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地下停车场遭“弃”,是否迫不得已

节目访谈现场。(陈驰 摄)

记者 仇龙杰 周晓思 周子豪 方琴 史米可

上周,宁波日报、甬派客户端和宁波民生e点通曝光了江北区部分学校门口上下学时段拥堵,而学校地下停车场空空荡荡的现象。对此,不少网友和学生家长认为,学校的行为不仅浪费资源,而且给社会增加了负担。

为回应社会关切,5月20日下午,《e眼问政》融媒互动访谈节目邀请了江北区教育局、市交警局江北大队、江北区住建局,江北区养正书院、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相关负责人以及评论员和网友代表,走进甬派演播间,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讨论。

访谈中,各部门相关负责人与学校代表谈现状,说困难,提出优化方案,并探讨了如何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问题,让大家看到了解决问题的曙光。

本期主题:

学校地下停车场为何“建而不用”?

部门代表:

江北区教育局副局长、党委委员 陈冬冬

市交警局江北大队副大队长 胡建华

江北区住建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朱益峰

学校代表:

江北区养正书院副校长、副书记 袁鲁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副校长 陈旭东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副校长 魏常春

评论员:

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院长 陈志强

问现状

根据我市治堵工作要求,新建学校都要规划地下停车场,并设置地下接送系统,江北区是如何落实相关规定的?

陈冬冬:关于地下停车场的建设,作为一名从业28年的教育工作者,我深感其中的变迁与努力。从早期没有私家车,到如今家家户户都有了车,停车难问题也日益凸显。从学校最初的车满为患,甚至需要占用孩子们活动的大操场,到如今部分学校已经建成了地下停车场,让车辆能够有序停放在地下,这一变化是巨大的,也是值得肯定的。江北区教育局始终秉持为学生、家长服务的宗旨,尽我们最大的努力,来解决他们在接送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当然,从记者在现场拍摄的短片中我们也看到仍有一些学校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已经在积极落实和解决。这方面步伐可能还不够快,但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通过不断的努力和改进,逐步解决这些问题。

最后,我想向广大观众表示诚挚的歉意。对于短片中呈现的问题,我们深感抱歉。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江北区教育局在这方面所付出的努力和决心。我们将继续努力,为广大学生和家长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江北区目前有多少学校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地下接送系统?

朱益峰:据统计,近几年我们新建的江北区中小学共有8所,都按照相关规划设置了地下接送系统,包括短片中曝光的三所学校。目前,正常使用或试点使用地下接送系统的有江北中心学校等5所学校。

学校地下停车场的一部分车位属于公共停车位,需要移交给住建部门管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学校是否已经将这部分车位移交给住建部门管理?

朱益峰:按照市政府的相关文件规定,学校配建的公共停车场确实应该移交给区住建局。但实际情况是,到目前为止,设置公共停车场的5所学校都还没有进行过移交,主要原因是学校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

我们目前正在与教育部门推进相关工作。如果具备移交条件,后续我们可以委托给区教育局或学校自行管理,以便后期统一管理和养护。

学校地下停车场是否开放,以及如何开放,这个决定权掌握在谁手里?

陈旭东:在区教育局和各部门的关注下,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从去年3月开始研讨相关方案,今年已经立项并进入招投标阶段。关于地下停车场的开放与否,这是一个需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且应以校园安全为前提,而非由某一方单方面决定。我校地下停车场建成后,已有多部门参与方案研讨,只要具备相关条件,我们会允许开放。

袁鲁:关于地下接送系统是否使用,我认为这不是单方面能够决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周边交通状况、家长接送秩序及学校预计会遇到的困难。由于养正书院旁边的联群路和应嘉路都是“断头路”,这给我们学校和交警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也给周边居民和家长带来诸多不便。我们已经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交警部门进行了紧急磋商,并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目前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正在积极解决学校南门问题,为开放地下接送系统创造条件。

魏常春:我们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的地下接送系统已于去年10月开始试运行。在洪塘街道、区教育局及区政府的统筹指导下,我们与交警、住建、综合行政执法等部门共同研讨了相关方案,并从去年3月开始修改完善,最终于9月定稿,10月进行试运行。目前,我们面向全校人数最多的三年级家长开放了地下接送系统,已有45辆车录入系统(该系统没有停止过使用,之前我们学校相关人员在记者暗访中表述不准确)。

全市范围内,目前有多少学校已经开放地下停车系统用于接送孩子?这些系统运行得如何?

