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王佳辉 实习生 邹佳懿 通讯员 周梦璐
“‘大美女’‘鸭子’‘长颈鹿’,这三个词怎么连成一个故事啊?”近日,在宁波江北青年夜校的“演讲与口才”课堂中,一名学员的“抱怨”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在宁波,类似这样的课程还有很多。Stable Diffusion AI绘画、无人机航拍、天文航天气象、英语口译……这些看起来十分专业的技能,已然成为青年夜校中最亮眼、最具诱惑力的课程,吸引着一批批学员在上学上班之余继续“深造”。
据统计,宁波全市今年上半年共开设了419门青年夜校课程,招收学员6407人。其中,江北青年夜校今年已招收学员超2500人,开设课程200余门,先后推出校区9个、上课点位31个,拥有教室90间、教师200余人,规模居全省第一。前不久,宁波人才综合服务中心又推出了全省首个青年午校。
起源于20世纪初的青年夜校,如今正以新的姿态闯进市民的休闲时间,变得越发“热辣滚烫”。但是,无论夜校还是午校,这阵“风”究竟能持续多久?如何让它继续吹拂?
敲开年轻人的“门”
青年夜校的兴起并非偶然。作为一种利用非工作时间进行的教育模式,它不仅解决了学员工作与学习的矛盾,还融合了娱乐、交友、解压等多重功能。
庞大的需求,是这波“夜校热”的关键词。江北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解释:“老年人可以上老年大学,小朋友的培训项目数不胜数,而青年夜校为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填补了终身教育的缺口。”
从需求侧出发,变单向输出为双向奔赴,形成“青年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的办学模式,这是青年夜校永葆生命力的关键。
据悉,目前宁波大部分青年夜校课程费用每门300元至400元,平均每节课不到50元。部分青年夜校还推出了学员“全勤打卡退费”的活动,进一步减轻了年轻人的负担。
此外,青年夜校可以完美契合年轻人的兴趣和需要。镇海等地通过民意征集等方式,了解地点、时间、费用等相关需求,在保证报名人数的同时,又避免了资源浪费。
在鄞州、北仑等地,青年夜校还可以提供定制化服务,将课程清单送到企业、社区、商圈供挑选;江北根据青年职业发展需求,滚动推出“外国语专场”“人社专场”等特色课程,开设职业技能考证班等。
这些五花八门、应有尽有的课程,正在敲开年轻人的“门”。
形成可持续的“环”
青年夜校以质优、物美、价廉的特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如何在保证课程质量不缩水、效果不打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
从根源上来说,青年夜校体系建设要兼顾公益性和长期性,引入市场化的管理方法,实现三个“零成本”。
在教学场地供给层面,余姚团市委以青年之家作为“大本营”建设青年夜校;江北联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宁波人才之家等公共服务阵地,打造了“15分钟可达的夜校步行圈”。
这些方式既助力实现“用地零成本”,又有效整合并盘活了政府、楼宇、企业等场地资源中的“熄灯空间”,提升其服务效能。
在授课教师供给层面,宁波青年夜校教师大多来自各行业协会、高校、培训机构等,其中不乏人工智能实操、非遗制作、中医保健等领域的达人。
对于这些达人而言,做一名青年夜校教师,不仅可以得到一定的报酬,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在江北区,为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每门课程有最低报名人数的限制,确保学员报名费用足够支付教师的授课费用,实现“师资零成本”。
此外,部分地区招募了一批青年社工、大学生志愿者和夜校学员负责青年夜校的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建立青年夜校师资群、管理员群及学员群,这些地区的青年夜校集组织、授课、反馈等功能于一体,实现了“组织零成本”。
如此一来,青年夜校的发展形成了一种可持续的良性循环。宁波大学法学院行政管理系专家黄峥认为,这种模式成功激活了夜校市场,把培训机构、青年个体等融入培训体系,待体系稳固后就能实现长期发展。
拉近年轻人的“心”
如何变夜校“流量”为人才“留量”?
“核心点在于如何实现年轻人与政府之间更高效的沟通。”江北团区委相关负责人指出,“青年夜校可以让我们更了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
在“青年点单、政府制单、夜校接单”的模式下,青年夜校班级化身为一个个青年人才社群的孵化地,吸引志趣相投的人集聚,“浙青年·甬橄爱”等一大批青年人才社群交流活动也应运而生。
更重要的是,这些青年人才社群由学习共同体不断向治理共同体发展。
“通过青年夜校,我们成功把青年‘流量’引向公益志愿、文明实践、基层治理等更丰富的场景,也成功书写了牵动青年、引领青年的后半篇文章。”镇海团区委相关负责人说。
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副主任胡楠认为,青年夜校的成功运营延伸了政府服务的触角,让政府能更好地聚拢青年,体现了政府对青年群体的关怀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