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举措 汇聚新合力

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为“双城记”再谱新篇共商良策

2024年合力唱好杭甬“双城记”政协协商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项烨 何峰 摄)

记者 何 峰

唱好杭甬“双城记”,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杭州、宁波两地的重大使命。近年来,杭甬在错位发展中各展所长,在协同发展中湖海和鸣。

2022年9月,杭州、宁波两市政协签署《杭州、宁波两市政协合力唱好“双城记”工作备忘录》,建立健全双方工作层面常态化联络机制。两市政协聚焦“双城记”中的重大问题、重点工作和民生关切,定期轮流举办协商交流会,引导两地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建言献策、交流互动,为唱好“双城记”贡献政协智慧和力量。

探索新举措,汇聚新合力。8月12日至13日,2024年合力唱好杭甬“双城记”政协协商交流活动在杭州举行,协商交流会还邀请了绍兴市政协参加。两地政协相关专委会、政协委员和相关专家围绕“携手推进杭甬种业更高质量发展”“协同建设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共同推动杭甬城际列车便捷便民”“持续深化浙东运河文旅资源发掘利用和融合发展”4个课题开展协商交流。

携手推进杭甬种业更高质量发展

共同实施科技创新是杭甬唱好“双城记”的九大专项行动之一。作为农业生产的源头,被称作“农业芯片”的种子是走稳走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石。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一致认为,加强杭甬两地种业合作前景广阔。

“杭甬都将发展现代种业作为加速乡村全面振兴、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可以说发展目标趋同、发展进程同步、发展优势互补。”代表宁波市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发言的李千火委员认为,目前,杭甬种业合作逐步进入深水区,但也存在一些短板。

“一是竞争大于合作。杭州育种创新机构较多,育种方向更加全面。宁波在水稻、西甜瓜、青菜、草莓、芥菜等品种上具有较强的育种实力,杭州在上述领域同样实力不俗,两城竞争明显。二是失衡大于均衡。杭州拥有之江实验室、湘湖实验室、浙江大学等大院大所,而宁波育种创新大多处于经验育种阶段,非常渴望得到前沿育种创新平台和人才的支撑,但杭州先进实验室对外开放程度不高。”李千火委员说,“三是分化大于融合。杭甬两地种业企业都存在多、小、散等状况,在水稻、瓜菜等种业领域同质竞争明显。”

李千火委员建议,杭甬两地联合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行动、种业科技创新攻关行动、种业企业培育行动、良种推广能力提升行动、种业人才队伍培育行动、种业发展保障行动,进一步提升两地种业的竞争力。

“种业太重要了,希望杭甬在水果种业上也要加强合作。”市政协委员王立如建议,杭甬要加强科研合作,推进优新品种示范和推广,进一步助推水果甜蜜事业的发展。

一个好的茶树品种能成就一个茶品牌,茶树良种是茶产业发展的关键。市政协委员林伟平建议,以茶树种业创新为驱动,打造“杭为茶都、甬为茶港”茶产业发展两翼。

对茶产业有着深厚感情的林伟平委员对杭甬两地的茶产业发展历史如数家珍。“‘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奠定了杭州在茶行业的领导地位。而宁波自唐以来,就是我国茶文化和茶产品最主要的输出港,被专家确认为‘海上茶路启航地’,‘海上茶路、甬为茶港’也是社会共识。”林伟平委员认为。

林伟平委员建议,进一步扩大龙井茶产区,让宁波等更多区域分享龙井茶品牌发展的成果。同时,加强两地茶树育种的合作,在宁波福泉山茶场共建浙东茶树良种繁育试验场。

浙东白鹅作为优良地方品种,是助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好品种。市政协委员陈淑芳长期在一线从事畜牧兽医工作,她立足浙东白鹅产业优势,发挥政协委员“智囊”作用,以“鹅”为媒,有效带动了省内外3000余农户增收致富。

陈淑芳委员在工作中深刻感受到,浙东白鹅产业发展空间较大,但也面临问题,主要是科研支撑持续创新的动力不足,而这正是杭州的长处。陈淑芳委员建议,加大杭甬两地畜禽种业科技合作力度,不断推动浙东白鹅乃至宁波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

“希望在宁波建立浙东白鹅孵化基地,建设世界鹅品种基因库和展示园,深化省农科院、省内外高校科研合作,同时加快科研成果转化。”陈淑芳委员建议,“希望省里及杭州的科研院所能够在推动选育及建立浙东白鹅快速生长父系品系方面给予支持。”

