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者 王 博
通讯员 石海彤 任丽娜
劈篾、编织、上色……昨天一早,在鄞州区邱隘镇渔金村御锦水岸花苑小区,68岁的陈裕成像往常一样忙着制作竹编。在他身旁,堆放着吊篮、竹筛、果盘、花瓶等竹编制品,每一件制品都十分精巧,独具匠心。
竹编手艺人,过去又叫簟匠。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竹编制品逐渐被工业制品所取代,簟匠师傅也陆续改行。
老家在横溪镇梅岭村的陈裕成,16岁开始做学徒,至今在竹编领域已默默“守艺”52年。
制作竹编是个苦活,匠人天蒙蒙亮就得起床,直到天黑才能歇手。
长年与竹子打交道,陈裕成的双手布满厚茧,指关节也特别粗大。因为制作竹编要长时间低头、弯腰,一天下来,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干一行,爱一行,习惯了!”陈裕成淡淡地说,虽然辛苦,但他对这门技艺痴情不减,“当年,我们做的竹编产品非常受欢迎,远销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已经退休的陈裕成跟随女儿进城定居,但只要有空,他都会跑回老家,继续干起竹编制作这活儿。因为还有不少老客户经常下单采购他的竹编制品。
在御锦水岸花苑小区,有一间6平方米的地下室,陈裕成将其改造成竹编工作室。每天一早他从市区出发,坐公交车赶到梅岭村,上山砍竹子;下午,他又坐车回到市区;傍晚,他再精心打磨竹条……
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堆满了竹筒、竹条、刀具、旧杂志及各类竹编制品,为了最大化利用空间,他还把地下室隔出一个小阁楼,用于摆放已经做好的竹编制品。
“你看,这个花篮已经‘40岁’了,是我非常满意的作品……这些竹编杂志是1983年出版的,我一直藏着,因为里面有很多作品介绍,对我启发很大……”平日不善言辞的陈裕成,介绍自己的这些“老宝贝”时如数家珍。
采访中,陈裕成对记者说:“我希望这门祖辈传下来的老手艺,能得到传承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