胡建华:目前全市已有40所学校启用了地下接送系统,这一举措有效解决了上下学时段学生和家长车辆短时聚集导致的交通拥堵问题。地下停车场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通过合理调度和利用周边道路资源,疏通了整个区域,有效缓解了学校门口的交通压力。从数据平台的分析来看,这40所学校的周边道路在上下学期间的拥堵指数普遍低于未采用此系统的地区。例如鄞州实验中学、德培小学和江北中心学校等,它们的地下接送系统运行效果都非常不错。

谈破局

学校地下停车场开放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小学部·

魏常春: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地下停车场拥有车位232个,其中9个安装了充电桩,要为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还有170个至180个用于停放学校教职工车辆,因此空余车位仅50个左右,难以满足整个年级家长接送时的停车需求。其次,地下停车场因其结构特点,弯道较多,容易导致交通拥堵。在试运行期间,剐蹭事故频发,而地下停车场拥堵将进一步影响到地面交通的通畅。最后,地下停车场内空气较为浑浊,通风条件有待改善。

胡建华:对于魏校长提到的地下停车场进出问题,我们建议对车库内部进行局部优化和提升,以提高进出效率。另外,我们注意到车辆门禁系统开启的响应时间较长,可能影响整体交通流畅度。对此,我们正在研究如何缩短门禁时长或优化操作流程,以加快车辆通行速度。

同时,我们也在积极与街道和社区沟通,希望找到一种方式让小区居民的进出与学校孩子的上下学高峰时段错开。比如居民在孩子上下学的时段选择其他路线通行,以减少与学校交通的冲突。

朱益峰:关于地下停车场通风系统,我相信这主要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们将立即安排相关技术人员前往现场进行检查,并探讨可能的优化措施。我认为这不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将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养正书院·

袁鲁:学校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校园被两条“断头路”环绕。为此,我们已积极与交警部门和轨道交通建设单位沟通协调,探讨在远离校门的地方设立一个缓冲区域给家长临停车辆,以减轻校门口路段的交通压力,避免两车道变为拥挤的“三车道”甚至出现车辆逆行的现象。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学校周边施工复杂,有住宅项目和轨道交通项目。我们相信通过本次节目的推动,各部门将加快步伐,共同消除安全交通隐患。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在交付时已配备了地下接送系统,虽然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投入使用,但我们已对系统进行测试,发现只要解决进出口堵塞问题,地下接送系统是可行的。我们已向区教育局汇报并积极筹备打通“最后一公里”,使地下接送系统得以启用。目前,轨道交通方面已主动压缩施工面,为校门口腾出空间。预计地下接送系统最迟可于9月1日前投入使用,届时将极大提升校园周边的交通安全和畅通性。在此之前,我们仍需采取临时措施,如在家长会上进行宣传、与交警部门紧密合作,有序引导家长停放等,以改善校门口的交通状况。

胡建华:我们对学校周边的情况非常了解,尤其是居民小区与学校共用一条路进出,加上轨道交通7号线施工和康庄南路尚未打通的现状,使得两条“断头路”成为学校仅有的进出通道。因此,我们已在上放学时段加强了警力部署,以确保该片区的交通疏导。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尽快启用学校的地下接送系统,以便进一步优化周边的交通组织。地下停车场就像一个蓄水池,一进一出能够盘活整个周边交通。目前,家长车辆停在校门口等待孩子,如果能通过地下接送系统将停车资源盘活,这两条路都能得到更好的利用。我们已经与轨道交通建设单位和学校进行了初步沟通,通过各方共同努力,力争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安全、畅通的上下学环境。

·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

陈旭东:学校目前面临的困难,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原先的接送系统并不完善,我们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改造。区教育局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仍然拨出专项资金来支持我们的项目,目前已经启动招投标工作。另一方面,学校在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一期和二期的出入口设置可能导致正式使用后出现路面到地下停车场车辆堵塞的情况。为解决这一问题,我们计划让小学部家长的车辆先试用地下接送系统,以此积累经验和发现问题。同时,我们也在考虑改造原有的地下停车场楼梯通道,避免雨天学生下楼梯时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目前我们正在设计改造方案。

