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敬小学505班小记者 蒋轲宇
暑假里的一天,爸爸和他的朋友去山里野炊,带上了我。一条清亮的小溪在石头间跳跃流淌、叮咚作响,如同山野自己敲起的轻快节拍。溪石上铺满了绒毯似的青苔,踩上去又软又凉。
大人们在溪边架起炉子,木炭噼啪燃起红火,烤肉香在空气里弥漫开来。我独自蹲在水边,忽然发现清浅的水底,有些极细微的影子在轻盈地弹跳——凑近细看,竟是一群活泼的小虾米!它们身子几乎是透明的,在流动的水光里穿梭,如同无数道被水流揉碎又聚拢的微光,真像一群快乐的小精灵。
我立刻被吸引了,屏住呼吸,双手悄悄合拢——真的捧住了一只!它在我的掌心里惊慌地弹跳,小小的身子弯成一张透明的小弓,每一寸微弱的挣扎都清晰地传递到指尖,那么细弱又那么顽强。
“爸爸,快看!我捉到小虾米了!”我兴奋地喊道。爸爸闻声走来,笑着轻抚我的头:“溪水才是它的家呀,让它回家找妈妈吧。”我心头一软,蹲下身,小心翼翼把手掌浸入清凉的溪水里。那小生命猛地一弹,像根细小的银针落回水中,只搅起一圈细碎的涟漪,眨眼便消失在水光深处了,漾开的涟漪像它无声的“谢谢”。
火焰渐熄,炭火的暖意还留在指尖,而掌心里那微小生命奋力弹跳的触感,深深地印在了心上。大人们的谈笑声从身后传来,那一刻我忽然懂得,摊开手心放归的并非虚空,而是将一个活泼的生命,重新归还给了这奔流不息的自由天地。
溪水叮咚,依旧唱着无字的歌谣。这歌谣没有一句词,却把生命自有归处的朴素道理,轻轻注入了我的心坎——那一点微小的震颤,从此成了我掌心一枚看不见的印记。
指导老师 毛昕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