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第一名的背后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夜景图

2023年12月25日医院专家为海曙区章水镇老人送服务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心理科普品牌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党建品牌

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小公园一隅

近日,2022年度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正式发布,宁波大学附属康宁医院(宁波市康宁医院,下简称康宁医院)在全国132家公立精神专科医院参加的“国考赛场”上脱颖而出,荣获第一名。而“国考”第一名的背后,是康宁医院肩负重任下的不懈努力,是披荆斩棘中的改革创新。

2021年,《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出台,宁波市委、市政府随之推出了推进“医学高峰”建设的重大决策,在大学附属医院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大型设备配置、医疗水平提升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并逐一落实。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康宁医院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康宁医院在市卫健委、市委编办、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和市医保局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能力建设、坚持精益管理、坚持医研结合、坚持维护公益,推动医院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转向提质增效,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转向更加注重人才技术要素。康宁医院医疗服务质量与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在近几年“国考”中均取得不俗成绩,2021年位列全国第五名,2022年更是上升到第一名。

坚持能力建设,形成文化引领

近年来,康宁医院以“同义·心阳光”党建品牌为文化引领,强化党建工作的有形化建设,通过党建铸心、清廉润心、文化载心、群团聚心、社工暖心等5条路径,推进党建、业务、服务的深度融合,强化资源配置从注重物质要素向注重人才技术要素的转变,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激发“心”活力。

党建铸心。为培育一支懂政治、优服务、精管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该院依托“同义·知行学院”平台,制订中层干部和青年骨干培训方案,每年系统化开展中层干部专题培训4期,青年骨干培训12期,培训主题涉及思想政治教育、数字化思维能力提升、管理工具的使用等。据统计,截至目前,该院已有7名青年骨干成长为中层干部,占首期青年骨干的25%。

修订引才稳才的若干规定,完善博士不同档次的协议薪酬标准,不断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目前全院博士已有16名(含在读博士4名),硕博人数逐年增加,2021年、2022年、2023年分别为82名、92名、107名;国家和省市级人才数量也从2021年的21名,增长到2023年的29名;2名青年骨干被选拔进入市卫生系统骨干人才海外培训项目,11名管理、专业人才被外派赴北大六院、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学习。

将支部建在科室上。2022年11个支部所辖科室领衔43项攻坚克难项目,促进党建、业务融合发展。2023年,该院制订了《宁波市康宁医院2023年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工作方案》《宁波市康宁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励办法》,鼓励中层干部领衔克难攻坚项目,鼓励科室技术创新。经自主申报和专家评审,该院共立项改革攻坚项目42项、创新深化项目20项,有力提升了临床路径、规范诊疗、服务质量持续改进等工作,并于2023年被评为宁波市医院门诊管理先进单位,同时获得宁波市超声医学质控二等奖。

文化载心。以“同义·心阳光”党建品牌为引领,于2023年推出“康小宁”心理科普品牌,结合社会热点和市民需求点,主动策划、精准发力,推送微信公众号心理科普头条38条。在各类报刊上开设儿少心理、睡眠健康、情感健康、老年心理、强迫障碍、物理诊疗等康小宁心理科普专栏共计38期。开展了9场康小宁心理健康直播,其中,“考前焦虑”及“拒绝网瘾”直播单次流量最高达20余万人次,其余流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考前焦虑调适科普”受央视网转播,播放量达102万次。

拍摄“康小宁的心理健康课”系列专题,在学习强国等平台发布,其中《身心健康是个宝,身体心理都重要》《睡眠不好别忽视,健康可能亮红灯》等7个视频均被推荐到学习强国健康运动和心理辅导频道,总浏览量破百万。医院制作的康小宁抑郁症科普宣传视频,荣获2023年浙江省健康科普作品征集大赛心理健康音视频类一等奖;制作的康小宁失智症科普宣传视频,荣获2023年全国精神心理健康公益科普大赛“科普新星”荣誉称号。

这些创新做法既扩大了医院的学科影响力,提升了医院特色科室和医生的知名度,也有力提升了心理科普知识的传播力。

清廉润心,群团聚心。该院制订了《2023年度廉洁文化建设行动计划》,院党政部门联合妇委会、团委、工会等围绕“清廉润心”主题,开展清廉学、清廉说、清廉知、清廉行四项行动,把清廉文化贯穿于医院各项工作中,扎实推进医院清廉文化建设。

开展清廉学堂讲学4次,组织“以清廉・映眼帘”系列观影11次,开展新职工职业道德教育等,提升了干部职工的精神境界和廉洁意识。围绕“60后话初心、70后谈创新、80后讲担当、90后说清廉”主线,拍摄“清廉书记说”“清廉青年说”等视频共计6期,各新媒体平台累计阅读量达8.9万,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见贤思齐、修身立德。通过“四心守廉”文化阵地、“百廉图”、致全院职工家属的一封信、双职工家庭座谈会等,营造了崇清尚廉、廉洁齐家的环境氛围。开展服务社会实践活动,将廉洁正气内化为坚定有力的事业精神和工作动力。

社工暖心。该院面向社区开展“阳光1+3悦心社区行”科普宣讲和义诊项目共计46次,服务群众2000余人次,有力地传播了精神(心理)健康知识。据统计,2022年宁波市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总体达标率为22.9%,较2019年提高了3.84个百分点,这里面有康宁医院的一份努力。

坚持精益管理,促进管理增效

大胆假设,小心验证,康宁医院探索一条精神专科医院特色的绩效改革之路,推进医院运行模式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转变。

探索推进绩效改革。该院以主要领导领衔攻坚破难项目形式,推行以工作质量、服务质量、工作效能等为导向的“RBRVS+专项奖”绩效考核体系,推进精细化管理,提升运营管理效率。

