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00后”走进天一阁 修复“古籍”

记 者 李睿清 史米可 黄合

通讯员 李洁莹 王金玉

一支毛笔,一碗糨糊,一双巧手。凭这三样东西,怎么让一本百年老书焕新颜?

在28日下午举行的“思政课Z时代·新青年打卡新地标”活动中,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和效实中学的“00后”走入天一阁,化身古籍修复师,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的魅力。

走过青石板,穿过拱形门,另一番天地很快出现在眼前。这就是天一阁古籍的“医院”——文物修复中心。“天一阁是藏书馆,书籍就好像是心脏,而古籍修复师就是这颗‘心脏’的医生。”资深修复师、“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金玉说,早在天一阁创立之时,书籍修复技艺便开始传承,目前所采用的修复技艺,文字资料最早可追溯至民国时期。

跟随王金玉的步伐,一行人来到古籍修复室。屋子不大,几步就能走完,里面整整齐齐地摆放着几张桌子,几名工作人员正伏案工作,只见他们或拿着剪刀修剪,或拿着尺子比对,忙得不亦乐乎。

“他们正在修复古籍,每个人都对应不同的步骤。”在同学们好奇的目光中,王金玉解释,想要修复一本古籍,最少需要14个步骤,从修复方案制定到古籍书叶拆解,从动手修复破损到齐栏压实装帧,每一步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致的操作,“我们修复的古书,最老的有400年历史,若是碰上破损严重的,可能一天只能修补一两页”。

“没想到过程会这么复杂!”来自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的赵浩博说,他曾通过纪录片对该技艺稍作了解,虽知修复不易,但到了现场仍感震惊,“纯手工完成这么多步骤,不敢想象中间会遇到多少困难。修复人员能沉下心来,特别伟大”。

都说“知易行难”,为了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古籍修复这门手艺,王金玉还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只见一张长桌上,整齐地码放着几张破损的书叶,而在书叶前,摆放着毛笔、糨糊、喷壶,稍后同学们就要使用这些物品,对“古籍”进行修复。

“想要修复古籍,纸材要先选对,不同的书籍要用对应的材料修补,纸张的厚度和颜色也要注意。”

“在修补过程中,纸张与书籍原来的纹路要对上,涂糨糊的搭口不能超过2毫米。”

“修补时,要将书叶背面朝上。每补完一个缺口,都要将书叶提起晾干。”

……

在王金玉的悉心指导下,同学们一一提笔,小心地开始修补手中的书叶,遇到困难时,还不忘互相帮助。

“我之前一直觉得非遗离我的生活很遥远,但今天到了现场,亲自看到、体验了非遗,才发现原来非遗可以为社会作很多贡献。”来自效实中学的王诗逸说,这个活动让她增长了知识,更开阔了眼界,“在之后的求学路上,我会考虑往考古或者与我国传统文化相关的专业发展”。

“无论是非遗,还是我国历史文化,都需要代代传承。让孩子走进现场、亲身体验,能帮他们更深刻、真切地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习、传承的浓厚兴趣。此外,让他们用自己的视角去记录,有助于我国传统文化以更年轻化的方式在网络上传播,从而引发更多人的共鸣与关注。”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老师陶丽莉说。

2024-08-30 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力量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72236.html 1 3 “00后”走进天一阁 修复“古籍”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