

数据显示,仅甬派客户端“阿拉村歌唱起来”系列报道的点击量已近1000万次,点赞量逾14万次,评论有5000多条。

“‘阿拉村歌唱起来’活动兼具专业性和群众性。在媒体的推动下,越来越多人通过村歌关注宁波乡村,这是一次以特殊视角展现宁波乡村面貌的创新尝试。”曾担任宁波“最美村歌”展演活动的评委方斌说。

(三)

村歌,是乡村文化软实力的有声呈现,是新时代艺术助力乡村振兴的精神动能,更是奔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宣传。

一首优秀的村歌,可以是“下里巴人”,也可以是“阳春白雪”,蕴含着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如今,村歌风行广袤乡村,全国各地的村歌大赛、村歌计划方兴未艾。

一首村歌,不同的音符“排列组合”为何能迸发如此大能量、为一个村庄的发展赋能?对此,带领学生全情参与“阿拉村歌唱起来”活动的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何镇飚认为:其一,一村一歌为每个村打造了独树一帜的品牌形象,村歌更是村庄品牌传播的有效载体,能为乡村招引基建、文旅等投资,赢得客流量、话题度等资源;其二,村歌作为村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在凝聚人心、凝聚共识、凝聚力量上,作用不容小觑,能够为基层治理、资源资产分配等村务推进,提供强有力的抓手;其三,村歌的歌词既可以承载历史,也可以规划未来,通过口口相传能增强村民对家园的认同,让先辈精神得以延续,让美好生活在接续奋斗中变成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我们该如何发挥村歌的力量,进一步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乐章?

“首先,村歌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要紧跟时代步伐,成为时代的记录工具,成为政策宣传的有效传播工具,才能立得住、留得下。”何镇飚表示,村歌的生命力在于传唱,要融入广场舞等村民日常活动,也要利用短视频等形式增强传播力,“村歌要真正成为村庄的文化灵魂,使之成为村庄发展的文化品牌,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引领,还需要媒体、高校、企业等各界力量携手推进”。

余音绕梁,弦歌不辍。伴着阿拉的村歌,乡村振兴路上,村民们边走边唱,唱出绿水青山,唱出烟火升腾,唱出幸福和乐。

2024-09-3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7290.html 1 3 村歌嘹亮,我们听到了什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