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来自宁波四位家庭医生的故事

乐伟达为吕师傅上门送服务。(陈敏 摄)

骆锦波上门为签约居民服务。 (医院提供)

制图 张悦

薛融正在接诊患者。(陈敏 摄)

记者 陈敏

有一种暖心陪伴,近在身边;有一种健康守护,想你所想。家庭医生正在成为我们身边的健康“守门人”。2011年,宁波在全省率先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2015年5月1日起,宁波全面实施家庭医生制度。据统计,到2023年底,全市签约家庭医生的居民从2015年的15万增至204万,15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540个,签约家庭医生4040人;2023年,全市家庭医生共为签约居民提供预约就诊服务169万人次,提供出诊服务2.3万人次。

今天是第14个“世界家庭医生日”,记者特别采访了宁波的4位家庭医生,让我们一起来听听这些家庭医生的故事吧。

A

成为山里独居老人的依靠

“毛大爷,我们来看您了!”5月5日上午,奉化尚田街道张家坑村后岗山的毛大爷家,来了两位“白大褂”,他们是尚田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主治医师周怡和她的同事。

“党的政策太好了!真的要谢谢你们这些医生。”毛大爷看到他们,眼里满是感激。一月一次,周怡和她的家庭医生团队轮流来看望毛大爷,为他检查身体、送医送药。

尚田地处山区,几十个自然村落零星分布于深山冷岙。山路崎岖,山里的老人求医问药极度不便。张家坑村后岗山的毛大爷就是其中一个。

毛大爷今年70多岁,肢体残疾,行动不便,老伴已去世,可他拒绝随子女离开大山。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慢性疾病,识字不多、记性又差,经常记错药物,血压血糖极不稳定。周怡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和团队其他人沿着山路驱车40余分钟进山,又在湿滑的山路上步行十几分钟赶到毛大爷家,为他免费办理了家庭医生签约手续,帮他检测血压血糖,还对他的各种药物进行了整理分类和标记,以方便大爷按时服药。从此,毛大爷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他的病情得到了平稳控制。每月家庭医生上门看望毛大爷的日子,他都会早早地在家门口等候。

一天又一天,周怡带着团队穿行在蜿蜒的山路中,翻过一座又一座大山,为像毛大爷一样的老人上门送医送药,成了老人心中的依靠。

楼岩村的汪大爷是一位患有糖尿病的失独老人,双眼近乎失明,与老伴汪大娘相依为命。一天,正在楼岩村为村民开展慢病随访的周怡突然接到汪大娘的电话:“小周医生,我家老头摔倒了,起不来,怎么办?”“先别动他,我们立即过来!”周怡和同事飞奔赶到汪大爷家。汪大爷骨折了,好在处理得当,经过上级医院的治疗后转危为安。出院后,汪大爷仍需接受后续治疗,可因长期服药,他的农保门诊报销额度已经用完了。怎么办?周怡安慰急哭了的汪大娘:“不要急,我来想办法。”咨询相关政策后,周怡为汪大爷建立了“家庭病床”,又邀请上级医院的骨科专家一月一次上门治疗。

慢慢地,汪大爷可以拄着拐杖起身走路了。汪大娘的眼中又有了光,看着彼此搀扶、相濡以沫的一对老夫妻,周怡说:“我们医好了他们的病,也给予了他们生活的勇气。”

B

为老人最后一程送上温暖

薛融是余姚兰江街道下菱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一名家庭医生。在薛融的手机里,珍藏着一张特殊的锦旗照片。她告诉记者,这面锦旗的背后,是她与一位老人相处多年的故事。

老人姓张,患有糖尿病,是薛融的签约病人。因多年的细心照护,在薛融的心里,老人就像是自己的爷爷。张大爷通情达理,可记性不好,总是记不住自己日常服用的药名。后来老人想了一个办法,恳请薛融将他的常用药物名称打印在一张纸上,他每天随身带着这张纸。薛融也将这张医嘱单照片存放在微信收藏夹里,以便随时回复老人的咨询。从此,老人再没漏服、错服过药品,病情也控制得相当平稳。

不幸发生在2018年5月15日早上。这天薛融早早地来到下菱社区卫生服务站,突然门外有人求救:“医生,公交车站有人突然晕倒了!”

