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动力”澎湃,宁波有方

本报讯(记者戎美容)迎着初夏的熏风,昨天,位于奉化区蒋家池头村的市水库群东西线联通工程正在“穿山”“穿铁路”。眼下,宁波水利首台门架型敞开式硬岩掘进机,正以倍速作业方式,全力扩大全市水库“朋友圈”。该工程将实现宁波版“南水北调”“西水东送”互通互济的水网圈。

宁波是江南水乡,因水而名、因水而美、因水而兴。近年来,我市始终将“水”置于战略全局的关键位置,水利投资连续5年超百亿元,并紧扣“一城一水一网”总目标,在全省率先完成水务一体化改革,设立了原水、制水、供水、净水、污水全过程全行业管理“顶层设计”。

作为丰水地带的缺水型城市,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60%。对此,宁波以水网建设项目为抓手,做好省、市、县三级水网“通”字文章,加快打造大供水体系。

近日,在皎口水库至溪下水库联通工程的隧洞深处,挖掘设备轰鸣不断,现场工作人员在狭长的隧洞中有序作业,为加速联通水网“大动脉”夯实基础。该工程规划设计引水规模80万吨/天,预计于2026年9月竣工,届时将实现皎口水库与溪下水库的联合调度供水,有效缓解宁波市枯水年的供水压力……随着全市110项水网建设项目的有序推进,宁波中心城区每日供水能力已提升至200万吨,城乡同质化供水覆盖率达到98%。

以“通”开源,以“分”节流。宁波实施“分质供水”,将大型工业企业用水从城市自来水体系中剥离,形成城市自来水和大工业供水两大独立供水系统。其中,大工业供水以河网水和再生水为主要水源,既满足工业发展所需,又为全市紧张的优质水资源“解渴”。

今年2月,姚江工业水厂扩建工程投入试运行,日供水能力由50万吨提升至70万吨,单厂工业供水能力居浙江省首位。数字跃升的背后,是城市经济的欣欣向荣之景,更是节水“逐绿”十余年的缩影。据悉,通过实施“分质供水”,宁波去年置换优质水2.3亿立方米。

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易受台风强降雨影响,构建高标准防洪排涝体系是打造现代化水网的题中之义。为此,市水利部门实施“上蓄、分洪、外挡、下排”流域防洪治涝新举措,并提出流域防洪“高速水路”建设新理念。

“所谓‘高速水路’,就是要让河道里的水流速更快,提高行洪能力。”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以姚江二通道(慈江)工程为例,该工程采用三级泵站梯级抽排方式实现“高水快排”,慈江闸站、化子闸泵站、澥浦闸站三座闸站满功率运行,每小时可排水90万立方米,16个小时就可以将一个西湖的水量排入大海。即使遇上天文大潮也能照常排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余姚城区防洪压力,同时提升慈江沿线江北、镇海片区防洪能力。

目前,宁波已完成骨干河道沿江1700立方米/秒强排泵站布设,545公里标准海塘全线封闭,全市重要防洪大中型水库预泄能力全面得到提升。

从治水到“智水”,数字化应用焕发新质生产力,助打造现代化水网“一臂之力”。宁波充分运用数字孪生技术,谋划建设“数字孪生甬江流域”“数字孪生周公宅—皎口梯级水库”等一批水利多跨场景应用,形成实时感知、水信互联、过程跟踪、智能处理的新格局。

去年台风“杜苏芮”影响宁波期间,基于奉化江上游水库放水情况,市水利部门运用甬江数字孪生预报调度一体化智能算法,提前预测北渡站水位3.3米,与实测水位相差不到0.1米,为流域防洪的联调联控、统一部署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

谋长远行长久。宁波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借力智慧系统,将持续优化水网布局、结构、功能和系统集成,为宁波“水动力”澎湃,安上强劲“引擎”。

2024-06-04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6582.html 1 3 “水动力”澎湃,宁波有方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