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黄春晓 通讯员 罗捷
木条组装的框架接近一人高,支撑着数块雪弗板制成的轿厢……走进余姚市陆埠镇官路沿村文化礼堂,四个并排摆放的“木架子”映入眼帘。“这是新制作的车子灯,为了方便表演,我对它们进行了改良。”车子灯第六代传承人徐粮钢说。
车子灯是余姚陆埠一带流传广泛、影响深远的民间舞蹈,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演出时两人一组,共有四组,一人提灯在前引路,一人钻入外形酷似花轿的车子灯内,扛起车子灯并跟随指引完成“双碰头”“原地转圈”等演出动作。车子灯的伴奏主要采用流行于陆埠一带的民间小调,兼具山歌的高亢嘹亮和小调的婉约流畅,演唱内容大多描绘男女爱情。
1996年,陆埠镇被当时的宁波市文化局命名为“车子灯之乡”。2012年,车子灯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经过一代代的传承,车子灯得到了不断改良。“最初的车子灯是用各种颜色的纸做蒙皮,容易褪色,不易保存。现在我们改用绸缎蒙皮,不仅颜色鲜艳,保存的时间也更长了。”徐粮钢介绍说,除了更换蒙皮材料,他还沿着车子灯的轮廓安装了LED灯带。“这样一来,车子灯在夜间也可以表演了。”今年春节前夕,陆埠镇车子灯表演队受邀在余姚阳明古镇进行夜间演出,受到现场观众追捧,40分钟的表演结束后还加演了一场。
此外,对配乐唱词也进行了创新。完成曲谱的整理之后,当地演出队伍已经可以根据不同的表演主题“私人定制”唱词。“消防安全、理论学习等都可以唱。”徐粮钢告诉记者。
有创新也有延续。“无论外观怎么改进,轿厢底部的车轮纹饰和顶部的‘城楼’结构是不会变的。”徐粮钢说。接下来,陆埠镇还将牵头建设车子灯非遗传承发展基地,开展非遗文化周、非遗进校园等活动,持续扩大车子灯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