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畔渔歌里的“蓝色蝶变”

养殖人员收获扇贝。(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丰收的金鲳鱼。 (防城港市融媒体中心供图)

记 者 张伟方

俞永均 孔锡成

见习记者 龚旭琪

广西,我国西部唯一的沿海省份,向海经济发展拥有良好的资源和可拓展空间。

“蓝色广西”,优势在海、潜力在海、希望在海。最近三年,广西海洋渔业经济发展较快,水产品产量年均增速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2023年,全区水产品总产量377万吨,位居全国第八,渔业经济总产值达到1251.5亿元。

广西海洋名片成色几何?日前,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深入广西,一探究竟。

A

耕海牧渔,打造“蓝色粮仓”

天高海阔,从江山半岛登高远眺,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一望无垠。由近到远,一个个深海养殖网箱如同“海上甜甜圈”,环环相扣、鳞次栉比。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公布2022年度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年度评价,广西的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北海市银滩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和浙江宁波的渔山列岛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等10多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收获最高等级评价——好。

海洋牧场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增殖渔业资源的有效途径。在碧浪清波中“耕海牧渔”,广西建设海洋牧场有何门道?

北部湾水域条件优越,气候温和、日照充沛,养殖周期较长,为水产养殖提供了绝佳环境。近年来,广西加快推动海洋渔业转型升级,推广重力式深水网箱养殖、深远海智能化大型设施化养殖等生态健康养殖模式。

“设施渔业是一种高密度、集约化、标准化管理的现代渔业生产方式,通过设施建设和技术手段,能有效控制养殖环境。同时,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化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防城港市海洋局正高级农艺师裴琨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目前广西已累计建成陆基循环水养殖圆池2.13万个,规模居全国第一;桁架类网箱大型养殖平台实现“零”的突破,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标准箱4190个。

宁波企业积极参与广西海洋牧场建设。致力于海洋经济数字化赋能的综合服务企业“宁波海上鲜”,近几年业务向广西辐射,不仅在当地渔船上安装了“海上Wi-Fi”通信终端设备,同时依托防城港和北海口岸,积极与印尼、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加强海产品经贸合作。

采访组发现,深远海养殖已成为广西未来海洋牧场建设的重点。“过去我们‘靠海吃海’,多在近海捕捞,收成越来越少。”防城港市白龙村渔民告诉记者,在政府的引导下,现在渔民逐渐瞄准外海养殖。

其实,深远海养殖是大势所趋。“这些年,浙江近海养殖容量趋于饱和,密度过大导致环境等问题日益突出,向更远更深的海域拓展成为趋势。”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水产养殖室高级工程师谢建军说。

近日,象山打造的全省首座深远海半潜式智能化养殖平台正式交付,将被投放在象山东南海域进行作业,其所在海域距离石浦港50公里,水深超过20米;而广西则以水深适宜、水质良好的北部湾海域为重点,支持发展重力式深水网箱、桁架类网箱大型养殖平台建设,鼓励发展养殖工船、海洋浮岛。

B

人“海”共存,创建“绿色海洋”

6月18日,防城港天堂滩海域,经过救援人员1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一头搁浅的侏儒抹香鲸成功返回大海。这一幕似曾相识,2年前的象山石浦海域,通过20多个小时持续不断的救援,一头巨型抹香鲸顺利脱困。

甬桂两地虽隔千里,却都有一颗热爱大海、人“海”共存的心。

东海和北部湾都有数不尽的海洋资源,如何在开发利用海洋的同时,保护好“深海珍宝”,已经成为当下最重要的课题。

广西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约12.8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1628.59公里,海岛643个,是我国四大渔场之一。沿海分布着珍珠湾、钦州湾、廉州湾、铁山湾、英罗湾等10多个港湾。

这片蓝色海湾中,处处涌动生命的力量。在北海涠洲岛的海底修复区,人工种植的1万多株珊瑚健康成长,许多曾经断裂的珊瑚已从10厘米长到30厘米。布氏鲸来到这里捕食,有的还“带娃”出行,这是1980年以后中国近海岸发现的首个大型鲸类种群。

为守住一湾“净海”,广西持续推进入海排污口清理整治,沿海城市封堵入海排污口,还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广西近岸海域海水质量持续保持优良。

广西有哪些经验值得我市学习?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几年,广西坚持“生态优势金不换”,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严守生态红线,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态友好型向海经济发展新模式。

以防城港为例,近3年,该市对深海抗风浪网箱、工厂化养殖等现代渔业装备设施建设和渔业绿色循环发展项目进行政策性财政扶持,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

记者在防城港东湾403-407号泊位工程渔业资源生态补偿人工鱼礁预制场看到,一个个庞大的镂空水泥模块整齐地堆放在海岸边。

“这就是用于渔业资源生态补偿的人工鱼礁,下一步我们将把这些人工鱼礁投放到防城港市白龙珍珠湾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的深海里。”广西北部湾港防城港码头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说。

据介绍,人工鱼礁投到海里之后,会长满大型藻类,通过藻类吸收海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一步净化海洋水质,降低富营养化程度和赤潮的发生频率,大大改善投礁海域的生态环境。

经略海洋,筑梦深蓝。广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新时代,广西将继续写好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在向海之路上越行越远。

2024-07-16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4098.html 1 3 北部湾畔渔歌里的“蓝色蝶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