陈冬冬:在调研该校地下停车场时,我们发现该停车场由前后两期构成,且两期建设相隔8年至10年。在规划联通的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原先的设计对学生安全问题考虑得还不够周全。考虑到这所学校原本只有初中部,后期增加了小学部,我们更加关注小朋友在雨天如何安全进入地下停车场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积极与交警、消防等部门合作,寻求他们的建议和指导。从去年3月提出初步方案,到今年5月进入招投标阶段,我们已经成功解决了一些难题。当然,进一步的资金投入仍是必要的,我们会一步步推进,确保将这个项目做好、做完整,为学生创造一个更安全、便捷的接送环境。

开放地下接送系统,可能涉及校门的开放或者移位,这是否需要交警、住建等部门一起讨论可行性?

朱益峰:如果是要增设校门,我们常规理解是新增一个地块的开口,这个开口主要涉及安全、交通等问题,还有就是看市政设施条件是否允许,包括地下管线是不是需要加强保护等。我们会根据相关方案,会同交警部门开展联合审批,只要在符合安全的前提下,一般没有问题。

说规划

有效利用资源来解决家长接送孩子时的停车难题,是一个长期需要关注与解决的问题。教育部门是否有建立相应的长效机制来帮助学校缓解家长停车难的问题,进而改善整体交通状况?

陈冬冬:我们的思路非常明确。首先,规划先行是关键。以宁波大学附属学校为例,我们渴望并尝试使用地下停车场,但现实是停车位的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近3000名学生家长的需求,确实是杯水车薪。因此,在规划建设之初,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学校的使用需求。在规划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学校特殊的消防、治安和交通需求,并出台专门的规定。这些规定应该是针对学校这一特定场所的,且相互之间是不冲突的,以此实现学校建成后,地下接送系统能及时投入使用,充分发挥其效益。

例如,上海交大教育集团宁波实验学校建成较早,与之相比,江北外国语艺术学校于去年建成,其地下停车场也同步投入使用,是因为所有的规划、设计都已经提前到位,实现了建成即使用的目标。

我们也认识到,实际改造的难度可能比重建一所学校还要大。因此,我们坚持规划先行的原则,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住建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在新学校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教育部门也会受邀参与,共同商讨如何使设施更加合用、方便。

第二个方面,我们强调“一校一策”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要特别感谢交警部门的细致工作,他们不仅提出了“一校一策”的概念,更深入了解每所学校周边的具体情况,包括家长接送的主要路径等细节,并针对性提供了支持。江北区交警大队与学校紧密合作,确保每个学校都能得到量身定制的解决方案。

此外,还要感谢街道、住建和交警等部门的鼎力配合,开放并丰富了学校周边的停车资源。

第三个方面,我们致力于建设安全的步道。解决交通拥堵不仅仅是停车问题,还需要充分利用道路资源。例如,宁波大学附属学校在交警部门的指导下,不仅规范了停车秩序,还增加了门禁系统,开设了第二个校门,分散了放学时的人流和车流,使马路更加通畅。

对于未来的设想,我们提出通过精准化、数字化的接送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效率。目前,我们正在与一些有地下停车场的学校合作,探索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减少车辆在车库等待的时间。同时,我们也在关注那些没有地下停车场条件的学校的做法,在资金允许和试点成熟的情况下,逐步推广好的模式。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交通安全教育,提高家长和孩子的交通安全意识。我们将与学校、社区等各方共同努力,宣传交通安全知识,鼓励大家遵守交通规则,共同营造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

最后,我要呼吁家长朋友们鼓励孩子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如乘坐公交车等。同时,我们也期待与公交公司等加强合作,为孩子提供更加便捷、安全的上下学服务。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们的交通安全保驾护航!

问政点评

陈志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更多耐心和理解

三所学校的代表都充分表达了各校的现状和苦衷,三个相关部门也坦诚地分享了他们的看法和建议。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我认为这个问题有望得到妥善解决。因为绝大多数学校的地下停车资源是可以得到有效利用的,并且多个部门和学校已采取多种措施来弥补停车位的不足。

每个学校都面临着各自的实际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发展中的,也可能是临时出现的。有些问题并非某个部门或学校单独就能解决,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因此,在面对这些问题时,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相信在多个部门的协调下,特别是在学校的积极参与下,这些问题将很快得到解决。

2024-05-22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4202.html 1 3 学校地下停车场遭“弃”,是否迫不得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