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陈英建(右一)向其他农指员传授象贝母种植技术。

舒蕾在直播带货。

张功井(中)同村干部商讨村庄规划。

今天,为期5天的2024年度“农指优选”惠民共富展销活动拉开序幕。市、区(县、市)两级农村工作指导员带着243种农产品前来参展。

据了解,现场展销的有象山“红美人”柑橘、奉化芋艿头等蔬果,有黑猪、黄鱼、鲳鱼等肉类和海鲜,也有灰汁团、千层饼、乌米饭等特色小吃。此外,樱花香薰、竹蝉木蛙等文创产品也同台亮相。

“很多农产品凝聚着农指员为派驻村开辟增收致富门路的心血,也是他们奔走在乡村振兴一线努力工作的见证。”市农业农村局相关人士表示,举办“农指优选”惠民共富展销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农指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的作用,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是农村工作指导员制度实施20周年。今年初,我市第十四批共2151名农指员接过“接力棒”,奔赴基层一线。

广大农指员把汗水洒在希望的田野上,以造福一方百姓为己任,帮助村民办实事解难题,落地农村发展项目,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在强村富民道路上做出了实绩。

精准施策兴产业

“我来村里当农指员,大家希望我做点啥?”舒蕾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派驻奉化萧王庙街道棠岙村的农指员,今年1月报到后,她吃住在村里,了解村干部和村民的需求。

棠岙村位于大雷山之麓,群山环抱。村里拥有上万亩毛竹林,油焖笋、水蜜桃等农副产品种类多,却没有稳定的市场和销路,难以形成品牌效应。

“靠山吃山”,如何“吃”出新花头?舒蕾苦苦思索。

她联合几家媒体举办奉化农产品特色走播活动,变传统的坐着卖为走着讲,生动展示山货从土地到餐桌的全过程,展示宁波地方美食的独特魅力。

线上开卖了,线下也不能停。舒蕾积极寻找展销卖货的路子。5月份,宁波创业集市推出甬舟一体化专场,棠岙山货也跟着走出宁波。她还依托共富工坊对棠岙山货进行统一收购并打出“江阿婆”品牌,实施统一营销。

“我们的油焖笋卖到新疆去了!”在村共富工坊,村民江杏飞欣喜地说,增收有新路径,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好。

今年以来,舒蕾依托共富工坊,已帮助农户销售油焖笋、水蜜桃等50万元。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农指员派驻的大多是经济薄弱村。让村集体经济富起来、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是农指员扎根乡村的一项重要使命。在新时代,如何利用新手段、新模式、新技术,为乡村产业赋能,成为广大农指员面临的新课题。

彭智昀是市口岸办派驻宁海大佳何镇团联村的农指员。他敏锐地捕捉到乡村的独特韵味,将废旧老宅、闲置土地巧妙转化为现代乡村创客的孵化摇篮。一方面,邀请高校专家团队入驻村庄,进行艺术点缀;另一方面,尝试把非遗、传统美食等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新型乡村空间——南阳福园。

新业态、新模式,激发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也让村民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78岁的阿婆刘素浓开办“阿婆面馆”,让游客体验儿时的味道。短短几个月,阿婆已经卖出了800余碗面。村民王小荣擅长传统手工艺葫芦烙画,平时拿到集市售卖。彭智昀牵线为其搭建了一个平台,既让她拥有了一个工作室,又能展示葫芦烙画手工艺,进而丰富南阳福园的文化底蕴。如今,南阳福园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投入运营以来,已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实现营业收入60万余元。

帮助低收入农户增收是农指员驻村帮扶的又一项任务。这就要求农指员在深入调研、摸清帮扶底数的基础上,找准方向,因地制宜,做到因村因户施策,为低收入农户找到走出困境的“钥匙”。

象山片组4名农指员结合当地实际,积极开展“资源共享、产业共推、驻村共富”活动。他们牵头组织实施象贝母党员干部结对帮带共富增收项目,共计投入资金95万元,带动99户低收入农户种植象贝母。

据了解,该项目确保低收入农户每年获得不少于6%的保底收益,整个项目收益八成归村集体,两成平分给低收入农户,项目实施周期为5年。

“通过政府扶持、单位帮扶、农民参与、产销对接方式,实现村集体经济和低收入农户双增收的目标。”市公安局派驻象山县小白岩村农指员陈英建说。

今年驻村以来,广大农指员结合农业农村发展实际,为我市集体经济薄弱村产业发展闯出了新路子。

乡村和美百姓乐

这段时间,看到进村道路改造、爱心助老食堂、养老便利店等项目陆续启动,村庄面貌一天天改变,宁海桑洲镇里山村驻村第一书记、农指员张功井难掩兴奋。日夜努力换来村庄变化、村民信任,让他对驻村工作多了勇毅笃行的决心。

