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阊门,马头村重拾“烟火气”

记 者 张芯蕊

实习生 杨羽

通讯员 王郑靖

“卵石路,石板道,青砖黛瓦马头墙。”象山港北岸,4万多平方米的古建筑簇拥在银山岗脚下,一座千年古村的轮廓格外清晰……这里是奉化区裘村镇马头村。

炎炎夏日,3条贯穿村落的古道幽静、凉爽。房屋鳞次栉比、飞檐翘角“展翅”欲飞,多了几分灵动与生气。

古建筑是马头村最宝贵的资源。近几年,基于成片完好的古宅古迹、寺庙祠堂,马头村牢牢把握屋檐上的“文脉”,启动古宅修复、古道重塑、古建筑活化利用等一系列保护与发展并进的举措,以古建筑群为“底色”,不断“着墨”,悄然蝶变。

阊门人家 活力依旧

走进马头村,一大批始建于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错落有致地铺展在我们眼前。院落门庭朝路而开,大门敞亮,穿梭其间,就像走进几百年前的生活。

一进府门、二进院落、三进登堂入室,完整保留“堂前居中,东西两廊”合院肌理的多进式三合院,是马头村比较常见的建筑布局。

“在江南古村,老一辈人叫合院为‘阊门’,东西两侧各有厢房环抱,每一间便是一户人家。厢房之间,檐廊相连,又串在一起。”裘村镇党委委员吕雪静说,这种形式的建筑,是浙江民居和宗族文化的典型代表,“住在一个阊门里的人家,通常是一个大家族,是邻里也是亲戚”。

老一辈人对“家”的概念,便由此具象化。

位于古村中心的老酒坊阊门,是马头村里的一座“网红”阊门,也可以说是马头村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古宅。200多年前,酒坊创始人及其3个儿子共同打造了这座前后两进、有50多间楼屋的宏大宅院,数世同堂。如今,这里依旧升腾着“烟火气”。

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原住民”陈兴言与王阿捧夫妇,从呱呱坠地到白发苍苍,他们的一生与这座老酒坊阊门紧密相连。这里曾经热闹喧嚣,空气中那股熟悉而亲切的柴火香让二老舍不得、放不下,也从未有过搬离的想法。

“马头村的历史是活的。像陈阿公夫妇一样生活在阊门的老人,村里还有许多,这是一些老阊门迄今保存完好、颇具生命力的原因所在。”吕雪静说,如今的马头村还保留着42座单门独院的老房子和三合院,正如北京的四合院、福建的土楼,完整保存下来的一座座阊门,既是不可多得的建筑遗存,也是独属于马头村的乡土记忆。

修复古宅 传承匠心

2016年,马头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更坚定了全村上下依托完整的街巷肌理、古建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产业的决心。

“马头村的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是基于一直以来有人生活在里面。”吕雪静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人口的不断迁出,不少老房子闲置下来,之后年久失修,墙面脱落、墙体倾倒、房顶垮塌等问题随之而来。

为进一步整体保护马头村的古风古韵,不断推进“我们的家园”建设,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古宅修复工作成为马头村每年的“重头戏”。由此,一支平均年龄70岁、由马头村村民组成的老年“装修队”应运而生。

“从十七八岁跟着师傅学木匠手艺,到今天我已经干了50多年。”陈贤宏是这支老年“装修队”的带队木工师傅之一,从“诊断”问题,到勾画图纸,再到打磨零件、修复安装,他对每一个步骤都了然于心。在陈贤宏看来,马头村的古宅大多是木质榫卯结构,修复最难的环节便是为每座古宅定制零件,这个是“绣花”功夫,急不得也马虎不得。

从2016年古宅修复项目启动以来,老年“装修队”经常工期排满。马头村党委第一书记王小勇说,大部分村民搬离老房子后,村里的木工、瓦工学了半辈子的手艺无处施展,只好外出做些零工,通常日薪只有150元左右。古宅修复项目不仅让村里的老手艺人重拾技艺,而且由于古宅修复工作的特殊性和专业性,他们的收入有了显著提升,日薪翻了好几番。

回乡务工、薪水上涨,还能和家人团聚,这对于不少老手艺人来说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除此之外,村里与村民共同承担修缮费用。“这项工作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和肯定。从2016年到今年,4万平方米的古宅修复工作完成了四分之三,剩下1万平方米的修复工作在持续进行中,预计明年9月全部完工。”王小勇说,修复古宅是为了留住乡愁,还马头村村民一个有滋有味的家。

发挥特色 文旅融合

古宅修葺一新,对于马头村来说,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舞台”就搭起来了。

今年6月30日,全长约13公里、双向六车道的S203省道奉化段通车。一条穿越西坞街道、莼湖街道和裘村镇的快速路,成为奉化沿海区域融入宁波快速通道的主干线,马头村进入宁波中心城区“半小时交通圈”。

“进一步打造文旅产业,我们更自信了!”王小勇说,马头村正积极将古宅变身为文化空间,基于目前已经统筹规划的28座阊门,将古建筑活化利用,“这些阊门各有特色,我们会基于它们原本的用途进一步开发、改造,尽力做到不浪费一屋一瓦。”

比如,在老酒坊阊门里,原本闲置的厢房被改造成手工艺品展示区和非遗传承体验馆。游客可以在这里亲手体验古法酿酒、手打年糕等非遗项目。同时,阊门里依旧有村民居住生活,偶尔开展的民俗节庆活动仍保留了马头村老底子的特色。

“我们还计划引进一些数字文化演绎空间,让传统与现代在古宅的每一个角落碰撞出独特的火花。这样,游客漫步于马头村的青石板路上,既能感受历史的厚重,又能领略时尚的风采。”王小勇说。

在服务游客方面,许多村民也不遗余力,今年49岁的陈江永就是其中之一。

2021年,陈江永开起了马头帮花园餐厅。同年,他又在餐厅附近租了几间老房子,开了一家民宿和一家休闲咖啡吧,作为餐厅的配套设施。去年,围炉煮茶悄然兴起,他就在餐厅的院落里搭起几处精致的茶炉,摆上一架钢琴,供游客体验。“因为是村里少有的餐厅,所以只要有游客来,生意就还不错。”陈江永说,虽然目前刚好保持收支平衡,但他看中的是古村的潜力。

在村民们看来,当村里一家家店铺开张、一座座阊门打开,属于马头村的活力,也会被再次点燃。

2024-08-17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9834.html 1 3 打开阊门,马头村重拾“烟火气”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