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乡村万马奔腾“振兴图”

朱文荣在实验室里忙碌。(陈章升 摄)

胡晶金展示自己种植的草莓。(陈章升 摄)

许立军直播推介杨梅。(陈章升 摄)

慈溪乡村美景。(陈章升 王雪枫 摄)

调研组成员:朱 宇 俞永均

孙吉晶 陈章升

执 笔:陈章升 孙吉晶

日前,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与浙江省乡村振兴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加大对我市农村“三支队伍”“十路人才”的培训力度,建设奉化乡村共富研究院,开展一系列科研合作活动。

“以产业为依托、项目为牵引,我们合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助力我市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奉化滕头乡村振兴学院负责人说。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宁波选派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锻炼,大力培养乡土人才,引导返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专业人才通过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推动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

当前,宁波乡村人才仍存在总量不足、结构失衡、年龄偏大等问题。如何破解乡村人才瓶颈,创新人才选育管用方式,让投身乡村建设、服务乡村的人才都能有用武之地,已成为宁波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题中要义。

在“未来乡村调研行”中,记者聚焦农创客、乡村CEO、乡村工匠培育及农民培育体系建设,探寻乡村振兴“人才密码”,感受乡村振兴的人才“脉动”。

因地制宜,让乡村人才发展“万紫千红”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乡村全面振兴,需要人才“百花齐放”。

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宁波乡村以“原乡人”“归乡人”“新乡人”为建设主体,以乡土味、乡亲味、乡愁味为建设特色,点燃高质量发展“人才引擎”。

雁群飞得快,要靠头雁带。村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的带头人,也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领路人”。他们在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奉化区大堰镇谢界山村,村党支部书记陆宝法近三年来带领村民梳理村庄闲置农房,推进咖啡馆、民宿、农庄等项目开发建设,带动村集体年均增收30余万元。

“村里统一收储、统一招租,村集体以合作、入股等方式参与民宿经营。”谢界山村“柿子红了”民宿负责人沈娇蓉说,当初来村里投资,就是看中陆书记是个干实事的人。如今,村里的闲置资源被盘活了,村集体的家底也越来越厚了。

在“领头雁”的带领下,生活工作在农村的“原乡人”发挥创新创业热情,汇聚起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磅礴力量。

近年来,“60后”奉化农民许立军不仅在尚田街道许家村承包了50余亩山林,种植杨梅、水蜜桃,还通过网络平台展示乡村美景,向“粉丝”传授果蔬种植技术。

“除了种植蔬菜瓜果,‘上网冲浪’也是我的一大爱好。”许立军说,网上能学新技术,还能买新农机。要想当好新型职业农民,必须“触网升级”。

乡土人才扎根在基层、活跃在田野,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记者在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我市涌现出许多农创客。一批返乡创业的大学生进入“乡村大学”深造,逐渐成长为农业领域的多面手,带领乡亲们奏响共富“协奏曲”。

慈溪坎墩玉兰果蔬农场负责人胡晶金是一名大学生农创客。在当地村民心中,他既是热心的“农事参谋”,也是销售果蔬的“电商达人”。坎墩街道沈五村党总支书记孙建武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胡晶金在该村建起果蔬农场,带领百余户农户走上共富路。

蓄积“源头活水”,让乡土人才“破土而出”,还需要打好“乡情牌”。近年来,我市激发在外打拼的乡土人才关心家乡、服务家乡的热情,鼓励他们返乡创业。

“这些‘新乡贤’情系家乡,通过项目引进、村企结对、资源对接、资金帮扶、智力帮扶等方式助力家乡发展。”宁波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徐平元说,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发光发热,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朱文荣是象山“新乡贤”,也是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从日本回国后,他在象山开启浒苔创业之路,之后又成立象山旭文海藻开发有限公司,组建科研团队,开展绿藻的养殖加工、苗种研发及有用海藻的开发。目前,该公司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绿藻加工基地。

“文荣不仅盘活村庄闲置土地,建起里海荷塘田园综合体,还带领村民开展绿藻、褐藻等生态混养,去年养海藻的村民人均收入超过6万元。”高泥村村干部朱中华点赞道。

夯实基石,筑好乡村人才“蓄水池”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实施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乡村振兴的成色。

近年来,宁波将农民培训工作“面向产业、融入产业、服务产业”,全面优化农业生产发展,累计建成农民培训机构177家、“入库”农民培训基地(田间学校)77家。各区(县、市)创建了“姚江巧姐”“鄞农优学”等农民培训品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农村产业振兴。