里山村户籍人口上千人,但常住的仅131人,且以老人为主,属于典型的高山“空心村”。

“里山村存在的关键问题是村庄规划无序,缺乏顶层设计。”经过深入走访,张功井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心动不如行动,他迅速制定了两年行动计划,邀请派驻单位宁波文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产业投资公司、甬旅文化等单位的一批专家进村,为村庄发展出“点子”。

半年来,他和村干部一起,积极落实帮扶资金,筹集资金近百万元,村庄发展规划编制及配套项目建设如期启动。

“村庄发展规划的调整、村容村貌的提升,既要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道路改造,还得与村民的意愿相契合,才能产生合力。我们的方案不知道改了多少次。”站在村口,张功井感慨地说,希望离开的村民能“经常回来”,在回味“乡愁”中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着眼美丽乡村打造,我市以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衡一体发展为起点,从政府引导向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转变,推动公共服务不断向乡村延伸,实现城乡联动发展。广大农指员积极奔走,引进项目、落实资金,推动工程建设。一些面貌落后的山村悄然发生变化。环境变美了,游客进来了,村民的笑容多了。

孙桂军是市农业农村局派驻鄞州区塘溪镇前溪头村的农指员。他根据前溪头村未来乡村建设需要,着眼“杜氏后裔,乐居花溪”目标,指导前溪头村同步推进风貌、文化、邻里等场景建设。眼下,前溪头村廊桥景观工程、溪坑两边游步道工程、休闲广场和金宇山公园等项目顺利实施,村庄变得越来越美。

道成岙村位于鄞州区横溪镇最南端,村民2122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占46%,老年人的健康需求越来越凸显。市疾控中心派驻道成岙村的农指员张垒驻村以来,改善村卫生室软硬件,打造配套齐全的“智能化输液小屋”,积极推进“新时代健康乡村”建设。

“90后”农指员李金成的到来,给奉化大堰镇后畈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带来了活力。

在他的牵线搭桥下,土豆丰收节、酵素西瓜研学、水蜜桃采摘体验、田园集市、缸瓦艺术体验等十余场活动在短短几个月里相继举办。

在土豆地里,无论是远道而来的游客,还是当地村民,都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感受丰收的喜悦;在缸瓦艺术体验中心,游人发挥创意,释放压力,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最为推崇的是“后小畈心灵疗愈之旅”课程,结合农耕体验、艺术创作、自然探索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参与者通过各种活动,感受乡野魅力,实现身心的放松和疗愈。

后畈村党支部书记董汉善说,李金成推进网络化、信息化建设,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增强了乡村旅游吸引力。

与城市相比,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存在“短板”。强村富民,首先要改变乡村落后的面貌。从优化乡村人居环境入手,广大农指员积极投身村庄环境整治,一些村庄正在向洁化、美化、艺术化转变,人居面貌焕然一新。

组团帮扶聚合力

发挥市属国企、高校人才、技术等资源优势,以农指员驻村帮扶为纽带,开展校村联建、组团帮扶,这是宁波推进农村工作指导员工作的有益探索。

在第十四批市派农指员中,有13人来自宁波大学、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12所在甬高校,他们倡议组建“乡村振兴高校联合体”,其主要任务是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培养培训人才、开展乡村振兴实践、搭建成果转化平台。

“乡村振兴高校联合体”还设立秘书处及党建人才、消费帮扶、艺术赋能、大学生赋能等工作小组,积极推进各项工作。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黄避岙乡送去专家指导养殖技术、浙江万里学院为高塘岛乡开发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宁波财经学院为东钱湖镇开发文化旅游产业、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梁弄镇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等,成为在甬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亮点。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成立“国企助农帮扶团”,宁波开投集团、宁波交投集团、宁波农商发展集团等9家市属国企,围绕助农项目推进、农特产品促销、农产品基地建设等,开展组团帮扶,打造国企助农特色品牌。

今年,来自国资国企系统的12名农指员用心用情,扛起乡村振兴的国企担当,点亮村民共富路,形成了国企助农帮扶新模式。半年来,累计为派驻村争取帮扶资金359万元,助力村民增收超过百万元。

在帮扶过程中,农指员积极推进融合项目,做好统筹协调的大文章。宁波市轨道交通集团和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通过“联镇街入村社”活动为奉化带来了万亩方项目和动车共富驿站项目,今年“五一”营业以来,已吸引游客12万余人次,万亩良田成为网红景点。宁波城投集团、宁波人才发展集团、宁波文旅会展集团利用帮扶资金打造“党建田园”风景点,建设微型消防站、乡村道路、高标准农田等配套设施,有效破解了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基础设施薄弱难题。

服务助农,助推人文乡村发展。农指员将市属国企文化资源凝聚起来,以文惠民、以文兴业、以文润村,加快人文乡村建设。宁波市水务环境集团、宁波开投集团组建志愿服务队,定期开展水设施维修、家电维修和“惠民义诊”志愿服务活动,受到村民的欢迎。

撰文 孙吉晶

通讯员供图

2024-09-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6560.html 1 3 他们奔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