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越南岘港市,正值雨季,炎热潮湿,咸涩的海风扑面而来。
7月中旬,“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活动“文明互鉴海外行”采访小组来到越南,探寻海洋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脉络和现实影响。
越南,三面环海,拥有3000多公里海岸线,与中国山水相连。中越之间的历史联系,悠久而紧密。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七次出航的第一个停泊站,均是占城国的新洲港,即如今越南义平省的归仁市。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大运河交会城市的宁波,河海转运、港通天下,与越南各港口的贸易往来频繁。
据了解,宁波舟山港现有30多条航线与越南港口通航,挂靠海防港、头顿港、胡志明港等越南主要港口。
记者 张子琪 施雯
A
历史回望,中越先民向海图强
中国与越南海洋文明互鉴的密码,隐藏在越南各家博物馆展陈的各类文物中。
走进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时间跨度被拉远到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前——
17枚1万年前的软体动物外壳,静静地躺在玻璃展柜中,灰白、细长,形似螺类;不远处形似蚝、蛏的软体动物外壳,可以追溯到8000年前。
而在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出土了数量巨大的各种海生贝类,也被确定为距今8000年左右。
靠海吃海的生活方式,是海边先民的共同选择。虽相隔万里,但同一时期,来自宁波的海洋文明与越南的海洋文明在此有了共同之处,先人们留下的历史碎片,印证着越南和宁波的先民征服大海、开创海洋文明的活动轨迹。
在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四面青铜鼓被摆放在展厅正中央,巨大而精致,距今约2500年。
“这是越南东山文化时期的青铜鼓,不仅是艺术品,更是社会仪式和宗教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纹饰有翔鹭、羽人、舟船、鹭、牛等。”讲解员向我们介绍。
青铜鼓旁,摆放着带有动物、船只、“划船姿势的羽人”等纹饰的青铜生产工具,还有靴形铜斧,文字介绍显示,其存在于公元前500年到公元200年之间。
这些羽人、竞渡等元素,对宁波人来说十分熟悉。
1976年,鄞县(今鄞州区)云龙甲村出土了“战国羽人竞渡纹铜钺”,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图像。
仔细观察一番,越南靴形铜斧的纹饰与鄞州铜钺上的内容大致相同。其下部都是羽人和舟,上方是两条夔龙,身躯相向,尾巴内卷,龙头向上。两者不同的是,越南版的羽人把人的样子刻画得很完整,如迎风起舞,同中国岭南版的羽人接近。
B
人文相亲,中越文化因交流而多彩
从越南中部城市岘港出发,驱车20多公里,便到了会安古镇。
曾经,这里是著名的港口,商贾云集;如今,这里是世界文化遗产古镇,游人如织。
在会安古镇,除了汉字,会馆、寺庙、古宅等中式建筑也随处可见,在满是黄色院墙、绿色百叶窗的街道中,在开得繁盛的三角梅、软枝黄蝉的映衬下,这些中式建筑与周边的法式建筑相映成趣。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融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会安风情。
会安古镇紧邻秋盆河,毗邻入海口,在越南占婆国时期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一站。从15世纪起,各国商船经常出入会安港,尤以中国商船为多。
17世纪起,大批华人迁至会安,使会安成为越南较早的华埠之一,也是许多华人下南洋的第一站。
“我是在会安生活的第六代华人,十七世纪九十年代前后,我的先辈从福建晋江来到越南做药材生意,并建造了这座宅子。”在会安古镇有着300多年历史的“均胜号”古宅内,85岁的老人叶宝雄将家族迁移的故事徐徐道来。
叶宝雄上了年纪,对于中文的听、说都有些吃力,但他写下祖先“蔡均胜”的中文名字时,笔锋苍劲有力。
叶宝雄的女儿叶爱芳,用简单的中文介绍着古宅,“这门是中国算盘样式”“屋子都是红木的”“堂屋上面,供奉着曹操、刘备、张飞等英雄”“这里是祖先牌位”……
在古镇的中华会馆里,有一家礼义华文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学生多为会安本地华人,自愿前来上课,学校每周定期开办日间班、夜习班,教授拼音、汉字等。
记者赶到时,学生们刚下课不久,教学板上还留有“横竖撇点捺”等中文课程相关内容。
校务处里,挂着礼义学校昔年留影,还有用中文书写的“学生成绩一览表”,展示着5个班级学生的口语成绩、总成绩等。
“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与发展,是中华文化向四周扩散、传播的自然过程。”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广西师范大学越南研究院陈国保教授曾在《历史评论》这本刊物中这样写道。
会安的故事,仍在继续。此前,中国和越南联袂打造了山水实景演出项目《会安记忆》,把中国智慧与越南故事融合在一起,架起了中越艺术合作的文化桥梁。
C
两地贸易,历经千载绽华章
在岘港市博物馆和胡志明市历史博物馆,记者先后发现了1枚17世纪的中国“顺治通宝”钱币和8枚越南“景兴通宝”钱币。
在宁波象山海域出水的“小白礁Ⅰ号”沉船上,也曾发现1枚“景兴通宝”钱币。
