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博洋在裂变中成长

记者 王嘉彬

在无数老宁波人的记忆中,“博洋”与“家纺”是固定搭配。实际上,如今的博洋已经成长为一个包括家纺、服饰、小家电三大实业,以及空间、工业、金融、创服、物产等众多板块的时尚产业集团。

今年“五一”假期,博洋全新打造的永宁巷1号商业街区面对开业以来第一次“大考”,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5天客流量超2万人次。这是博洋的又一次成功裂变……

在1958年,这里是永丰布厂所在地,以茶巾为主打产品。这是属于老宁波人记忆中的永丰布厂,也是博洋的前身和发展至今的根基所在。

博洋的故事,就从这里开始。1994年,博洋率先在国内提出“家纺”的概念,并以自主品牌身份进入国内市场。

“裂变,就是用不同的品牌找不同的赛道。”博洋研究院副院长许淑敏说。

在家纺板块,有“博洋家纺”“博洋家居”“博洋生活”“七星”“艾维”等不同定位的品牌;在服饰板块,运营着“唐狮”“德玛纳”“果壳”等知名品牌,覆盖多条细分赛道;在小家电板块,有“Srue”“Kireehom”“SrueHome”等新兴品牌。其中,主力品牌“博洋家纺”“唐狮”“德玛纳”“果壳”的品牌价值合计近200亿元。

从家纺行业到服装行业、小家电行业的不断延伸,从单一品牌到多种品牌的战略布局,博洋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期、每一个关键步伐,都是不断裂变、突破自我、大胆创新的结果。

裂变,只是博洋拓市万千解法中的一种,拓市再无定式,选择日趋多元,而不论怎么转、怎么变,博洋越走越宽的路是不变的。

从博洋的发展史也可以看出,企业的转型升级并不意味着抛弃旧产业。

“在产业发展上遵循‘主业+投资’模式,围绕家纺、服装、小家电三大主业,不断丰富‘美好生活’理念的外延价值,积极开拓空间、金融、工业、物产、创服等领域,并让各产业形成良好互动,实现跨越式发展。”许淑敏说。

近年来,博洋不畏跨界,进军空间板块,相继打造创客157创新创业园、前洋26创业园、郎官驿创意社区等,再到永宁巷1号的成功落地……

常言道,隔行如隔山。当一些企业还在苦于钻研如何做好一个行业的时候,博洋却可以“行行出状元”。这是如何做到的?

用博洋董事长戎巨川说过的一句话来回答:“尊重人才、尊重资源,而最大的尊重就是用好人才和资源。”

2022年,博洋与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共建高校人才培养工程“博洋学院”。博洋锚定人才发展战略,聚焦培养管理类人才,为创业者赋能。

这并不是博洋第一次与高校深度合作。

多年前,博洋就与北京服装学院达成战略合作,共建产学研实践基地,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模式。由博洋与北京服装学院共同设计、制作的12款礼服,亮相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展现宁波服装的设计力量。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对于博洋来说,找准市场定位和“对手”,是成功开辟一条新赛道最有效直接的方式。

“‘果壳’这个家居服品牌就是瞄准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德玛纳’则想着如何‘征服’成熟女性,‘Srue’小家电就是通过设计迎合年轻人的口味……”许淑敏说,一件受欢迎的消费品,不仅要具备功能性,更要满足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博洋的“心意”体现在从设计到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当下,一条全新的由品牌端、产品端、零售端、物流端、生产端、文化端串起的时尚产业发展航线已清晰可见。

其实,博洋的产业裂变、品牌裂变,是传统纺织服装行业迭代升级的一个缩影。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博洋在新质生产力的突破上下苦功夫,真正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博洋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不断探索裂变发展的新模式,以家纺、服饰为原点,从一个小小的“果壳”当中裂变出属于自己的“品牌宇宙”。

2024-05-11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52125.html 1 3 别样博洋在裂变中成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