协同建设纺织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

随着国民收入不断提高,我国时尚产业加快发展,正由时尚大国向时尚强国加速迈进。以纺织服装产业为例,尽管在部分领域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但我国在产品、材料、工艺、设计、装备、研发、人才、产业生态圈等方面整体提升、局部领跑,“中国风格”的时尚产业正步履坚定地走向世界。

杭州是著名的“女装之都”,宁波享有“中国男装之都”美誉,而‌绍兴是“国际纺都”,杭绍甬在纺织与时尚服装产业发展方面各具特色。在协商会上,杭绍甬协同建设纺织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成为委员和专家的共识。

“力争将杭绍甬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成为我国‘时尚强国’的主阵地。”代表宁波市政协经济委员会发言的陈利珍委员建议,以全产业链联动实现品牌升级为引领,牢牢把握建设规模体量庞大、产业链齐备、科技创新活跃、龙头企业集聚、产业生态一流、区域高度协同的世界级产业集群目标,聚焦高端化、国际化、品牌化、生态化、数字化、绿色化“六化”协同主线,大力实施高端面料研发、骨干企业“出海”、自主品牌培育、产业生态优化、产业数智升级和绿色低碳发展等重点行动,全力打造具有鲜明中国风格的现代时尚产业。

杭州是南宋故都,自古就有“丝绸之府”之美誉;宁波则是海丝之路“始发港”,纺织贸易在唐代就已熠熠生辉。市政协委员张亚佩建议深入挖掘杭甬两地的纺织文化底蕴,把传统与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创新,充分发挥协同效应,打造成更具中国味的世界级时尚品牌。

“要把历史文化、地域特色、技术创新、综合造势等整合起来,进行多维度的阐述与推广。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杭甬两地悠久的纺织文化底蕴和独特魅力,让区域特色品牌走向国际。”张亚佩委员认为,要潜心“起势”,深入挖掘文化底蕴,讲好品牌故事;要着力“合势”,古衣今裳珠联璧合,打造品牌体系;要全力“造势”,提升品牌吸引力,推动品牌出圈。

杭绍甬协同建设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行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缺不了强大的高质量人才培养支撑。

委员和专家在调研中发现,杭绍甬纺织服装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本形成完整学科专业体系,创建了20余个省级及以上高能级科研创新平台,在育人和服务区域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他们也发现,对标建设现代纺织与时尚服装世界级产业集群的目标要求,人才培养与发展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一是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中高端人才供给体量不足,二是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技能人才培养结构有所欠缺,三是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学科专业引领性作用不强。”市政协委员郑卫东在调研中发现。

郑卫东委员对杭绍甬三地合作培养纺织服装人才提出具体建议,“提升学科专业建设质量,保障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人才供给高地;提升产教融合发展质量,打造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创新设计高地;提升三地共建共享水平,打造支撑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的协同合作高地。”

共同推动杭甬城际列车便捷便民

2023年8月1日,杭甬城际铁路宁波站至杭州南站开通,凭借“实惠便捷、安全舒适”等优点及公交化模式,受到市民广泛认可,被称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便民之举,杭甬‘双城记’的又一有力举措”。

“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票价实惠,宁波到余姚9元、到绍兴16元、到杭州20元,70周岁以上老人和杭绍甬在校学生还能享受半价优惠;二是乘车便捷,实行非实名制,且站点地处市中心,换乘便捷;三是票务形式多元化,旅客可持绍兴和宁波两地市民卡、公交卡,乘车码,单程票等直接进闸机乘车;四是乘坐舒适,选用的城际动车组与高铁动车组相似,车厢宽敞,座椅舒服且能充电。”代表宁波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和城建委员会发言的胡增辉委员介绍。

不过,委员和专家在调研中也发现,在杭甬城际列车运营中,还有不少工作待完善优化。

宁波市政协智库专家姚吉表示,“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列车”的交通模式实现了宁波与杭州的完美对接,只是每天仅开行2对列车,在时刻表上支持宁波到杭州一日游,不支持杭州到宁波一日游。“此外,河姆渡、丈亭老街、牟山等运河主要文旅点没有停靠站,大部分车站也缺少去景点的接驳公交车,杭甬城际列车支持沿线文旅资源融合发展的能力尚显不足。”姚吉说。

委员和专家纷纷建议,杭甬城际列车每天加密开行到5对,增加杭州至宁波早发晚归的班次,在节假日和周末再适当加开班次,以满足群众在高峰时段的出行需求。

委员和专家在调研中还发现,杭甬城际列车运营一年来,从客流的流向来看,在宁波和杭州之间往返的旅客,主要是前往两市中心城区的。

“然而,杭甬城际列车并未进入杭州中心城区,相对于杭州东站、城站来说,杭州南站地铁线路少,从杭州南站去杭州中心城区,需乘坐1小时左右的地铁,出行便利度尚需提升。”杭州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说。