数字赋能综合管理。该院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程度,搭建HR系统,开发人事档案管理、智能薪酬和考勤自动统计、智能预警、智能报表、个性化审批流、员工自助管理、人力资源数字驾驶舱等模块,减少事务性工作消耗,通过信息集成提升部门协同,强化数据的支撑决策效能。委托或自主开发GCP药品、长效针剂药品管理、单病种数据采集平台、智慧党建、智慧纪检等多个信息化系统,成功通过四级甲等互联互通测评。对医院进行3D建模,在市级医疗机构中率先上线智慧消防系统和医疗安全一键式报警、动态化追踪。

坚持医研结合,促进提质增效

该院高度重视医学研究和重点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搭建平台,配置队伍,初步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学科发展生态圈,并积极推进互联网+诊疗服务,扩大诊疗服务覆盖面,推动医院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提质增效转变。

医学研究和重点学科发展相互融合。初步建成了心理服务平台、科学研究平台、脑影像研究平台、物理治疗平台等四大平台,并设有儿童青少年心理诊疗中心、心理咨询诊疗中心、失智症医学诊治中心、睡眠诊疗中心、情感障碍专病中心以及物理诊疗中心等六大学科发展中心,配置了11个学科研究团队,推动了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的互促发展。作为国家级规培基地,近三年该院住院医师首次结业考核通过率均为100%。与此同时,该院修订了科技教育奖惩规定,促进学科发展。在政策引导下,2023年,该院承担国家和省市级科研项目23项,承担药物临床试验和器械临床试验合计共20项,共发表论文36篇,其中SCI收录/中华系统论文30篇,SCI影响因子5分以上13篇,10分以上4篇,在中科院1区杂志Cell子刊,发布影响因子16.89分的SCI文章1篇。

医疗服务手段创新升级,诊疗水平不断提升。强化MDT(多学科联合门诊)诊疗,新开设情感障碍共病躯体疾病、老年精神疾病共病、临床高危综合征、精神分裂症患者回归社会指导等6个MDT门诊,已惠及患者163例。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从去年11月份起,该院开设睡眠和青少年夜间门诊。推动优质医疗服务多面输出,与东阳市人民医院在专科化建设和精细化管理方面开展合作共建、联动支持,协助宁波市第二医院、镇海中医院开设精神科门诊,推进奉化门诊点建设,象山三院开展全面托管。

互联网+服务社会创新提升。提供互联网药事服务、互联网义诊、互联网团队问诊等方式,不断优化在线服务,提高患者接受度和认可度。据统计,2023年,该院互联网医院问诊21788人次,接诊17351人次,接诊率79.6%,互联网接诊量占门急诊总量的5.61%,在市级医疗单位中名列第一。不断优化心理咨询云中心程序,并强化质量管控机制,2022年该院心理咨询服务量将近1.5万人次,同比2021年提高了16.9%。开发“睡眠港(甬心智医)”特色互联网诊疗APP,覆盖AI问诊及院前、院中、院后全闭环的医疗服务。

坚持维护公益,彰显责任担当

康宁医院以重点人群心理健康为抓手,积极改善诊疗服务体验,扎实开展社会心理服务项目,亮点频出,《社会赋能向阳成长——部门联动打造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新模式》《化身使者 驱散心霾——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显成效》《打造“立体式”社会心理服务平台构建心理健康全程服务链》等荣获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

暖心服务成就品牌。为提升诊疗服务品质,打造临床服务特色,提高患者满意度,该院鼓励重点学科推出“一科一品”服务品牌。截至目前,该院已经成立了睡眠港、童心扣、忆智乐、及时·愈、情感·37℃、心情驿站、心·健康等7项服务品牌,遵循“系统化设计、平台化运作、品牌化打造、个性化服务”20字方针,开设医事一站式服务中心,促进门诊和住院一体化服务,推进护理质量不断改进,促进病区安全持续提升,开展特色心理治疗服务,改善患者医疗服务体验。与此同时,该院还推行智慧护理,借助信息化手段深化精神专科特色场景应用,上线保护巡视单、高危药品双签名等功能,实现PC端医嘱执行、病房巡视等情况的远程查看,开发云探视预约系统,实现家属患者“面对面”交流。

暖心服务促进了服务品质的提升,医院于2022年获得宁波市护理质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并获得2023年宁波市护理品管大赛三等奖。

社会服务彰显担当。建设“甬e心坊”,打造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一平台,六中心”(监测预警平台、心理健康科普中心、心理服务人才管理中心、心理热线援助中心、社会心理服务管理中心、专属人群关爱中心、心理评估咨询中心)。该平台已上线浙里办“健康宁波”专区,拓展了传统的EAP服务模式,高效提升了社会心理服务资源配置。截至目前,已有587名宁波本地心理顾问入驻“甬e心坊”平台,共为39419人次提供了心理咨询服务,平台中的心理健康科普微课、直播课堂、知识库等阅读量突破2万人次。

“甬e心坊”荣获2022年度宁波市委改革办颁发的宁波市数字化改革“最系列”成果之最佳应用奖。“向阳花开”医校合作项目覆盖全市多所高校、中小学,提炼的宁波做法被省卫健委等12个部门写入全省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文件中并得以推广,之后再次被省卫健委、省教育厅和省疾控局写入全省医校心理援助计划文件加以推广。推进“勿忘我”失智老人关爱项目,开展失智科普讲课124场,为10万余人次进行了早期筛查。针对未成年人开展各类心理健康讲座305场,受益人群达3万余人。

据介绍,下一步,该院将进一步以“五心”文化为引领,不断提升内涵建设和服务质效,推动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服务“硬支撑”,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湘兰 陈敏 文/摄

2024-01-10 1 1 宁波日报 content_138274.html 1 3 “国考”第一名的背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