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范蓉 谢宁
当前我国出生人口持续减少,人口连续3年负增长,亟需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近年来,区卫生健康局围绕“幼有善育”民生需求,以省第二批普惠托育基本公共服务试点为抓手,创新打造“政策保障+多元供给+健康服务”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促进全区普惠托育“量、质、效”三提升。
坚持政策保障先行,实现“全链条”长效支撑
健全多维协同机制。建立区委编办、区财政局等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问题发现—清单跟进—评估晾晒”闭环机制,成功落实水电气调价、税费减免等政策,积极推行“甬宝保”等保险产品。
完善政策保障体系。聚焦供需两端靶向发力,出台建设运营补助、降低入托负担等区域配套专项政策,累计发放托育机构补助近740万元。建立价格“刚性约束”,严格控制普惠托育机构收费标准在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以下,为普惠托育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拓展智慧照护场景。依托“浙里办App”等信息化平台,动态发布全区托育机构“全景图”“白名单”。升级“智慧婴育”功能模块,通过营养膳食AI推荐、场景监控实时预警等数字化手段,形成“人防+技防”的现代化托育安全治理格局。
托位供给持续提速。出台托幼一体化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明确要求新改扩建住宅规范配建幼儿园与托育设施,实现幼儿园托班与小班1:1配置,同时积极推进现有幼儿园适托化改造。全区现有托育机构60家,共提供托位2887个,目前每千人3周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居全市前列,托幼一体托位占比达70.5%,显著高于省试点标准。
社区托育持续提质。探索社区嵌入式托育服务,建成43家婴幼儿照护驿站,每年开展800余场0至3周岁婴幼儿照护小组活动,提升家庭养育能力;积极打造便捷托育服务模式,引入多元主体开展社区临时托、半日托等个性化服务,引导家长建立“放心托、安心育”理念。
小月龄托育持续提优。创新“小龄化”托位供给机制,采取“公立+民营”双轮驱动模式,积极扩大2周岁以下“小月龄”托位供给,并全面推广小班化精细照护模式。目前,全区共建设“小月龄”托位74个,均高标准配置照护力量。
健全三级服务网络。建设以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医防护”儿童健康管理中心为“核心”,婴幼儿照护驿站为“切入点”的“区镇村”三级服务网络,实现托育机构与基层医疗机构签约率100%。
丰富医育融合内涵。构建“1+X”医育融合服务模式,建立医育档案共享机制,形成“一童一案”资源库,实现婴幼儿健康监测率100%。深耕“国医育宝娃”行动,推出中医体质辨识、“幼儿版”八段锦等中医特色服务,该模式获市级推广。
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做实全区托育人员准入培训,创新医育跟诊学习模式,从业人员实现培训全覆盖,并要求全员持证上岗。开展“保育师”职业技能竞赛,形成以培筑基、以诊提能、以赛促评的可持续人才发展模式。
下一步,区卫生健康局将持续优化区托育综合服务中心托育服务,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作,打造示范性“公建公营”托育服务机构;持续深化医育融合,拓展多学科健康服务,培育复合型保育队伍,推动托育服务高质量、系统化发展;加大宣传推广力度,通过“进机关、进企业、进高校、进社区、进乡村、进家庭”的“六进”活动增强社会对托育服务的认知与信任,营造“安心托育、科学育儿”的良好氛围。同时,持续聚焦“幼有善育”愿景,不断优化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优质、温暖的早期照护,为构建生育友好型社会、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坚实而温暖的托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