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沈天舟 海曙区委报道组 尤文军
核心观点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充分表明我们党始终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奋勇前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为我们更好推进改革任务提供了方法遵循和实践指引
■海曙将进一步培育新质生产力,提升营商好生态,推动城乡大融合,绘就共富新图景,促进治理现代化
■海曙将坚持群众期盼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
从三江口核心商圈到翠柏里创新街区,从空铁枢纽门户区到中央文化活力区、都市文博引领区,全面深化改革的画卷正在海曙大地铺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角,擘画了宏伟蓝图、发出了改革强音。以此为契机,海曙将如何扛起改革担当、激扬改革锐气,为“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为此,记者采访了海曙区委书记徐强。
全会擘画蓝图 吹响改革号角
记者: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请您谈谈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认识。
徐强:第一,这是在大变局中坚定改革信心的盛会。全会深刻洞察世界之变、历史之变,以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充分表明我们党始终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奋勇前进。
第二,这是在大场景中谋划改革路径的盛会。全会锚定中国式现代化场景坐标,用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在新发展阶段谋划改革,必将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
第三,这是在大实践中深化改革探索的盛会。全会特别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为我们更好推进改革任务提供了方法遵循和实践指引。
坚持改革创新 交出“三个焕新”答卷
记者:近年来,海曙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强:近年来,海曙区坚持改革破题、机制破难、行动破局,3年累计开展国家级改革试点4项、省级改革试点51项,交出了一份产业焕新、空间焕新、治理焕新的高质量发展答卷。
一是用改革驱动产业焕新,发展动能加快迭代。
我们坚持“创新、创意、创质”三创驱动,用强烈的改革主动破除思维定势、路径依赖,不断集成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引擎。比如,我们把握科技回归都市趋势,全面建设翠柏里创新街区,探索形成以科技型孵化平台为链主的创新模式,集聚了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等一批创新平台,孵化科技型企业127家、吸引科技人才5700余名。在创新街区的引领下,产业能级不断向新向高攀升,新旧发展动能持续转换迭代,获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基地,信息服务业占GDP比重3年持续提升,跨境电商新模式出口总规模连续5年全市领先。
二是用改革引领空间焕新,城乡品质加快蝶变。
我们坚持以水定城、以人构城、以房建城、以配套安城,用深刻的改革视角重构空间格局,拉开了城市发展框架。比如,我们系统重塑区块开发、项目建设工作机制,成立由区领导领衔的7个重点区块开发建设指挥部,新设前期办、项目评审中心,组建大融资、大要素保障专班,创设全省首个百亿级城乡有机更新基金,千年罗城等十大重点区块全面破题。比如,我们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新时代“千万工程”引领乡村振兴,探索红色、水利、生态、科技、体育、艺术等多元路径,涌现了“舟游古林”“深溪骑行”等一批典型案例,共富工作考核连续两年全省优秀。
三是用改革赋能治理焕新,幸福和谐加快实现。
我们坚持把满足群众多层次、个性化的新需求作为目标方向,用有解的改革思维构建基层善治新格局、激发社会治理新活力。我们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路径,突出党建工作“人格化、具体化”,构建了“3+N”治理体系,成功破解无物业房屋管理优化难题,实现城区内76个点位全覆盖、全治理。我们大力推进“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全省首创PDA移动执法,85%以上的执法力量下沉一线,做到“人员综合、业务综合、管理综合、数据综合”,执法效能指数位居全省前列。我们深入开展社会救助“物质+服务”全国改革试点,在物质救助的基础上提供精神慰藉,整合形成7大类31个子项的救助服务清单,主动为困难群众量身定制服务项目30余个,让群众在点滴细微处感受到温暖和关怀。
聚焦五个方面 掀起大宣传大落实的高潮
记者: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海曙将如何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在全面深化改革上谋新篇开新局?
徐强:海曙将坚定不移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引,围绕“七个聚焦”和300多项改革举措,吃透精神、系统谋划,全面掀起大宣传、大落实的高潮。锚定“十四五”末GDP总量迈进2000亿元的目标,进一步扛起改革担当、激扬改革锐气,对标对表、攻坚突破,努力为宁波“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作出更大贡献。
一是激发“创”的活力,培育新质生产力。
全会提出,要激发全社会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我们将以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等为抓手,把支持全面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三侧”发力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公司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技术体系和治理模式优化。政府侧,以翠柏里创新街区为牵引,集聚导入各类创新因子,加快形成“街区孵化—载体加速—园区投产”的创新矩阵,超常规力度建设“三支队伍”,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社会侧,进一步营造氛围,让支持创新、鼓励创新成为全社会共识。
二是营造“优”的氛围,提升营商好生态。
全会提出,必须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我们将积极服务和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以深化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牵引,做到增值不增企业负担、不增流程约束,加快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着力打造“归曙感”一流营商环境。比如,我们将聚焦执法领域改革先行突破,持续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推行“合尺度、有温度”的服务型执法,完善“首违不罚、轻微不罚”等执法机制,创新“一次指导、二次执法”等监管模式,真正让市场经营主体“管得住、放得活”。
三是丰富“通”的渠道,推动城乡大融合。
全会提出,要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我们将以全会提出的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体制机制为牵引,立足海曙的“城、郊、乡”复合式空间结构,持续深化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构建产业升级、人口集聚、城镇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城里的人才、技术等资源要素“进山下乡”,推动乡村富足的生态产品等“进城入市”,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使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这些年,我们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走通达路、喝放心水、住安全屋”已经实现,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持续推进城乡布局优化、功能完善、品质提升,让“上成才学、就方便医、养安心老”更加触手可及。
四是满足“人”的需求,绘就共富新图景。
全会提出,要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将深化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改革等制度,坚持群众期盼什么、改革就推进什么,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人民群众。立足人口结构变化,科学布局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设施,扩大全生命周期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健全高质量充分就业促进机制,推进全域文化繁荣全民精神富有,持续擦亮“浙里甬有专曙”系列名片,让海曙成为近者悦、远者来、居者安的共富之城。
五是巩固“安”的局面,促进治理现代化。
全会提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我们将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进一步健全社会治理体系、完善公共安全治理机制,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突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树牢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匹配的新型治理思维,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实现活力和秩序的有机统一,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海曙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