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宁波打造“科创中国”样板城市

匈牙利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塔琳个人生平展在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展出。

市科协开展创新成果项目路演,深入推进“四链融合”发展。

市科协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组织高水平学术交流活动。

诺奖得主兰迪·谢克曼博士来宁波讲学。

去年11月,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座谈会举行。

“科创中国”,一张充满活力的科创名片,一个“国字号”品牌。

作为中国科协推出的重磅工作品牌,“科创中国”旨在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构建创新、创业、创造良好生态,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0年,宁波成为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为全国探路。

三年多来,市科协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聚焦科技创新和人才强市首位战略,以体系建设、科技赋能、智力集聚三大工作为抓手,不断提升服务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水平,推动“科创中国”宁波试点工作走深走实。

一个个榜单,见证科创实力:

2023年,在科技部65个“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中,宁波“科创指数”位居全省第一,数字平台应用指数位居全国第四。

一个个平台,布局全市各地:

着眼科技赋能“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三年来在全市布局建立了25家“科创中国·宁波”创新服务平台;与国家级、省级学会共建学会服务站15家,组织“全国学会宁波行”活动109场。

一场场活动,推动产业发展:

三年来,市科协发挥科协组织资源优势和枢纽作用,联合35家国家级、省级学会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122场,开展科技服务活动近500场,解决技术难题2800余项,签约合作850项,实现成果转化450个。

一个个人才,奔“甬”而来:

推进人才节点建设,新建或改建市级院士工作站和院士科技创新中心114家,建立博士创新站221家,柔性引进海内外院士199位、院士创新团队245个、高层次专家1478名;开展海智项目路演活动240余场,参与单位1500余家,签订各类合作协议近20项。

撰文 成良田 窦翔

图片由市科协提供

发挥优势,推进资源融通

智力集中、联系广泛。这是科协部门开展工作的重要优势。

截至2023年底,市科协共建成国家级学会(含分会、专委会)服务站43家、省级学会服务站13家。此外,宁波还有各类市级学协会96家,个人会员近10万人,团体会员单位5000余家,学会类别基本覆盖了宁波现有科技领域和产业类别。

“用好这一关键优势,助力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至关重要。”市科协有关负责人说。

提供决策咨询、助力引智引才、推进成果转化、开展技术攻关……市科协积极引导各学会和服务站,在科技创新和经济建设主战场奋发有为。

注塑机铸造金属利用率低,是困扰宁波市欣威交通有限公司的一大难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铸造分会宁波服务站了解企业需求后,主动对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专家,对这一痛点开展联合攻关。经过三批次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优化后的工艺并投产使用,使铸件工艺出品率由83%提高到88.5%,铸件合格品率由94%提高到97.3%。“按年产1万吨铸件计算,每年节约成本超90万元。”欣威交通有关人员说。

科研成果转化合作,是直接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一招。

市科协通过学会服务站的牵线搭桥,打通科研成果和产业需求对接渠道,为产业搭建高端合作转化平台。

据统计,市科协通过国家级或省级学会资源搭建产学研平台25个,签订成果转化合作协议30项,申报各类专利200余项,预期产生经济效益15亿元。

对此,浙江省塑料工程学会宁波服务站的相关负责人,感触颇深。该服务站通过省级学会牵线,合作引进了“千吨级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共聚酯合成关键技术与生产示范”“轻质高强注塑发泡技术研发与应用”等项目,解决了困扰行业的“卡脖子”难题,实现了进口产品的国产化替代。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据统计,近年来,全市学会服务站建站单位依托国家(省)级学会智力资源优势,举办国家级学术交流活动超过100场,组织开展全国学会宁波行活动390余期,汇聚学会专家资源,深入企业开展科技服务,受到企业和地方政府的高度评价。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各学会、学会服务站就是要搭建产学研自由对接平台。既要让宁波本地企业学会在网上找到心仪的专家开展攻关合作,又要吸引上级学会的科研成果在宁波落地转化。

创新平台,是服务科创的重要力量。

位于甬江科创区的启迪科技园(宁波),是启迪控股在浙江省投资、建设、运营的首个科技园项目。2021年,“科创中国·宁波”综合服务体在启迪科技园(宁波)揭牌。

在中国科协支持、市科协指导下,启迪控股充分利用科技创新服务的资源和优势,积极融入“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建设和甬江科创区战略布局,重点聚焦数字经济、智能制造、新材料等产业,提供科技成果评估、科技成果对接等“一站式”服务,助力科技工作者在宁波创业创新。

举办宁波新材料创新技术应用大会、宁波—欧洲科技人才交流会、宁波全球招才引智系列活动英国站等科技服务活动;牵手7家国家级学会深入企业一线,对接技术难题,已走访600余家企业(协会)……

三年来,这家全市唯一的“科创中国·宁波”综合服务体,不断搭建专业团队,打造专属空间,服务宁波科技创新。

启迪科技园(宁波)是市科协众多科技服务平台之一。自宁波入选首批“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以来,市科协始终坚持以科技赋能宁波产业发展,依托市级学协会和基层科协组织,建立了1家“科创中国·宁波”综合服务体、9个“科创中国·宁波”创新基地、15个“科创中国·宁波”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的“1915”“科创中国·宁波”创新服务平台,推动智力资源下沉科技创新一线,为我市产业创新发展做好科技服务。