为此,委员们建议推进杭甬城际列车进杭州东站、城站,以吸引更多客流。“杭州东站、城站接驳条件非常优越,利于集散旅客,有效吸引旅游、就学、就医等非通勤客流。”

市政协委员潘虹建议,杭甬城际列车进杭州东站更友好,“杭州东站有地铁1号、4号、6号、19号线,其中两条可直达萧山国际机场。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杭甬城际列车进杭州东站,以更好促进杭甬一体化发展,提高载客量,实现可持续运营。”

持续深化浙东运河

文旅资源开发利用

大运河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水路交通系统。大运河浙东段流经杭州、绍兴、宁波三个城市,是大运河整体终点、海上丝绸之路南起始端,也是我国至今仍在沿用和保存最好的运河。

悠悠大运河浙东段,一头连着南宋故都,一头牵着海丝古港。近年来,通过文化走亲、文旅互动、客源互送,杭甬两地的文旅合作在多维度深耕。

2021年起,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和宁波市文广旅游局联袂推出“同一条运河”杭甬对话活动,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四届。通过这一平台,杭甬两地共谋运河文化发展新篇章,交流运河保护经验,共享运河文化资源,共同唱响运河文化新时代的优美旋律。四年来,“同一条运河”文化品牌效应逐渐显现,社会影响力逐年提升,为杭甬两地运河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代表宁波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发言的严辉委员指出,浙东运河流经不同的城市,由于缺乏顶层设计,各地在资源发掘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方面“各管一段”“各自为政”,缺乏全局统筹,存在规划衔接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畅、协同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形成了“只见枝叶不见全貌”的现状。

她建议,通过加强顶层设计、拓展协作广度,深化浙东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合作机制;通过有效整合资源、共同开展研究,建立浙东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城市联盟;通过拓展应用场景和技术应用,共同推进浙东运河遗产数字化保护和展示利用;通过在公共服务中实现“共享”、在合作渠道上不断“开源”,联动推进浙东运河文化惠民共享。“向云端延伸、向观众靠近,让人气跟着文气、人流跟着文脉,使全世界都能听到大运河川流不息的声音。”严辉委员的发言赢得全场热烈的掌声。

宁波市政协智库专家张亮认为,千百年来,运河深刻地影响着甬城的空间格局、景观风貌和民生水利、市井风情,她是润泽甬上百姓的水脉,更是传承甬城历史的文脉。研究好、展示好大运河(宁波段),让古老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当前,宁波正在谋划建设河海博物馆,建议采取差异化的展示策略,与杭州、绍兴的运河博物馆形成错位和补充,凸显出、展示好海洋性视角下宁波及浙东运河独特的历史和价值特征。”张亮建议。

“浙东运河流经杭州、绍兴、宁波三个城市,只有打通城市地域壁垒,整合三地文化、科技、产业、交通、人才、资源优势,才能让古老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余姚市政协副主席朱卫东建议,成立市级层面运河城市合作机制,整合运河资源,畅通合作渠道,整理合作清单,明确合作项目,切实推动浙东运河城市间的交流合作。“比如,宁波有河姆渡文化,杭州有良渚文化,二者都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地可以成立河姆渡—良渚文明合作机制,宁波河海博物馆落户余姚,同河姆渡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等项目一起系统、综合谋划考虑,并加强同杭州良渚遗址公园的互动联系,未来广泛开展遗存保护、文化研究、旅游精品线路设计等方面的合作发展,讲好从‘五千年到八千年’的故事。”

朱卫东还建议,浙东运河沿线保留了大量相关文化遗迹,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20处,建议成立浙东运河专家组,综合分析运河各段的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质,研究各市差异性、突破性发展路径,推动沿线文物保护、文化研究,为文旅开发提供文化支撑。

委员和专家发挥优势,在协商会上献计献策,助力写好城市提升发展能级、释放创造活力大文章,协力唱好杭甬“双城记”。“我们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擘画的蓝图,认真落实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体制机制改革、群众关心的问题、高质量发展等中心大局建务实管用之言,为更多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提供政协方案,把助力唱好‘双城记’拍成精彩不断的连续剧。”市政协主席陈龙表示。

2024-09-19 政协委员和智库专家为“双城记”再谱新篇共商良策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5713.html 1 3 探索新举措 汇聚新合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