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好试验田,共绘宁波片区新蓝图

——专家学者为自贸试验区提升“开良方”

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创新成果理论研讨会现场。(顾佳诚 李琛 摄)

2024年7月20日,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集装箱码头生产场景。(蒋晓东 摄)

记 者 俞永均 孙肖

见习记者 顾佳诚

2020年8月30日,浙江自贸试验区在全国率先实现扩区,新增宁波片区、杭州片区和金义片区。

近四年来,宁波片区不断推动自贸功能深化拓展,形成了许多标志性、引领性制度成果。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形成的349项自贸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宁波片区根据本地实际已复制推广280项,累计有34项制度创新案例入选省级最佳创新案例。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站在新的起点上,如何建设更高开放水平的自贸试验区?

8月2日,在宁波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创新成果理论研讨会上,来自上海、杭州和宁波本地的专家学者与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就自贸试验区制度型开放与集成式改革进行探讨,为宁波片区的未来发展建言献策。

A

发挥首创精神,做制度创新“头雁”

今年年初,浙江自贸试验区宁波片区(以下简称“宁波片区”)“跨境贸易投资便利化集成创新”案例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第五批“最佳实践案例”,成为该批次浙江唯一入选案例。

制度集成创新是宁波片区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四年来,宁波片区在全国率先探索集体土地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确权改革试点,率先试点非保货物“先进区后入账”进出综保区新模式,率先制定全国进口GM2D(全球二维码迁移计划)领域地方标准……

“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本质,其实就是引领制度型开放。”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姚为群看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鼓励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这里的“提升”和“探索”就是在十多年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自贸试验区建设质量,更好发挥基层首创精神,更加注重改革系统集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环境标准、劳动保护、政府采购、电子商务、金融领域等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自贸区就是对标,是指单边主动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准绳,调整、完善相关的国内规制、管理和标准。”姚为群表示,当前中国正申请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这意味着面向全球构建高质量、高标准自贸区网络的进程正不断加快。“制度型开放,不仅强调贸易自由化和便利化,更看重完善的营商制度,还要加强跨边境市场间的互联互通。”

近年来,宁波片区发挥制度创新的“头雁”效应,打造开放发展的生动样板,推动重大战略的功能叠加,主动服务国家开放战略。“宁波片区要持续挖掘自身优势领域,促进制度创新与本区域功能定位紧密结合。”市委改革办副主任、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副局长夏行说。

夏行还结合舟山片区在全链路油气产业改革方面的相关案例,提出了“制度创新需依靠支撑性的项目”这一观点。他建议,我市各部门要梳理全周期的改革清单,谋划建设符合国家战略需要、符合宁波发展定位的片区功能空间,以放大集成性创新的效益,走出一条制度创新与项目落地、功能提升、面貌更新同频共振的改革之路。

B

构建大场景,加速集成式改革

对于宁波片区近四年来的成绩单,浙江省自由贸易发展中心咨询部兼研究部负责人周杰给予点赞。他特别提到了宁波在绿色自贸区建设方面的显著优势:“生态环境部发布的创新案例中,宁波占据三席,宁波片区的梅山区域在碳足迹核算、碳汇等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去年以来,宁波不断完善自贸制度,做好顶层设计和场景构建——

2023年8月,市政府出台《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集成改革实施方案》,锚定跨境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全力建设一个更开放的自贸区。

市自贸办编制印发了《关于支持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宁波片区对接国际高标准规则推进全产业链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通过35项举措先行先试,率先开展压力测试。

“制度创新必须依托大场景,通过部门间的深度协同形成强大合力。”研讨会现场,北仑区副区长、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任锦群,以海铁联运“一单制”为例进行了阐释。

海铁联运“一单制”,是指利用海铁联运全程运输具备“一单到底”的便捷性,实现标准化单证,建立海铁联运规则转化机制。该机制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异地订舱、本地用箱等成本费用,也使广大企业操作更便捷、运营更有效。据测算,这一制度创新每年可为客户减少异地订舱成本约3200万元。

“这一成就的背后,是铁路、交通、海关等多个部门的紧密配合与协同支持,特别是启运港退税等政策的实施,为海铁联运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任锦群透露,宁波片区正在梅山等地大力推进海铁联运基础设施项目。

经过近四年建设,宁波片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能力不断提升。目前,百地年200万方LPG(丙烷)地下洞库已建成试投运。中宅码头堆场自动化混配矿项目通过交工验收,可实现最多8种原料矿精混作业,预计年混矿量1500万吨。

下一步,宁波片区要围绕大宗商品配置等领域继续探索和提升。“宁波片区46平方公里范围全部落在北仑。”宁波财经学院科研处处长王瑞表示,北仑要发挥临港的资源禀赋优势,引进港航高端服务机构,建设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分拨中心,进一步提升大宗商品的定价权和话语权。

C

聚焦全产业链,打造新质生产力

近四年来,宁波片区创新红利不断释放,有效发挥了改革开放综合试验平台的示范引领作用。

在全球化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新背景下,宁波片区如何在高水平对外开放赛道上继续领跑?与会专家普遍认为,要加强全产业链集成创新,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动能。

“这次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宁波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宓红表示,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特点是创新,需要扩大开放合作,营造开放创新生态。“自贸试验区,不仅是改革的先锋,更是制度创新的摇篮。”她指出,宁波片区应当继续发挥“走在前列、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让政府服务更加快捷、高效,让企业更加专注于自身的创新与发展。

宁波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王世表认为,宁波片区应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海岸线优势,布局现代海洋装备、海洋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与海洋经济示范区携手共进。“这不仅仅是资源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实现‘1+1>2’的协同效应,在海洋经济领域书写宁波片区新的篇章。”

培育和打造新质生产力,科技和人才是重点。“宁波片区要做好国际人才引进,特别是在绿色移民、人才移民、技术移民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做人才强国的先锋。”宁波市政府研究室社会处一级调研员农贵新建议,要充分发挥产业基础好、集聚度高、创新力强的优势,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争取在数字贸易、跨境电商、枢纽建设、跨境负面清单建设等方面,形成更多制度化的创新成果。

眼下,企业对政府服务的快捷度关注较高。“有一篇文章把它定义为加速度,政府服务响应能力越加越快。”注册在宁波保税区、成立刚满十周年的宁波保税区宁兴优贝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曹旭东表示,作为一家从事食品进口的贸易企业,希望宁波片区提供更为自由便利的服务环境,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服务支撑。

“我们深知,构建一个与新时代要求相匹配的生产关系生态,是推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关键。”宁波海关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处二级调研员陶文军表示,海关监管创新要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聚焦宁波片区枢纽自贸区建设和三大中心的目标,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绿能港、跨境电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水产养殖等新产业、新业态的产品生产和进出口通关。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的参会代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按照发展和安全并重的方向,不断挖掘试点场景,聚焦大项目、大企业,定制一些个性化方案,向宁波片区持续输送一些金融领域的制度创新改革成果。

2024-08-05 ——专家学者为自贸试验区提升“开良方”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7672.html 1 3 种好试验田,共绘宁波片区新蓝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