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爆骑行,该往何处去?

东钱湖栏目录制现场。(黄国飚 摄)

位于宁波深溪村的飞鸟泵道公园。(吴晓军 摄)

记者 钟海雄 陈冬冬

从滑步车、童车到小轮车,从山地车、公路车、运动车再到旅行车、老年代步车……我们的一生,都跟自行车形影不离,并在大小不同的车轮上面演绎不同阶段的精彩。

骑行虽美,生命可贵。近期,网红骑行博主意外身亡等相关事件,多次引发公众对骑行安全的热议。其实在我们身边也有类似的骑行事故例子。8月14日凌晨一点左右,在东钱湖镇环湖东路,就有一名骑友被一辆逆行的小轿车撞伤。在总规模约有12万人的宁波骑行圈,大大小小的擦伤事故更是几乎每天都会上演。

受此触动,《e眼问政》栏目对骑行安全及由不文明骑行引发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对东钱湖“夜骑”存在的不文明现象进行了系列报道,并与交警、自行车协会、骑行俱乐部一起,共倡文明骑行之风,营造文明骑行氛围。

9月22日是第27个“世界无车日”。当天,《e眼问政》推出《e起聊》子栏目,并邀请了鄞州交警大队东钱湖中队、宁波市自行车运动协会、多家骑行俱乐部负责人及市人大代表等各方人士,一起就骑行安全和如何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嘉宾们认为:骑行火爆是缘于我们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社交的渴望和探索,更是对环保理念的践行。这对我们的道路交通设施、安全保障措施等城市管理细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同时,大家还提出了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期待我们的城市用未来发展作答。

本期主题

火爆骑行,该往何处去?

部门代表

鄞州交警大队东钱湖中队副中队长 罗奇

协会代表

宁波市自行车运动协会秘书长 吴晓军

俱乐部及骑友代表

风自由同行骑行社群责任人 朱常辉

WILIER飞鸟骑行生活馆经理 林贤迪

177CLUB俱乐部责任人 钱挺挺

骑迹骑行俱乐部经理 高力

宁波佰客屋BIKE+WORK(和义大道店)经理 菜菜

市人大代表

夏杰

“骑行火”安全事故也多

系列报道后,骑行圈改变了吗?

钱挺挺:随着前段时间多次骑行事故的相继发生和部门、媒体的持续关注,目前,对于骑行安全这一块,骑友已经越来越重视了。以前骑行时,各种逆行、闯红灯行为比较频繁,现在很多骑友在发起骑行活动的时候,都会自发强调应遵守交规。

菜菜:我们带队出去,首先强调的就是一定要戴头盔。如果不佩戴,我们是不会带他“玩”的。

“骑行火”可持续吗?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骑行

骑行为什么突然火爆?

吴晓军:我不会开车,只会骑车。我今年50岁了,骑龄有40年,其中玩运动车大概27年。近30年来骑行的人越来越多,这个趋势呈现的变化是什么呢?我年少的时候和我一起骑车的都是大叔大伯,现在是“00后”占多数。骑行之所以火爆,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骑行运动消费比较低,加之现在宁波美丽乡村建设得好,哪儿都适合骑行。

第二,以前骑车除了打发时间以外,主要就是为了保持健康。现在骑行已经不是为了保持健康这么简单。像小伙子们骑车,他们拓展社交的目的其实是第一位的,保持健康往往次之。当然骑行运动还有释放生活压力、寻求自我表达的作用。另外,还有人是来做单车婚礼生意的。这么多的因素,再加上一些俱乐部提出来的骑行生活馆概念,就让骑行成为了一种生活模式。这使得骑行的人群一再叠加,让现在的骑行生态变得非常丰富。

所以你说这个火爆,其实是更多的人参与骑行,它不火也得火。而且,骑行不只是在宁波一个地方流行,几乎在全国都很火爆。

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骑行方式?

高力:来东钱湖骑行可以看风景,释放压力。夏季早晨,或者夜骑,是比较适宜的。很多骑友年纪比较轻,白天工作,晚上骑行是更多人的选择。

朱常辉:东钱湖晨骑活动一般在早晨5点20分左右开始。早起一是因为早上的空气很好,日出很美。二是白天工作九点上班,牺牲自己一部分睡眠时间,能把爱好跟工作、家庭进行调和。三是早晨车和人比较少,相对也会安全一些。

吴晓军:正常骑行和竞速骑行区别还是挺大的,我们一般人就选择正常骑行,它对人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要求是比较低的。但是你开始骑行以后,就会发现你的短板体现在各个场合中。所以从训练角度来讲,开始骑行前有很多要学的东西,如学习一下锁踏的使用、刹车的技巧、变速的时机、上坡的技能等。

(嘉宾们把车推到现场,给大家介绍了计时车、公路车、折叠电动自行车等不同车型及适用人群。)

朱常辉:计时车其实是在室内场地里面套圈的计时赛用车,后来延伸到了10公里到30公里不等的ITT(个人计时赛)的比赛。相比公路车,它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破风,能达到省力又快速的效果。

林贤迪:对于大众来说,其实在东钱湖骑行的主流车型是公路车,它相对较轻。

菜菜:不是说我们非得有一辆公路车才能去骑。进入这个圈子,最初很多人是抱着减肥的想法,包括我自己。另外大家可能觉得骑行门槛会比较低,骑得快慢无所谓。

其实骑行的方式不止一种,比如像这种电动折叠车,就适合上班途中骑,到公司后可以折叠起来。或者是我们去外面露营,到目的地后可以运一些露营的装备。还有山地车,比公路车对中老年人更友好,因为公路车对人体核心的要求会比较高。

“骑行火”带来哪些挑战?