用好资源,集聚高端智力

去年11月,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奖座谈会举行,26位院士齐聚宁波,探讨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的新思路。

这是光华工程科技奖首次走出北京,来到宁波,实现了拥有“工科气质”和“科创需求”城市与中国工程科技界最高奖项的双向奔赴。

当天下午,院士专家们还来到宁波路宝科技实业集团考察指导,以座谈会的形式,面对面为企业开展技术咨询指导。

“宁波要坚持产学研合作,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让企业来评估产品能否投产、盈利,让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指导,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创新链。”甬籍院士、第十四届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获得者朱高峰为家乡支招。

宁波是著名的“院士之乡”,这是宁波得天独厚的科技创新资源。用好这一资源,对汇聚国内外高端智力、推动宁波科技创新,意义重大。

2023年5月16日,在东钱湖畔的宁波院士中心,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论坛开幕,来自中东欧8个国家的15位不同领域的科学家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等国内科学家共同探讨“科技创新、绿色发展”话题,推动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好地增进人类福祉。

这样汇聚大量高端智力的活动,不在少数。为更好发挥宁波开放优势和“院士之乡”的资源优势,汇聚国内外人才资源,市科协推出了“一项服务模式”——构建全周期院士联系服务模式,“一组创新节点”——推进院士工作站建设,“一个品牌项目”——建设博士创新站,组织“科创中国 甬创未来”系列活动,全方位服务宁波高质量发展。

构建全周期院士联系服务模式。建立完善《宁波市院士服务保障办法(试行)》,加强联络联谊、科技创新、生活接待和综合保障服务,形成“东钱湖院士之家”(宁波院士中心)与镇海、余姚、宁海“院士之家·青英荟”联动的院士服务“1+3”模式,为引进、集聚院士资源提供有力保障。2023年,市科协联系服务院士达220人次,超120位院士来甬,共开展“院士专家宁波行”科技服务活动55场。

推进院士工作站、博士创新站建设。围绕“大优强、绿新高”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重点单位,去年共指导新建省级重点院士工作站3家、市级院士工作站(院士科创中心)16家;新建博士创新站87家,推荐5家单位获评省级博士创新站。借助高端智力资源服务企业发展,促成院士科技合作项目45项,博士科技合作项目110余项。

组织“科创中国 甬创未来”系列活动。聚焦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探索双方在科技人文领域合作渠道,举办“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女科学家创新与发展论坛”“中国(宁波)—中东欧国家科技成果洽谈会”,推动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助力宁波建设中东欧合作“三个首选之地”。市科协持续推进“海智宁波之旅”科技人文交流活动,积极搭建海内外英才交流平台。去年,宁波与爱尔兰、英国、比利时、匈牙利等10余个国家的科技园区、企业及部分高校进行线上线下路演活动,通过现场交流、项目路演、技术推介等方式,促进宁波与国外科技企业、人才合作。

科技赋能,引领产业进步

今年3月,一场“科学咖啡馆”对话诺奖活动,被甬城市民刷屏,吸引了大量关注。

这场由市科协和宁波大学共同主办的活动,邀请了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色列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阿龙·切哈诺沃来到宁波,分享关于医学领域的重大革命和前沿变革。

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和问答过程中,切哈诺沃教授带来了干货满满的前沿研究报告,让数百名与会者直呼“受益良多”。

5个月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兰迪·谢克曼也来到宁波,出席了“对话诺奖——2023年宁波再生医学研讨会”,就细胞信号传导与药物研发上的新成果及对细胞领域发展趋势作主旨演讲。

研讨会上,国内外院士专家、政府部门领导及相关领域企业负责人等约200人参加,共同探讨如何推动再生医学领域的先进技术引领医疗科研产业变革的路径。

诺奖得主、生物医学领域顶尖科学家频频做客宁波,正是市科协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全球高端智力,助力科技工作者和宁波学子加强学术交流、开拓视野、感受大师魅力,助力宁波“医学高峰”计划的重要举措。

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宁波将通过学术引领和人才集聚,全面实施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提升工程,强化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布局建设一批创新设施和转化平台,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研制一批标志性创新产品,深化一批国际创新合作,持续锻强产业链供应链,努力打造生物医学创新中心和产业高地。

“对话诺奖”“科学咖啡馆”……在宁波,各种高端学术论坛已常态化举行,贯穿全年。据统计,2023年以来,市科协参与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近80场,其中与“315”科技创新体系和“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高度匹配的活动有67场。

这些学术活动,吸引了包括200余名院士在内的众多专家学者和行业大咖纷至沓来,为宁波创新发展和产业提质增效凝聚科技力量。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

今年2月,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以“大人才观”全力推进“三支队伍”建设。市委强调,要广开育才引才聚才识才用才护才之路,让宁波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干事创业的“首选之地”。发挥科协作用优势,集聚人才智力资源,正当其时。

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站在新起点、面对新任务,科协部门将深入贯彻省市委人才工作要求,以推进“三支队伍”建设为目标,以“科创中国”试点工作为抓手,从基层组织提能升级、科技协同创新、科技型企业家选树、顶尖科学家服务培育、新质生产力科普、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六个维度持续发力,深入开展“探寻新质生产力——‘百名院士·百会百场’助企强链”系列活动,为我市“争一流、创样板、谱新篇”贡献科协组织的智慧与力量。

2024-04-20 以协同创新赋能产业发展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48533.html 1 3 宁波打造“科创中国”样板城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