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大人才观念 构建大培训格局

——宁波创设“四大学堂”赋能“三支队伍”

“知行学堂”周末专项培训。

“四明学堂”民营企业家培训班学员在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现场研学。

“工匠学堂”举行技师技能培训班。

“前沿讲堂”开展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活动。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关键在党、关键在人。今年2月,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全面打造勇创新敢争先、能担当善作为的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大军,重点是建强高素质干部、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和企业家、高素养劳动者“三支队伍”。

宁波市把教育培训作为一体建强“三支队伍”的先导性、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全面深化大人才观念,打破身份壁垒、整合优质资源,创设干部“知行学堂”、民营经济人士“四明学堂”、创新型人才“前沿讲堂”、高素养劳动者“工匠学堂”,构建“三支队伍”多维立体赋能机制。今年3月11日,宁波市委党校举行2024年春季学期开学式,“四大学堂”同步开班,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讲授“开学第一课”,在全市掀起新一轮学习热潮。

记者 徐丽敏 通讯员 勇祖轩

本版图片由市委组织部提供

着眼于“精” 开展分类施训

高站位谋划,高起点开局,更要高质量推进。宁波针对“三支队伍”不同需求,坚持分类施训,精准提升能力本领。

创设“知行学堂”,赋能干部队伍。实施“甬学争优、赋能争先”八项行动、周末专项培训计划,围绕干部急需提升的专业能力,开展系统性、实战化、案例式、专业化能力培训,每年举办专业化能力示范培训班30期以上,重点抓好年轻干部周末专项培训计划。2022年以来,每月邀请市领导、部门或区(县、市)“一把手”分享实战实操经验,围绕“高水平平安宁波建设”“全力争创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打造具有大都市水准的一流法治环境”等重点课题、重要领域,先后举办专题培训16期,培训2.5万余人次,“平时在一线、周末来充电”的氛围日渐浓厚。

创设“四明学堂”,赋能民营经济人士。“四明”既代表宁波所在的“四明大地”,也被赋予“铸魂明德举大旗、研学明理观大势、正心明志兴大业、担义明责行大道”新的时代内涵。2023年9月,市委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出台的《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研究制定民营经济人士五年培训规划(2023-2027),实施“攀高、转型、成长、传承、团队”五大赋能行动。与知名高校联合开办新生代企业家变革创新研修班,每年遴选60名左右学员,开展商业分析硕士学位提升培训。每两月举办一期“翠屏山讲堂”,邀请宁波本土知名企业家授课,太平鸟集团张江平、江丰电子姚力军、方太厨具茅忠群等优秀甬商代表分享企业经营管理经验,广受各方好评。“现场聆听了姚力军先生的19年创业经验,很受启发。”宁波志伦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茅曙说,作为科技型企业,人才引进对企业的快速发展很重要,培养和管理人才的能力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翠屏山讲堂”让他对办好企业有了更大信心。

创设“前沿讲堂”,赋能创新型人才。坚持服务大局、聚焦重点、紧扣需求导向,举办宁波人才讲坛、崇学讲堂、HR赋能学堂、科技大讲堂等前沿知识讲座,综合运用集中教学、外出访学、产业践学等方式,不断提高培训效能,提升创新型人才专业技能、科学素养。前段时间,宁波市高层次人才赋能基地启用,高层次人才国情研修班、姚创学堂·姚江英才项目管理培训会等接连开展,高端人才、高层次人才等在一次次走访参观、一堂堂培训课程中开拓视野、砥砺报国之志。据了解,全年拟举办22个系列班次,培训至少1万人次。

创设“工匠学堂”,赋能高素养劳动者。制定实施高素养劳动者队伍中长期教育培训规划,聚焦劳模工匠、“双百”工程高技能人才、乡村振兴领头雁等举办各类培训。今年6月3日,宁波市劳模工匠学院正式揭牌成立,将围绕助推产改提质、提升学历技能、打造竞赛品牌、组织技能比武等十大项目为产业工人赋能培训,助力更多劳动者由“工”变“匠”。“工匠学院”的成立,让全市产业工人学技提技有了去处,也为产业工人技能比武搭建起舞台。这不仅有利于人才成长,也有利于为产业引才聚才。“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钱海军表示,接下来他将发挥劳模引领作用,带动更多产业工人成长提升。