各方献计献策谈应对

骑行火爆给交通带来啥挑战?

罗奇:现在东钱湖晚上比之前热闹了,因为骑行大部分集中在夜间,而且参与人数很多。这对我们的勤务来说,除了早晚高峰、东钱湖双休日节假日高峰,又多出夜间执勤。这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是第一个挑战。

第二个挑战就是,自行车骑行的功能很丰富,不像往常的通勤就是从A地到B地,目的很明确。骑行兼有健身、娱乐、欣赏美景的功能。骑到一个地方要驻足看一下,拍几张照片。所以道路环境就会更复杂。

第三个挑战是整个东钱湖道路的支撑条件。基本上,环湖道路是双向两车道,宽度在6米到7米之间。很多骑友出来的时候总有几个伴。骑行时,有可能两人并行,还会扎堆,后面的汽车是完全开不过的。这就造成通行的车辆和骑友对路权的争夺现象。所以有骑友反映东钱湖的道路不够宽,让我们拓宽。

但交通是人人妥协的结果,也就是说你占据道路的时候,我可能要让一让,所以我们需要遵守交通规则,相互礼让。骑行的时候不要扎堆,拉开前后距离,这是我们要注意的点。

自行车车速无法律规定,骑多快都行?

朱常辉:对于新手来说,开始骑的时候车速都是在20km/h左右。速度快的也是极个别人。可能新人对于安全问题的敬畏心不够,没有佩戴头盔,没有正确操控,对于下坡减速先后刹、再前刹等一些专业知识点掌握不到位。还有后方有车时,要让车辆先走。我尊重车主,车主也要理解我们。因为骑自行车的人,大都也有一辆汽车,所以这是一个相互尊重的事情。

如何建设“骑行友好城市”?

林贤迪:开发一些线路达到分流目的,避免骑友全部扎堆在东钱湖。宁波是一个非常好的骑行城市,并不是只有一个东钱湖,只有一条环湖线路。

钱挺挺:这么多俱乐部,每天都在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是否可以考虑错峰出行?这样就不会扎堆。

朱常辉:我们要把“骑行”这张名片发挥好、推广好。未来宁波要打造“骑行友好城市”,我们一定要共同去付出、去努力。最近我跟我的小伙伴拍摄的一个系列短片——“骑行带来的美好”,告诉大家骑行就是慢慢骑、不要快,向他们传播“旅骑”的概念。要骑快的那拨人,则把他们引到竞速骑行方式去。

高力:骑行是东钱湖现在的一个特色,我们不可能把这个特色去掉。因为很多车友慕名而来,就是因为宁波东钱湖这边环湖的氛围比较好。我们要做的是去引导车友,配合交通部门,把环湖绿道打造得更好。

吴晓军:要倡导“多元骑行”。比如像山地车,或者像现在的自由式小轮,或者是泵道公园(国际上目前发展最快的自行车运动露天场馆)。用更多的骑行类型、更丰富的骑行目的地来把人群分流,路面压力会减少。全压在东钱湖,那东钱湖就过爆了。

罗奇:我们在处理交通事故过程中,遇到很多车都是价格很高的。原本我们协调一下,两三百元能搞定的纠纷,现在自行车一摔,要赔好几万元。因为有很多这种事故,人没什么事情,但维修费谈不拢,要打官司。所以协会是不是可以推进一下车辆投保工作?

吴晓军:协会其实已经在跟保险公司谈,但主要问题是现在这个车价值太高,风险太高。其实保险的概念30年前就有,30年前的保险机制是无论你什么时候车辆有事就赔800元,但是这已不符合现实发展的要求。

夏杰:我在今年两会上提了一个“打造‘骑行友好城市’”的建议。

一是自行车专用道建设。设计上应与机动车道区分,保持直线性、连通区域并隔离干扰,保证出行时效和满足运动需求。同时完善交通设施,拓宽流量高的非机动车道,设置专属信号灯,让骑行更加安全省时。

二是营造骑行文化氛围。建议举办全民骑车活动;参考国外做法,让小学生参加交通考试以加强安全教育、培养骑行习惯等。通过这些举措,营造绿色出行、健康生活的城市环境,让市民享受骑行带来的价值和乐趣。

2024-09-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6542.html 1 3 火爆骑行,该往何处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