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涌东海处 绿意正重生

——我区以生态创新释放海岸带共富潜能

记者 沈晓萍

近日,莼湖街道栖凤村的海岸边,一群参加研学活动的孩子正围着智能回收柜好奇打量。带队老师投入空矿泉水瓶,回收口发出“咔嗒”轻响,电子屏即刻跳出“碳积分+5”的字样。旁侧展柜里,再生材料制作的笔记本与海洋主题帆布袋静静陈列,诉说着垃圾变资源的奇妙旅程。“渔民伯伯投海洋垃圾,积分能换这些宝贝呢!”孩子们的童言,道出这堂生态实践课的真谛,用最直观的方式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深刻内涵。

不远处,3.5公里长的S型阳光生态海湾堤坝如蓝色绸带蜿蜒伸展,鸥鸟不时掠水而过。这片曾被海洋垃圾与生态问题困扰的海域,正通过“生态筑基—科技赋能—产业激活”的全链条创新实践,书写一场深刻的蓝色价值革命。

以生态智慧重构海岸

“以前涨潮时浪头猛拍岸,滩涂里埋着好多破损渔网。”莼湖街道桐照村村民周阿伯的回忆里,藏着海洋对人类的警示:无度索取与粗放发展,只会透支蓝色家底。如今,S型阳光生态海湾堤坝成为这场变革的关键支点。

这项集防护、生态与景观功能于一体的创新工程,用工业固废(矿渣、粉煤灰)混合海底淤泥浇筑成岩石级挡水墙,既消纳大量废弃物,又破解海淤处置难题。不规则岸线设计特意为潮间带生物营造栖息地,让蟹类、贝类重新繁衍,使海岸成为“活着的生态系统”。堤坝两侧,人工沙滩与护岸景观带相连,昔日防汛设施化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纽带,更获评“浙江省最美水利工程”。“涨潮挡浪、退潮看景,这堤坝守的不只是家园,更是咱与大海和解的底气。”望着滩涂觅食的白鹭,周阿伯眼里满是释然。

用科技杠杆撬动资源

“海洋伙伴”环保舱的智能屏幕上,一组数据清晰展现着价值重塑的成效:2023年以来,1600余吨海洋废旧塑料在此“重生”——经分类、造粒、改性等工序,变身为服装面料、文创产品,甚至走进大阪世博会,成为中国生态智慧的展示名片。

下转第3版

2025-08-22 ——我区以生态创新释放海岸带共富潜能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31816.html 1 3 潮涌东海处 绿意正重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