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陈章升
通讯员 赵雪雁 吴起
昨天,对于奉化区莼湖街道栖凤村村民陈飞而言,又是元气满满的一天。
一大早,他骑着电动自行车来到设立在村口的“海洋伙伴”环保舱后,按照操作指引打开舱门,投递破旧渔网、塑料瓶。
“近段时间,我整理了废弃渔具和家里的瓶瓶罐罐,让它们有个好去处。”投递时,陈飞指了指身边的环保舱,向记者介绍这位“老朋友”。
栖凤村地处象山港畔。去年7月,全省首个村级碳积分“海洋伙伴”环保舱在这个渔村正式投用。
“它占地600多平方米,由若干个废弃集装箱搭建而成。平时,大家在这里投递破渔网、破浮球等物品后,可以获得‘碳积分’,并用其兑换生活用品。”村民周南湖告诉记者。
和陈飞一样,周南湖也是“海洋伙伴”环保舱的常客。现在,他还有了一个新身份——“海溯小站”站长。“‘海溯小站’是‘海洋伙伴’环保舱延伸服务触角的体现。”周南湖说,它设在相关村民家中的空地,方便大家就近投递废弃物。
作为一名老渔民,周南湖的心里有笔环保账:“在莼湖街道,一艘渔船每年要废弃3000个鱼筐、1吨至3吨渔网。保护海洋环境,让它们得到及时回收处理,大家责无旁贷。”
这些废弃物会被相关企业回收处理。昨天,记者在栖凤村的“海洋伙伴”环保舱看到,舱内陈列着背包、行李箱等20多款生活用品。它们都是由废弃塑料制品变身而来的。
“一件防晒衣,采用100%PA6再生料制作而成,可减少碳排放1515克;一把电动牙刷(除刷头外),采用某再生料制作而成,可减少碳排放78克。”一说起这些物品的“前世今生”,宁波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麻一明就打开了话匣子。
坚锋公司位于奉化经济开发区滨海新区。“海洋伙伴”环保舱投用后,该公司员工成了莼湖渔民处理废弃物品的“黄金搭档”。
“经过熔融、过滤、切割等环节,部分废弃物变成再生塑料粒子,成为生产服装、背包等物品的原料之一。”麻一明说,通过对这些塑料粒子的高效利用,坚锋公司为环境保护增添绿动力。
截至目前,莼湖街道已设立1个“海洋伙伴”环保舱、2个“海溯小站”,构建“环保舱+海溯小站+回收站”资源回收系统。一年来,当地已回收处理相关废弃物1000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