“‘小白礁Ⅰ号’属于中等规模的远洋商贸运输船只。”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光远告诉记者,“推测其沉没于清代道光年间,船载器物以瓷器和宁波本地特产的石板居多。此外,在船上还发现了紫砂壶、测深锤等生活用品和航海用具。”
象山小白礁沉船遗址,位于象山东南约25海里的渔山海域。渔山海域,正处于古代宁波海上贸易的主航道上。考古人员初步推测,“小白礁Ⅰ号”当时可能从宁波始发,或经停宁波装货,开往东亚或东南亚。
在“小白礁Ⅰ号”船头,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包括日本“宽永通宝”、西班牙“双柱”银元在内的多种外国钱币,还有“乾隆通宝”“道光通宝”等中国钱币。
据了解,“景兴通宝”是安南(越南旧称)货币史上铸期最长、品种最多、数量最大的钱币,“宽永通宝”是日本铸行量最多的钱币,而西班牙“双柱”银元几乎遍布全世界,于明朝万历年间流入中国。
从“小白礁Ⅰ号”沉船上发现的来自东亚、东南亚等地的钱币中,可以看到不少中国古代钱币的“影子”,它们的造型、大小相似,均为方孔圆钱。
可见,中国钱币,不仅是当时重要的交换媒介、通用货币,也是很多国家仿制本国钱币的“教科书”。
“从中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和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经济交流是很频繁的。”王光远说。
历载千年,舟行万里。
如今,越南仍是中国海上经贸航路的重要一站,串联起中国与东南亚多国的物流往来,中国也成为越南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进口市场、第二大出口市场。
今年5月29日,近百名越南采购商来到中国(宁波)出口跨境电商博览会现场,“扫货”宁波跨博会。他们是两国间贸易往来与文化交流新篇章的见证者。
D
开拓市场,中越携手“链”全球
如今,到越南拓展海外市场的宁波企业越来越多,胡志明市作为越南经济的“火车头”,成为甬企“海外掘金”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包括宁波企业在内的中资企业,对越南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驻越中资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也持续增强。
在胡志明市,记者见到浙江海港(越南)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海港越南公司”)总经理戎朝挺时,他正忙着与客户沟通海运订舱、代理货物等事宜,跟踪后续动态。
戎朝挺介绍,2023年11月,浙江海港越南公司成立,公司依托浙江省海港集团、宁波舟山港集团一体化的经营体系,基于宁波舟山港强大的物流资源,为越南当地的中资企业提供经济便捷的全程物流服务,助力加快中资企业“走出去”。
“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业务合同签订的客户有20家,完成各类综合代理业务725标准箱。”戎朝挺说,公司的“拳头产品”是“门到港”定制化物流方案,帮客户代理出口拖卡、报关业务,提供海运订舱服务。
戎朝挺介绍,越南木材资源丰富,是全球主要的木质家具制造国、出口国之一。浙江安吉的一家家具企业在越南建有工厂,每周都有原材料发往越南,浙江海港越南公司发挥集团在浙北地区“海铁联运”“水水中转”的通道优势,为其提供“多式联运+海运订舱”的“门到港”物流方案。
“后续,我们将进一步延伸供应链物流链,利用越南本地清关拖卡资源,为中资企业打造由国内到越南当地的‘门到门’全程一站式供应链管理服务。”对于未来,戎朝挺信心满满,近期他正忙着“招兵买马”,招聘更多越南籍员工,为公司注入新力量。
冠亚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越柬区域总经理潘忠杰,最近忙着对物流互联网平台box-monster进行推广和优化升级。今年1月份,该平台在越南正式运营,为200多家用户、十几家船公司提供集装箱Re-use套用服务,推广集装箱“重进重出”模式。
作为一家从宁波走出来、深耕东南亚的全球物流企业,冠亚物流已扎根越南13年,在东南亚的8个国家设立了分公司。目前,该公司已为多家中资企业“买全球、卖全球”提供一整套供应链服务。
E
海洋文旅,搭起宁波与越南的“文化桥”
岘港市美溪沙滩的傍晚时分,风景宜人,戏水、冲浪的游人络绎不绝,海边夜酌别有情调。
“宁波和岘港都靠海,气候环境比较类似。”曾在宁波生活、如今在岘港工作的赖先生说,“岘港人‘靠海吃海’,着重发展渔业和海洋文旅产业。”
越南的岘港、芽庄、美奈、胡志明市等海滨城市,颇受各国游客的青睐。据国内媒体报道,今年前4个月,越南接待国际游客620万人次,同比增长68.3%,旅游收入约19.4万亿越南盾,同比增长49.3%。
今年7月,宁波江北洪塘软件信息产业园(汇创工场)总经理沈勋丰,组织公司员工前往越南团建,到胡志明市、头顿、美奈游玩,感受越南文化。
“越南是一个充满魅力、拥有独特风情的度假目的地,胡志明市古老的建筑和街区充满了法式风情,我们还在美奈漫步海滩、感受海风,品尝当地渔民现捕现做的海鲜。”沈勋丰说。
今年6月11日,宁波栎社国际机场直飞越南胡志明市的航班正式开通,每周二、周四、周六各一班。
这对于需要在胡志明市和宁波之间往返出差的戎朝挺来说,是一件幸事。“今年6月之前,从胡志明市回宁波,需要到上海、广州、深圳等地转机,再中转回宁波,费时费力。现在有了直飞航班,便捷多了。”
“我们期待宁波有更多直飞航班,抵达越南各个城市,能多和中国的旅行社合作交流。”在胡志明市,越南导游张文合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由张子琪、施雯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