手绣布艺、针织挂件……徜徉在余姚市河姆渡镇芦山寺村浪墅桥古村的石板路上,一间门前挂着“巧手坊”木质标识的小屋格外吸睛。赵毓华是这间“巧手坊”的主理人,也是“姚江巧姐”团队的核心成员,坊内陈列的许多刺绣作品均出自她的巧手。

“一开始,我只是想把自己做的小东西拿过来与大家分享。”赵毓华说,加入“姚江巧姐”团队后,她萌生了带动村里其他妇女一起创业的想法,把“巧手坊”打造成展示、体验、分享手工编织与刺绣技艺的场所。

把先进经验带给农民,助力其增收致富。在鄞州,给农民开设“充电”班已成为常态。

今年3月,鄞州农田建设与田间管理专项培训火热开班,吸引近120人参加。“这次培训收获满满,我要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塘溪红丰粮机合作社负责人罗红丰说。

不断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健全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近年来,通过聘请高校科研机构专家、产业技术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和农业乡土专家担任专兼职教师,全市建立起种植养殖技术、乡村建设、农田建设、农村电商等方面的培训师资库,同时推出《西甜瓜轮间套作高效栽培》《浙东白鹅生产技术规范》等培训教材,让学员学以致用。

推进未来乡村建设,让村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

近日,宁海县强蛟镇“海宝宝”志愿队成员沿着宁海湾海岸线,清理涨潮时带来的海漂垃圾。“净滩”活动结束后,领队尤婷婷带着队员来到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志愿之家”,通过手工创作将垃圾变废为宝。

作为当地“最美乡贤”之一,尤婷婷常年活跃于乡村文化、志愿服务“舞台”。“村容村貌是‘面子’,乡风文明是‘里子’。”强蛟镇峡山村党总支书记尤建振说,在尤婷婷带动下,村民积极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弘扬文明新风,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向“新”而行,以人才振兴带动乡村振兴

乡村人才结构的变化,实质是乡村产业结构革新。

新时期,如何发挥现代“新农人”引领示范作用,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是我市建好建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的课题之一。

“打造乡村‘领雁人才’矩阵,通过‘领雁’引航,加强主体联动、示范带动和服务拉动,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宁波市滨海乡村经济发展研究院理事长曹云建议,加快推动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融合,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基赋能。

慈溪市戚源杨梅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戚军洋是一名“90后”农创客。近年来,他帮助当地梅农拓宽杨梅网络销售渠道,同时延伸产业链,建起大型冷库,将不易保存的杨梅加工成杨梅饮料、杨梅干等,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各地。

“杨梅产业要借助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戚军洋告诉记者,自从大学毕业返乡创业以来,他联合100多户杨梅种植户组建合作社,统一种植、加工、销售杨梅。今年,他们投入800多万元建起“杨梅梦工厂”。梅农送来的新鲜杨梅经流水线包装,可以第一时间销往全国各地。

对于农业而言,新质生产力是以农业科技创新为驱动的先进生产力。

去年11月,奉化区举行首届乡村CEO招募大会,激活乡村人才链,耦合乡村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鼓励支持“新农人”盘活乡村闲置资源,推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乡村CEO也被称为乡村运营师,是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的职业经理人。“我区给予每个村的乡村运营师(团队)最长3年的运行孵化期。在孵化期内,按每个村每年20万元的标准给予运行补助。”奉化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抱团发展,寻找共富“最优解”。今年年初,经奉化区农业农村局、西坞街道办事处牵线搭桥,邬彬旭成为庙后周村首任乡村CEO,开始统筹村庄设计、建设、推广和运营。

“庙后周村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古迹众多。”邬彬旭告诉记者,今年,他将推进村庄产业多元化发展,打造花海露营基地,开发文旅新产品,与村民一起耕好“共富田”。

构建乡村产业新坐标,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雁阵”,是慈溪市周巷镇万安庄村党委书记宋华忠今年工作的重点。“产业兴、环境美、人心齐,是未来乡村建设的题中要义。”他说,下半年,万安庄村将推进数字共享农场规划建设,携手城中村、二塘村打造“双创”服务中心,培育农村新业态,积蓄人才新动能,实现产才“双向奔赴”。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今年以来,宁波启动新一轮基层农技人员定向培养计划,探索建立“县聘乡用”机制,配强配优基层农技推广力量;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与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等工作。

到2027年,宁波力争培训乡村实用技术人才3.2万人次,培训农民总量达到12万人次,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2024-06-25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9957.html 1 3 擘画乡村万马奔腾“振兴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