聚力于“统” 推动共学联训

宁波在坚持分层分类、精准滴灌同时,统筹开展“三支队伍”政治教育,统盘整合优质培训资源,着力构建完善共学联训的“四互”工作机制。

促进“师资互通”,把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作为“四大学堂”的首课、必修课,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好课程评选,全量排摸、全面征集、全力打磨政治教育类优质师资课程100门,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构建“三支队伍”共享的履职能力培训公共课程库。如在今年的市委党校中青一班、中青二班教学中,不仅安排了来自党校和高校的专家学者讲课,还邀请了纪检、经信、商务等相关部门领导干部,以及可之(宁波)人工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冠等企业家作辅导交流。中青二班学员、市委编办干部吴连林表示,以往来党校,课程以学理论学思想为主,通过今年这种“学界讲理论、政界讲政策、业界讲实践”组团式教学模式,感觉对知识的消化、吸收和运用比以往来得更加立体全面和深入,“充电蓄能”的获得感更强了。

推动“学员互派”,通过合班学习、联合培训、远程教学、视频回看等形式,每年举办“三支队伍”联合培训示范班100期以上。如在今年的“四大学堂”开班式上,全市党政干部、民营企业家、创新型人才和高素养劳动者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聆听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彭佳学讲授“开学第一课”。在“翠屏山讲堂”和“知行学堂”周末专项培训等专题培训中,也根据培训主题邀请为企服务部门、相关行业“三支队伍”代表共同学习。全国劳动模范、宁波北仑第三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桥吊班班长竺士杰表示,“以前很难有机会这样第一时间学习市领导的讲课,这堂课使我深受启发,视野思路都开阔了不少。我将把课堂中的所学所得运用到智慧化码头建设当中,引入智能化发展理念,继续带领好团队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思维的工匠劳模,为助力世界一流强港和世界一流企业发展作出贡献。”

实现“阵地互享”,整合用好各级党校、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宁波人才之家、五一培训学校、农民学校等各类阵地,串珠成链打造10条现场教学精品路线和50个示范教学点。今年改造提升后的宁波人才之家(镇海),共设立“四中心一学院”,其中之一的科创学院将围绕区“四个学堂”培训方向,遵循不同人才队伍的成长规律,强化精准匹配、分类培训,常态化开设国情研修、企业素质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定制化课程,构建“理论+实践”“通识+专业”“共性+个性”的“三支队伍”联合培训赋能体系。

紧密“交流互动”,邀请院士专家、领军人才、大国工匠等面对面对话交流、答疑解惑,构建“干部+人才”“科学家+企业家”“专家+工匠”等交流研讨平台。通过多角度、全方位强化共学联训、资源共享,有力有效提升培训针对性实效性。一些干部在参加民营经济人士相关培训后表示,通过与企业家同学共研,深刻认识到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艰辛,更好了解民营经济的痛点难点,进一步强化了为企服务意识。

落脚于“效” 加强以干促训

以学促干、学用相长,是学习培训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宁波坚持学以致用,构建“四题”闭环提升学用实效。

坚持实践出题。开展培训需求调研,通过学员回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干部、人才、劳动者能力弱项、经验盲区、知识空白、素质短板,汇总梳理形成培训需求清单。今年初,根据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所需,开设平安建设、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营商环境最优市等十大履职能力提升专题班次。针对干部普遍希望增加心理健康类培训的实际,在市委党校主体班次中,推行心理健康团辅类课程,邀请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为中青班学员讲授心理健康类课程,广受学员好评。

强化机构领题。不断加大精品师资课程打造力度。浙江四明山干部学院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和高水平对外开放等重要论述教育研究,通过集体备课、课程招投标等方式,不断丰富“四明烽火”“四明经验”“四明人文”系列特色课程体系。在民营经济人士变革创新研修班上,以“五解一构”模式安排课程,解析经济形势、前沿科技、战略决策、商业实务、民企经验,邀请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宋志平等知名专家授课,深受民营企业家学员好评。

开展学员解题。倡导引导教师联系实际教,学员带着问题学,组织开展“分组联镇村、一线赛实绩”“青蓝接力·导师帮带”“劳模工匠助企行”等实战实训活动,强化实践磨砺、推动学用转换、提升能力本领。比如,宁波市委党校中青二班的学员选择镇海区招宝山街道张鑑碶社区作为实践锻炼点。该社区地处城郊,基层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学员结合社区正在进行的闲置空间整改,提出打造基层社会治理空间的建议。

深化实干答题。通过训后回访、年度述训、风采展示等多种形式,跟进了解参训学员政治素质、党性锤炼、能力提升和知识运用情况。从2016年开始,由宁波市委组织部牵头,会同宁波市直机关工委、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等举办干部风采集中展示,通过“晒、找、比、促”等方式,近年来先后组织开展9次集中展示,遴选350余名市、区(县、市)先进个人和团队登台亮相,谈学用体会、晒攻坚实绩、比担当作风,2500余人次干部现场观摩,吸引网民250余万人次关注互动。

2024-08-13 ——宁波创设“四大学堂”赋能“三支队伍”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9215.html 1 3 深化大人才观念 构建大培训格局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