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代表联络站”架起“入山共富”连心桥

——溪口镇人大创新履职工作纪实

通讯员 任幼玲

溪口镇“八山一水一分田”,镇域面积全省最大、人口分布广,人大代表与选民联系交流存在不便。2010年9月,溪口镇人大在“人大代表巡诊制”“民情直通车”基础上,创设移动代表联络站,首站进驻东岙村,将履职平台搬到群众家门口。10多年来,代表足迹遍及溪口28个偏远山村,解决了很多实实在在的问题,深受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

随着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的迭代升级,溪口镇不断创新探索“移动代表联络站”履职形式,建立以镇人大代表联络站为核心、13个代表联络点为补充、N个人大接待户为基础的“1+13+N”网状分布的“基层单元”新格局,开展“入山问民、入山助民、入山富民”系列主题活动,切实打通代表联系群众的“最后一米”。

“数智式”接访缩短服务半径。溪口镇人大梳理区镇两级138名人大代表信息,整合编入代表二维码,在代表联络站(点)等基层单元平台,通过电子屏、亮相栏等多途径公示,为选民群众提供扫码服务,有效解决了区域选民群众诉求反映不便利等难题。同时,对所收集到的意见建议由专人负责实时登记、归纳整理、分类领办。目前已累计接待选民群众2000余人次,覆盖17个大选区和80个小选区,惠及选民7万余名。

“组团式”下沉扩充服务力量。溪口镇人大制定“人大代表进网格”制度,将全镇138名代表根据自身专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细分13个网格,结合代表“周一夜访”、部门进站等活动,围绕“村里有什么、群众会什么、市场要什么”等问题,积极开展“人大代表+”赋能富民强村行动,并适时邀请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全程记录群众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建议,逐一建档,限时解决。今年以来,已对全镇7个片区52个行政村开展全区域全覆盖式活动,收集“村级集体经济收入缺乏造血功能”“香榧、春笋等农产品销售难、附加值低”“民宿缺乏顶层设计”等各类问题32个,并督促政府相关部门提出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让代表为民“代好言”“发好声”。

“清单式”督办提升服务质效。溪口镇人大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创新“入山共富”监督工作闭环管理办法,按照“一个问题、一抓到底”的工作要求,由熟悉相关工作的2至3名区、镇人大代表全程“盯紧”问题的交办、整改、落实等关键环节,并进行“回头看”,形成群众反映、代表对接、部门落实、限时反馈、满意测评的“全链条”督办模式。对办理结果满意的事项办结销号,不满意的由镇人大主席团负责督促承办单位进行二次办理。截至目前,已助推解决农村用水难、农产品销售难等民生问题300余个,解决率超过90%。

从“等群众上门”到“送服务进山”,溪口镇人大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关键在“始终在线”的为民初心。下一步,溪口镇人大将深化履职阵地建设,继续秉持“每一位代表都是移动联络站”这一理念,围绕镇党委、镇政府“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样板镇”中心工作,访民情、汇民智、聚民力、惠民生、促发展,努力让人大代表更直接了解群众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让人大工作更“接地气”,为群众与政府之间架起一座互通的连心桥。

2025-08-05 ——溪口镇人大创新履职工作纪实 5 5 奉化日报 content_228592.html 1 3 “移动代表联络站”架起“入山共富”连心桥 /enpproperty-->