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俞家嘉
通讯员 张凌志
“一行白鹭上青天”,当古诗中的白鹭跃出诗句,飞入化工企业,会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在镇海炼化生产装置区,成群的白鹭盘旋、翱翔,仿若置身风景秀美的湿地公园,与它们擦身而过的则是航煤储罐和炼油装置。每到候鸟迁徙时节,上千只鹭鸟就会来到“白鹭园”筑巢繁衍,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交相辉映,一幅“现代工业版富春山居图”正徐徐展开。
作为“生态检验师”,白鹭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极高,将栖息地选择在炼化厂区,足以体现镇海炼化在推动企业绿色化转型升级上下了“真功夫”。
在炼油化工行业,废碱液的产生不可避免,过去国内大规模含硫废碱液的处理技术依赖于国外的湿式氧化技术,投资和运行费用高。为了破解“卡脖子”难题,镇海炼化联合多家单位,自主研发“大型国产化废碱液湿式氧化(WAO)”技术,装置建成后一次开工成功,出水水质全面优于设计指标、优于国外同类装置。
“用中国技术治理生产废水。”在镇海炼化安全环保部副经理白海阳看来,该技术国产化取得成功,打破了大型废碱液处理技术的国外垄断,实现了工业装置的高效、稳定、低能耗和长周期运行。
绿色生产力就是新质生产力。白海阳表示,镇海炼化全力创建“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基地”,升级打造“无废产业链”,努力构建“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循环生态发展格局,争当中国石油石化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代表。
位于镇海的全市首座加氢示范站,一辆氢能大巴刚刚驶入,工作人员就熟练地操作加氢机,为其加注绿色“能量”。
氢能,被誉为“21世纪绿色能源”,它的最终燃烧产物是水,不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据悉,在同样的理想条件下,氢能所释放的能量大约是同质量煤炭的5倍。
在镇海炼化加氢站,每12小时就可以加注500公斤氢气。在满负荷运行情况下,一个加氢站每年可减少碳排放2000吨,按一棵树一年吸收18.3千克二氧化碳计算,相当于每年植树10万多棵。
【下转第8版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