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孙 肖
实习生 孙佳骏
通讯员 陈 红
每年的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近日,2024年第一批省级乡村博物馆名单揭晓,其中宁波市共有11家博物馆成功入选。这些乡村博物馆不仅逐步成为村民“家门口”的文化新地标,还成为年轻一代“Citywalk”(城市漫步)旅行中的热门打卡地。
乡村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
位于北仑区新碶街道西河塘路3号的贺友直艺术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展览内容和多样的文化传承活动,成功入选今年浙江省第一批乡村博物馆名单,迅速成为年轻人热衷打卡的文化新地标。
这座艺术馆与新碶老街相邻,建筑面积超过800平方米,分为三层。馆内不仅呈现了北仑籍连环画大师贺友直先生的生平事迹,还珍藏了他200余幅经典画作的复制品和各类艺术藏品。一楼展厅展示了贺老从童年到晚年的传奇经历。
“这里曾是贺老在北仑的工作室,与他童年记忆中的新碶老街紧密相连。年轻人来此,既能欣赏贺老的画作,又能领略画作中的老街风情。”贺友直艺术馆馆长许彩君介绍,贺友直艺术馆不仅是一个了解本土文化的窗口,还是一座致力于传承和弘扬连环画艺术的文化桥梁,为许多年轻人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为了加深年轻人对贺友直艺术成就的了解,艺术馆自2020年起便与街道合作,每年举办北仑区青少年连环画夏令营,邀请贺友直的学生传授绘画技艺,以传承连环画艺术。
此外,在新碶街道支持下,该馆从贺友直为家乡创作的《新碶老街风情录》中得到灵感,推出了一系列文创产品,如文具、家居用品等,深受年轻人喜爱。
自2021年9月浙江省提出在“十四五”期间建设1000家乡村博物馆以来,宁波市积极响应,目前已建成并获评“浙江省乡村博物馆”的有70多家。它们成为记录乡村变迁、传承地方文化、展现民俗风情的重要载体。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宁波的乡村博物馆除了承载地方历史记忆和乡愁,更在内容展示和形式创新上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此次入选的11家博物馆,涵盖了人物纪念、艺术展陈、地方乡村文化和农业特色等多个类别,充分展现了宁波乡村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底蕴。
在农业特色类博物馆中,位于鄞州的宁波粮食文化陈列馆尤其引人注目。该馆前身为始建于1924年的陈介桥老粮站,经过改造升级,现设有稻作农业、粮油收购、粮食加工、新时代粮食等七大展区,全面展示了宁波地区粮食生产的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
艺术展陈类博物馆中的玖松堂木文化艺术馆,坐落于江北慈城古县城,保留了明清建筑风貌。其中,展览陈列厅内的精美龙船雕刻作品,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精湛的工艺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地方乡村文化类博物馆也独具特色。长寿博物馆位于宁海梅林街道河洪村。村中长寿者众多,最长寿的老人享年112岁。长寿博物馆借“长寿文化”这张亮丽名片,展示了“宁波第一长寿村”的独特魅力。
这些乡村博物馆依据自身特色和当地风土人情,扎根乡土,拔节生长。它们不仅讲好地域文化故事,还将传统乡村文化的魅力传播到远方。
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博物馆?
“此次,宁波有11家乡村博物馆入选浙江省乡村博物馆名单,这一成就并非偶然。”浙江万里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教授郭剑指出,宁波的这些博物馆多数围绕“乡村、乡建、乡恋、乡贤”等主题,深入挖掘并展示乡村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和乡贤故事,促进了乡贤文化建设。
谈及这些博物馆的建设,郭剑表示,这背后离不开当地村民、博物馆管理者和基层干部的共同努力。他们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精心策划展览内容,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文化体验。这种共同参与和建设的模式,不仅增强了乡村博物馆的吸引力和影响力,而且有效促进了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在评估乡村博物馆的质量时,郭剑认为,一家博物馆是否优秀,不能仅看其承载的寓意,更要结合游客的游览体验。他指出,传统的乡村博物馆往往过于注重场馆硬件建设,容易忽视专业解说员的水平、对外宣传等软实力的建设。因此,出色的乡村博物馆应当实现从“嵌入”到“融入”的转变,真正成为乡村情感和民俗传承相融合的有机体。
如何提升乡村博物馆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郭剑提议,乡村博物馆应积极探索创新之路,借助新技术、新手段吸引年轻人参与。例如,可以运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现代科技手段,为年轻人提供沉浸式的文化体验。同时,博物馆在策划展览和活动时,也要更加贴近年轻人的审美口味,打造他们喜欢的文化和服务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