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气象,右手养鱼

“无心插柳”,“省下”50亿元

蔡宇介绍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设备设计原理。(孙宇卓 摄)

谁也没有想到,在国内最权威的海洋数据“象牙塔”里,竟会偶遇咱们宁波东钱湖的“老熟人”——陶朱公范蠡。

在大连采访期间,记者慕名赴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海洋学研究所采访。从2018年起,该研究所就承担起科技部国家海洋科学数据中心分中心的建设和运营,是科技部、财政部认定的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之一,拥有国内最全的海洋数据资料集,具备全球海洋水文气象、地球物理等实测资料2000万站次,数据价值超过1000亿元。此外,团队还自主研发了中国及周边海域的环境演变模拟和预报系统。

按理说,海域环境预报才是他们的主业,但在现场,宁波籍博士、大连海洋大学应用服务团队负责人蔡宇跳过一个个专业奖项,向我们郑重介绍了一块跨界奖牌——由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学会颁发的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曾经写下世界上最早的养鱼著作——《陶朱公养鱼经》,所以农业农村部把中国水产养殖的最高奖命名为‘范蠡奖’,以前从来没有本专业以外的研究机构拿到过这个奖。”蔡宇说。

团队获奖,其实源于一次“临危受命”。以前,海洋养殖一直是靠天吃饭。2018年,由于海水温度过高,大连海参养殖业遭受重创,直接损失近70亿元。外界这才发现很多渔民乃至中小渔业企业,居然不具备监测养殖环境的预警技术。

由于海洋环境监测设备价格昂贵,动辄上百万元,每年仅维护费用就要20万元,故大多数渔民及中小渔业企业负担不起。

针对这一问题,研究所研发了一套轻量级的海洋环境在线监测设备。渔民只需花几千元,就可以用手机实时查看自己养殖海域的环境信息。通过接入大数据模型,这套监测设备还可以提供有效的预警预报。这项成果由此获得了范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大连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一次跨界研究的“无心插柳”,成就了海洋学的产业应用,也实现了应用海洋学研究所的设立初衷。不过,这个“无心插柳”并非真的“无心”,“插柳”恰恰是为了“育林”。

蔡宇介绍,如今这款设备已经在辽宁省部署500多套,通过和气象局合作,每年服务渔民超过10万人次,近年来为渔民减少损失超过50亿元。不仅如此,这项技术还走出辽宁,走向南方市场。去年6月,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采购了该套设备,用于养殖环境的水体监测。“相信此设备今后能在东海养殖海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蔡宇说。

2024-07-18 左手气象,右手养鱼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4633.html 1 3 “无心插柳”,“省下”50亿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