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海南”,奋楫扬帆

记者 张伟方

俞永均 孔锡成

见习记者 龚旭琪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近千年之前,被贬海南的苏轼离岛之际,写下这句形容海南风光的诗句;近千年之后,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踏上海南岛,目光所及,依然是如诗般美景。

采访小组近日从海口南下,途经陵水,于三亚作别。

这一路是椰影婆娑、海天一色,也是古今交叠、人海和谐。海南的昨天,远古先民拾贝捕鱼;海南的今天,南繁育种生机勃勃,深海技术坚实发展;海南的明天,自贸港封关在即,再造一个“海上海南”。

南溟泛舸,丝路扬帆。

海南省博物馆,南宋沉船“华光礁1号”静静地躺在展柜内,无言地讲述着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打捞复原的瓷器依然泛光,从裂痕和破损处能依稀望见过往的浪急风高。海南作为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地,有无数商船于此停靠、补给,由此驶向南亚、东南亚,乃至非洲;或去往广州、宁波等地,行商逐利。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的,不只有瓷器、沉船,博物馆内的珊瑚石墓碑亦如是。

自唐宋以来,许多来自大食、波斯等地的商人途经海南岛转赴内地,在此留下许多生活的印迹。“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在海南发现大量的、成片状分布且较为集中的伊斯兰教徒墓葬群,就颇具代表性。”海南省博物馆文物考古研究部馆员廖忠志说。

视线转到千里之外。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宁波在北宋时期就是波斯商人的聚居地。上世纪末,在海曙区公园路唐宋子城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古代波斯釉陶残片。现天一广场仍留存着波斯巷遗址,月湖畔的古清真寺则是唐代伊斯兰教入华的重要遗迹。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室主任孙国平研究员认为,根据海南岛所处的关键区位,唐宋时期,这些波斯商人在前往东方的海上商路时,通常会在海南岛停靠,经过补给后重新踏上旅途,最终乘船在明州(宁波旧称)落脚,开始商业交流;又或者,他们选择留在海南,以岛为家。

走进“方外封疆——海南历史陈列”展厅,时间跨度一下子拉远到数千年乃至上万年前。

从“砍砸器”“刮削器”,到“石斧”“贝壳”,居住海南岛的先民凭借着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一步步走出遮风挡雨的洞穴,定居到开阔的海边平原。

“海南岛孤悬海外、面朝大海,先民有着强烈的向海探索与交流的需求和欲望。”廖忠志告诉记者,全岛目前已发现200余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先民尝试捡拾贝类、抓鱼为食。

倚海而生,向海而兴,开放基因深深植根于海南岛。改革开放以来,这里已经成为一片令全国乃至全球瞩目的热土。

每年,全国有700多家农业科研机构的数千名科技人员汇聚到海南南繁基地。

“南繁基地”并非一个地名,而是位于海南岛最南端,北纬18度线以南,总面积26.8万亩的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我国已育成的农作物品种中,有七成以上经过南繁的培育。从这片土地上收获的“种子”,带着新的使命在全国各地生根、发芽、成长、丰收。

上世纪60年代,宁波开始南繁育种,并于2006年在海南陵水建立南繁基地新大楼。记者到达时,基地里稍显安静。“每年12月,宁波市农科院的专家便会飞到海南,播种、打理、收割,于晚春时分将稻种托运回宁波。”基地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在海南培育的“宁68”“宁155”两个晚稻品种已经通过省级审定,或许将在秋粮种植季“一显身手”。

6年前,海南开始建设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新地标。

今年,是自贸港进入封关运作的攻坚之年。按照计划,海南将于2025年底前实现全岛封关运作。

“我们商会要带领上百家会员企业,全面融入海南自贸港的建设进程。”海南宁波商会名誉会长周永淦说,自贸港的政策不断完善落地,宁波企业在海南大有可为。据他透露,海南宁波商会今年计划引进浙商企业,帮助他们参与南海船上养殖工程,预计总投资超百亿元。

海南很“小”,却又很“大”。

海南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小的省份,但受权管辖的海域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900多公里,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乘着自贸港的东风,海南奋楫扬帆,向海,向未来!

2024-07-1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63840.html 1 3 “海上海南”,奋楫扬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