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殷聪 王嘉彬
人工智能是我市推进新型工业化难得的机遇,拥有巨大潜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要一手抓创新,一手抓推广,在创新中推广应用,在推广中营造环境;人工智能产品不求全有,但求好用,要继续发挥宁波智造的优势,在工业智造领域发挥人工智能应用的新优势……
前日,在2024宁波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智能经济战略咨询委专家咨询会上,潘云鹤、毛光烈、高文、郑庆华、杨华勇等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专家汇聚一堂,为宁波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建言献策。
近年来,高度重视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宁波,已成功打造了一批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应用示范,涌现了一批具有引领力标志性的智能化产品,为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与此同时,宁波仍然存在大模型底座基础偏弱、人工智能领军企业偏少,赋能场景的深度和广度不足等问题,需要补齐短板,加速向前。
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宁波在绿色石化、新材料、机器人等领域已形成自己的特点与优势。宁波应加大人工智能应用在优势产业的落地,从而吸引全国各地的产业数据在甬集聚,形成良性循环,衍生更多的数据产品与应用。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赋能新型工业化的同时,宁波还要注重协同发展,打破区域壁垒,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共享资源,优势互补。
“人工智能产业如何赋能新型工业化,首先要解决好人工智能应用和推广的问题。”在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毛光烈看来,人工智能产业需要长期、持续的投入,宁波要进行体制机制创新。一方面,要在一个个具体应用场景中解决真问题、创造生产力,驱动人工智能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另一方面,要突出创新,使更大规模、更深层次的应用成为可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认为,人工智能产品不求全有,但求好用,不看有多热闹,要看实际解决多少问题。尽管目前宁波的人工智能产业在企业数量、产品数量上存在短板,但宁波的优势在于扎实的产业基础及巨大的应用场景、市场潜力。宁波应更加注重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广,以需求为导向,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同时,调动民营企业积极性,加快各类应用的落地,以产品应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认为,宁波市场规模大、产业配套全、应用场景丰富,在大踏步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当下,“以应用带技术”是实现赶超的优选路径。比如,地下管网的运维方面,在缺乏导航的条件下,如何进行精准定位与修复就需要人工智能。类似这样小切口的应用场景,宁波还有不少,特别是在制造业领域,宁波要抢抓先机,精准而又快速地进行布局,以人工智能应用创新,赋能新型工业化发展。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工学部主任杨华勇看来,宁波拥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的巨大潜力,它是宁波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机遇。但与此同时,它也是一个需要长期培育、孵化的产业。宁波既然下定决心要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就要在前期敢于投入、敢于承担风险,要有耐心加大投入、久久为功,在人工智能工业应用领域走在全省、全国的前列,走出一条具有宁波特色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