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合
“为人师者还可以活成这样一般大写的模样。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徐老师,大义!”
“春蚕般的老师,蜡炬般的捐赠,不只是用身体为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也用行动为我们上了一堂课。愿天堂没有悲伤!”
“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知道你捐赠遗体了,你的举动是我们所有同学的骄傲,一路走好!”
“一位好老师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走了。而他的品德永远留在我们心中,为心中最敬爱的老师默哀三分钟!”
……
昨天,宁波日报报网端独家发布的《“我要用自己的身体,给学生上最后一课”》一文的留言处,俨然成了38岁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老师徐金宝的“悼念墙”。同学、校友、学生,还有更多从未谋面的陌生人……大家有感于徐老师的高义,纷纷留下了发自肺腑的感言,向这位年轻的逝者表达无尽的哀思。
随着报道影响力的扩大,稿件的阅读量也一路飙升。前天22时至昨天19时,稿子的阅读量逼近60万。成千上万的点赞、成百上千的评论,都是广大读者在用自己的方式,向这堂特殊的“最后一课”致敬。
其实,还有一些细节,记者没有写进稿子。采访徐老师的妻子程娜时,她说,家里人都没有想到离别来得这么快,“他告诉我,自己还有很多遗憾,觉得很多事情没来得及交代得更清楚、没来得及做得更完美”。
派粉“归来_FTPx”也记得自己和徐老师唯一的那次接触。在简短的交流中,刚从昏迷中醒来的徐老师表达了自己豁达的人生观,同时也谈及对家人的眷恋、对未竟事业的遗憾,还有不能陪着孩子慢慢长大的不舍。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更何况,是如此一个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热爱事业的人!只是,徐老师最终选择大义,死后捐赠眼角膜和遗体帮助他人,为学生也为大家上了意义隽永的“最后一课”。
或许,派粉“多多2002”的留言代表了很多读者的感受和心声:“人生的最后一课感动了所有人,也可能改变一部分人的思想——成为和徐老师一样乐于奉献、伟大的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