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贵军
崔小明 张芯蕊 周子豪
一支由国内哲学社会科学界顶尖专家组成的“学术天团”近日到访宁波,开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样本研究工程。
“宁波拥有悠久的海洋发展历史和丰富的海洋文化遗产,是中华海洋文明的先行探索者”;
“河姆渡文化、井头山遗址,这些宁波文化遗产,是浙江万年文化史中非常重要的支撑点”;
……
在数日的考察调研中,宁波这座城市浓郁的“海洋”韵味,成为“智囊团”专家们热议的焦点。
当海洋文化与现代城市发展“碰撞”,会激发出怎样的火花?这不仅是宁波的课题,更是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城市样本研究中的重要一环。
与此同时,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蓝色脉动——中华海洋文明探源”全媒体采访小组也踏上了探寻之路,跨越山海,走进与浙江山水相依的福建。
每一次的走访与交流,都是浙闽两地的“对话”,探寻着现代海洋城市之间的共通之处,也发现各自独特的发展脉络。
以溯源为起点,深入挖掘中华海洋文明的深厚底蕴——
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远古的召唤。
踏足南岛语族的故乡,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中的大量海洋文化遗迹,揭示了太平洋与印度洋上,如点点繁星的部落岛屿,与我国的东南沿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炊具、陶器、难以分辨的残片……一如宁波井头山遗址发掘出来的瓶瓶罐罐,共同“低语”着几千年来,浙闽两地相近的海洋文明进程。
这一切,是并行还是有所交集,是偶然发现还是必然结果,都是近些年考古学家探寻中华海洋文明深远脉络的线索。
若站在多元一体的中华海洋文明的宏观视角,所有的同与不同,都是拼图的一角;每一次碰撞与交融,也显现人类文明的多元与包容。
以文化探寻为主线,感受现代海洋城市的发展脉络——
一路探访一路思考,不难发现,历史文脉在经济价值、社会意义、城市形象等方面,对现代城市的多向赋能。
在泉州,6.41平方公里的古城,既是世界遗产“缓冲区”,也是文旅发展的“新高地”。海洋文化、海丝文化、闽南文化在这里交织融合,烟火升腾、客流如织;
在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修旧如旧的200余座古厝,紧跟“文化+国潮+旅游”新趋势,国潮快闪店、沉浸式戏剧、街头艺人演绎等文旅新业态次第呈现;
……
从赓续着城市文脉的历史街区,到承载了“海上丝绸之路”故事的建筑群落,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
就在几天前,宁波天一阁博物馆南馆建设全面推进活动举行。穿越458年的沧桑,这一古老文化地标与现代城市景观开启新的碰撞。
以当代语境解读古老的文化符号,对历史致敬、对未来憧憬。不同的,是几座城市在新时代发展道路上的各有谋划;相同的,是现代海洋城市共同的文化探寻。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共寻现代海洋城市的绿色未来——
山海相接,共享一片“海上田园”。
当高速发展的海洋经济与环境保护的需求相互交织,浙闽两地,宁波、宁德、福州等城市纷纷加入探索可持续发展新路径的行列。
从“接力养殖”大黄鱼推动“海上牧场”休牧,到“蓝色碳汇”等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探索,再到海上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为在资源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浙江宁波和福建宁德、福州、厦门等城市的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深度合作,共同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一幅绿色、和谐的海洋发展蓝图,是两地对绿色未来的共同追求。
海洋的波涛,激荡着城市的脉搏。
一路之行,足以看到现代海洋城市的一样和多样;在多元一体中,无数安静坐落在海滨的城市,正在各自书写着现代海洋城市篇章。
深度报道见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