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从“510”工程、“2010”工程到“101”企业培育体系,区人大常委会持续推动区政府工业企业梯队培育工程迭代升级,并以“8+4”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监测监督、开展民营经济“两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等形式,引导更多人才、资金、土地等资源要素向优质企业倾斜,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截至目前,江北全区已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1家,占规上工业企业数量比重位列全市第一,平均每百家规上工业企业中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2家,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五。
镇海:区人大常委会作出《关于加快推进甬江科创区镇海片区建设的决定》,要求区政府进一步重视激发企业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同时对促进中小微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项调研,开展了民营经济“两条例一决定”执法检查,为做好“8+4”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监测监督工作提供更多支撑,多措并举共同推动全区中小微制造企业不断提高创新意识、加大创新力度,促使镇海区涌现出一批高质量的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高了镇海整体区域的创新活力。
鄞州:区人大常委会聚焦区十九届人大三次会议作出的《关于推动实施“强二优三”战略全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制定实施三年监督计划,协同联动做好“8+4”经济政策实施效果监测监督,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521”工程,推动打造“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单项冠军-大优强企业-雄鹰企业”塔式培育体系,助推企业“五上”发展。截至目前,鄞州区(含高新区)累计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72家(其中区本级53家),数量居全省首位。
慈溪:市人大常委会聚焦深入实施三个“一号工程”,综合运用专项监督、执法检查、代表视察等方式,多领域全方位支持民营经济和中小微企业发展,有力推动慈溪市政府完善梯队培育机制,建立分级分层分类、动态跟踪管理的优质中小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企业专注核心领域,做精做细做强。截至目前,慈溪市累计10家企业列入国家重点支持的“小巨人”企业名单,位居宁波第一,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2家,宁波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59家,数量居宁波第2位。(伍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