薛融立即带上听诊器、血压计跑到公交车站,只见张大爷瘫倒在地。老人嘴唇发干,已没了心跳。“张大爷!张大爷!”薛融立马跪倒在地,给老人做心肺复苏术,同时让一旁围观的人打120急救电话。薛融急救了10多分钟,可老人仍然没有恢复心跳。

载着老人的救护车疾驰而去,泪流满面的薛融不断地在心里祈祷奇迹的出现。但她最终等来的是老人子女送来的一面锦旗。“谢谢您!薛医生,在我爸人生的最后时刻,是您给了他温暖。”老人的子女说。

在老人的最后时刻送上人世间的温暖,这对薛融来说并非第一次。2020年末,下菱新村一位卧床6年的老婆婆走完了人生最后的行程。在她奄奄一息之际,她的老伴拨通了薛融的电话。匆匆赶到的薛融立即对老婆婆实施抢救,奇迹终究没能出现,老婆婆还是走了。看着失落的薛融,老婆婆的老伴安慰她,老伴很早就和他商量好了,如果有一天她快不行了,不要叫120救护车将她送去医院,只想请小薛医生过来陪她最后一程就心安了。老人说,6年来,在他老伴心里,小薛不仅仅是一名医生,更是她的亲人。

采访中,薛融说,从事家庭医生10年,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每想起来,她总觉得欣慰无比。她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份给人温暖的职业,并会将这份温暖持续传递给更多的人。

C

行走在乡间小路上的“追梦人”

乐伟达是北仑大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家庭医生。出生于1992年的他虽然年轻,却深得居民的信任,这其中就有因车祸常年瘫痪在床的吕师傅。

低矮的小平房,窄小的房间,由于年久失修,房屋墙面早已有了裂缝,居室中间摆放着一张老式病床,铁制的床栏锈迹斑斑……尽管已过去好多年,乐伟达却一直记得2015年第一次来到九峰山社区青山村吕师傅家时见到的一幕。

那天,家庭医生团队为吕师傅做完一系列检查并更换好导尿管后,细心的乐伟达注意到,整个过程吕师傅眉头微皱。

第二天,乐伟达特地来到吕师傅家中,询问吕师傅是否在诊疗过程中感到不适。“老吕那是难为情,因为你没来之前,九峰山社区卫生服务站点派来的都是女医生,他一个大男人,还要让女医生帮忙换尿管,既羞愧,又恨自己身体不方便。”吕师傅的妻子告诉乐伟达。

“这个问题交给我解决吧。”之后,乐伟达开始努力学习医疗专业技术,并主动接过了上门服务吕师傅的任务。从此,乐伟达成了吕师傅家的“常客”,有什么紧急的事儿,吕师傅的妻子会第一时间给他打电话。时间一晃就是近10年,乐伟达已为吕师傅上门服务了156次,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疫情防控时期,从不间断,他也亲切地称吕师傅为“吕大哥”。

那天,吕师傅的妻子在电话中激动地告诉乐伟达:“乐医生,我们家老吕的手……好像……微微能动了!”“真的啊?”下了班,他第一时间赶到吕师傅家,惊喜地发现吕师傅的康复情况超出了所有人预料。乐伟达赶紧趁热打铁,又帮他做了一次康复训练。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乐伟达穿梭在乡间小路,为许许多多家庭送去令人心安的问诊服务。曾经腼腆、青涩的小伙子,如今已成长为“北仑区优秀家庭医生”。他说:“我从小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好医生,为家乡的老百姓服务,我会继续追逐年少时的梦想。”

D

牵挂的背后是沉甸甸的责任

在余姚市中医院医共体河姆渡分院的家庭医生骆锦波心中,有一名已牵挂了10年的“天使宝宝”。

那是10年前的一天,河姆渡镇车厩村的一出租屋内,产妇小雷抱着早产的儿子愁容满面。让夫妇俩难以接受的是,孩子居然患有先天唇腭裂。当骆锦波和一名儿保医生来到小雷家时,屋内没有那种迎来新生命的喜庆氛围,有的只是一声声叹息。

早产的孩子会不会发育不好?身上的缺陷能不能治好?治疗会不会花很多钱……想到孩子的未来,小雷泪流满面。经多方联系,骆锦波了解到,在孩子户籍地可以申请免费救助。第二天中午,她立即来到小雷家中,帮助他们向孩子户籍地的妇保院申请救助。

“有什么困难就给我们打电话!”热心的骆锦波温暖了手足无措的一家人。小雷坐月子期间,骆锦波和儿保医生一次次去看望母子俩,耐心指导小雷喂养孩子,并不断鼓励她。终于,小雷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后来,孩子免费做了唇裂、腭裂修复术。如今孩子已10周岁了,很阳光,成绩也不错。

骆锦波是一名妇产科医生,孕产妇是她的主要签约对象。看着每一个孕妇平安分娩,迎接新生命的到来,成了骆锦波的快乐源泉。就在前不久,她收到了曾经的签约对象小余发来的怀孕信息,心里一阵惊喜。小余第一次怀孕时不幸遭遇胎停。

“我的微信和电话24小时为你开着。”骆锦波安慰她。在骆锦波一次又一次的上门访问、耐心开导下,小余终于走出了阴影。

骆锦波说,她的手机微信中有一个200余人的“孕妈群”,有两个100余人的“育儿群”,只要一有空,她就会回复每一个咨询。她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每一个签约对象:“对你们健康的牵挂,是我们家庭医生的职责。”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全市4000多个家庭医生,默默地守护着居民的生命健康,每一天都在演绎着医患之间温暖、和谐的故事……

2024-05-19 ——来自宁波四位家庭医生的故事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4064.html 1 3 我们身边的健康“守门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